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惠州市地图 > 龙门县地图 >
永汉镇地图
永汉镇相关地区地图:

名胜古迹

永汉镇境内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群众多,主要有合口古村落,官田王屋古建筑群,鹤湖和嘉义庄古建筑群,树槐堂、文佑王公祠、刘氏菊庄祠等客家民居祖祠,文笔塔、凌云塔等风水塔和何仙姑庙、铁扇关古城寨遗址等。这些古村落、古建筑群和祖祠寺庙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客家民俗风情,具有较好的历史保护价值,其中官田王屋和鹤湖古建筑群为明清围屋,铁扇关古城寨遗址为具有较高科考价值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汉四面环山,地势险峻,境内有多处革命遗址:低冚伏击遗址、龙门第一个临时党支部遗址、东江纵队医院遗址、革命教育基地等。

发展规划

一、相关发展规划:1、《龙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龙门县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由一个“旅游区”向一个“旅游目的地”转变。在规划期末,使龙门县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广东省休闲度假的首选旅游目的地。基于资源特征和战略目标,建构两心两区一带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永汉镇是龙门县“两心两区一带”的旅游总体布局的旅游服务中心,是游客进入龙门县的南大门,也是游客通往南昆山、麻榨镇和龙门县城交通集散中心,将承担龙门县的旅游服务中心,集中展示龙门的门户形象。2、《惠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惠州市域旅游发展目标:粤港澳地区的综合旅游基地;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区的绿色休闲基地;内陆省份旅游者向往的海洋旅游胜地,优秀的旅游城市;海外旅游者进入中国南大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中国的宗教旅游胜地之一。该规划将惠州市划分为十三个旅游功能区,其中永汉镇隶属南昆山旅游风景区,为一级旅游区,发展方向是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生态旅游、山地运动、科学考察和观光游览,为惠州市北部的生态旅游镇。市域城镇规模等级与职能结构规划将永汉镇城镇的等级规模确定为4万的中心镇之一。
二、城镇职能规划:1、基于生态区位的职能取向--珠三角的生态后花园,永汉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与广州市的从化和增城两区毗邻,素有龙门“南大门”之称。与珠三角的环状区域生态屏障一脉相承,与从化、增城以及博罗北部的山体共同组成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生态控制区。永汉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奇石、秀水、飞瀑、碧湖和品氧等多处景点,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美誉,还有众多的温泉、水库、河畔田园等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基于资源特征和生态特性,随着广河高速公路的建设,永汉将纳入珠江三角洲的两小时黄金旅游圈,成为珠三角核心都市圈梦中向往的“桃花源”和避暑疗养胜地。因此,永汉镇将以其秀丽的生态环境承载全新的历史使命――“珠三角生态后花园”。2、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职能选择-珠三角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服务中心之一。基于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增城市、龙门县、从化市和博罗县正携手合作打造珠三角最大的生态旅游示范区。而永汉镇位于龙门县的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集山、水、温泉和瀑布于一体的自然资源、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为区域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广河高速和河清高速公路从永汉镇境内穿越,使永汉成为泛珠三角的交通网络节点和北部山地旅游区的集散中心。因此,永汉镇将以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担当珠三角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旅游服务中心之一。3、基于市域城镇体系的职能选择—惠州市北部生态旅游中心镇,从市域城镇体系来看,永汉镇隶属于惠州市北部的山地城镇发展区,是生态优越的山地生态旅游城镇,广东省的中心镇之一。基于生态区位、区域协调和资源特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山水田园为特色,打造一方适宜生态栖居、生态旅游和生态休闲的山水田园名镇,珠三角的生态后花园。
三、发展策略:1、经济发展策略,(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导,旅游业、高新农业和生态工业互动协作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系统、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再资源化处理系统。(2)大力推进休闲旅游业、旅游服务业和高新农业的发展,加快珠三角北部旅游服务基地和高新农业示范区的建设;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休闲旅游业和旅游服务业发展,加快珠三角北部旅游服务基地的建设;依托坚实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基础,加快高新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完善农业高科技培训机构,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化农业运行体系。注重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与协作,拓展产业链,加大产业关联度。2、社会发展策略,(1)切实保障城镇安全,建立保障土地生命系统完整性和地域特色的生态基础设施、洪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安全格局、文化遗产安全格局和游憩景观安全格局等,并整合这些安全格局,形成区域生态基础设施,以引导和框限城镇总体发展格局。谨慎地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选址,建立多层次的快捷的交通体系,构建城镇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以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保障城镇的公共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3)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以及社会文化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有效推进永汉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生态环境建设策略,(1)以生态健康为目标,确保城镇生态安全,从分析土地、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加强区域生态环境联保护,建立稳定的区域生态网络。(2)加强生态林地的保护和建设,划定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有效保护森林、河湖、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区,积极进行绿化隔离地区、森林公园、生态廊道、城镇公共绿地等生态环境建设。4、空间发展策略,(1)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永汉镇与龙门县其它功能组团(麻榨镇、龙华镇、龙潭镇)、与相邻城镇(从化、增城和博罗)的衔接与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构建高效的发展环境,强化空间整合,优化功能配置,提高运行效率。(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模式,组团式的空间布局。立足生态约束,构建组团式发展的城镇发展框架,建立分工明确、发展紧凑集约的城镇组团,使中心镇的发展有序、健康地推进。山水田园生态要素与城镇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处理好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确定规划期内生态保护的内容、范围和管制要求,塑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卫星城特色。

辖区人口

永汉镇镇域辖区面积216平方公里。辖城东和城西2个街道居委会,大埔、鹤湖、低冚、牛冚、洋陂、见田、官田、梅州、油田、马星、黄河、锦城、上埔、合口、振东、前锋、莲塘、新陂、红星、寮田、釜坑、蕉坑等22个村委会,222个自然村,2007年镇域总人口609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57人,暂住人口13000人,农业人口37617人。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心镇区即城东和城西两个街道,约2.0万人,占总人口的34.9%。镇区东部、北部的人口相对集中,镇西、南部人口较少。沿S119省道、S355(永南路)和永麻路自然村分布的人口较多,各村人口均在0.1~0.7万人之间,镇西南部各村的人口相对较少,均在0.1万人以下。

经济状况

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074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业总产值10970万元,农业总产值16104万元;全年乡镇经济总收入14646万元,财政收入285万元,年末国民各项存款余额17100万元,集市贸易销售总额6772万元。2001~2002年,通过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旅游旺镇商贸活镇”的总体发展战略,促进了永汉镇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037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工业总产值9798万元,农业总产值15239万元;全年乡镇经济总收入14575万元,财政收入277万元,年末国民各项存款余额14000万元,集市贸易销售总额4733万元。200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074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工业总产值10970万元,农业总产值16104万元;全年乡镇经济总收入14646万元,财政收入285万元,年末国民各项存款余额17100万元,集市贸易销售总额6772万元。
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土地的连片开发力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橙、柑、桔、龙眼、荔枝、香蕉、土茨菇、粉葛、蔬菜等优质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粮经比例为44:56。实现农业总产值16104万元,其中种植业12808万元,林业481万元,牧业1487万元,渔业1358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3349元。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土地的连片开发力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了橙、柑、桔、龙眼、荔枝、香蕉、土茨菇、粉葛、蔬菜等优质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粮经比例由2001年的47:53调整为2002年的44:56。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239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种植业7954万元,林业501万元,牧业1440万元,副业3987万元,渔业1357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3379元;2002年,年初遇旱,年中又遭遇“7·19”洪涝灾害,仍实现农业总产值16104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种植业12808万元,林业481万元,牧业1487万元,渔业1358万元,农民年均纯收入3349元,比上年减少30元。
工业:利用日趋优化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产业趋向多元化,涉及服装、玩具、水电、竹制品、塑胶、造纸、建材等行业。建起面积286.7公顷的镇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一类和二类工业项目,一条以城镇为中心,沿增马线东西走向的带状工业走廊逐步形成。全镇共有乡镇企业1495家(其中工业企业205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4005人(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632人)。利用日趋优化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产业趋向多元化,涉及服装、玩具、水电、竹制品、塑胶、造纸、建材等行业。2002年底,永汉还着手规划地处城镇西南,面积286.7公顷的镇工业园区,主要发展一类和二类工业项目,一条以城镇为中心,沿增马线东西走向的带状工业走廊逐步形成。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798万元,比上年增长7.4%,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0.5%;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与上年持平。
乡镇企业:2002年底止,全镇共有乡镇企业1495家(其中工业企业205家),乡镇企业从业人员4005人(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1632人),2002年全年营业总收入2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0.4%,净利润总额1163万元,比上年增长0.7%。

领导机构

姓名职务工作职责,张建民党委书记、人大主席主持党委和人大全面工作。陈金明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财税工作。刘卫东党委委员、副镇长主管经济办,分管城建、国土资源。刘伟雄副镇长主管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公司,分管安全生产(打假、食品、消防)、环保、环卫、工业(民营、外资)、旅游。刘德明副镇长、武装部长主管武装部,分管城监工作。陈运妹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主管纪检监察,分管督查、督办、社会事务办工作。钟伟聪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交通,协管财税工作。刘小如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分管宣传、科教文卫、政协、统战侨务、工商联、劳动保障工作。朱美新党委委员主管农业、水利、新农村建设工作。陈树忠党委委员分管信访、林政、林业工作。邱创坤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分管组织人事、党政办、统计工作。陈翔峰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主管派出所、分管综治工作。张伟平党委委员分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张儒彬党委委员协管农业、水利、新农村建设。梁海深副镇长主管信息化建设、协管经济建设办。

历史沿革

永汉四面环山,东起天岭山,西至牛牯嶂,北靠南昆山,南面旗岭山,中间盆地,四水归池,酷似一个“聚宝盆”,自古乃兵家商家必争之地,原称横龙(永汉盆地有一条山脉将永汉平原与谷地隔开,南北走向,似一条横卧沉睡在永汉盆地的巨龙而得名),清顺治元年改名为永清;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制,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时改名为永汉,一直沿用。永汉镇所属范围,明、清时是龙门县长沙乡平康都的一部分,分为七约;民国时为第十一区(后期称永汉区);解放初期属龙门县第四区管辖,分为三个乡,1952年冬分为十四个乡;1958年成立永汉人民公社(当时的永汉圩镇已于1956年被省批准为省级建制镇);1961年又分为永汉、振东、油田、寮田四个公社;1963年重新合并为永汉公社;1986年冬建立永汉镇(原来的永汉镇改名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