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镇地图
龙兴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经济
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1.9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3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1090元,全县综合评比第二名。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10.1万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为2.万亩,订单作物种植面积4万亩,畜牧业发展上山绵羊饲养量达到9.5万只,肉牛饲养量突破8400头,奶牛饲养量1420头,新建改良站点9个,拥有扶贫开发村3个,劳动力转移工作上全年累计转移劳动力13500人,其中集体组织转移3500人,造林工作上全年造林27418亩,其中退耕还林8207亩,两荒造林5121亩,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4090亩,成活率在86%以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
文教卫生
现有中学2所,小学22所,教师274名,学生:中学1360名,小学2342名,其中合格中学二所,省级标准小学二所,市级标准小学七所。现有卫生院二所,村卫生所十七所,医护人员共39人,其中镇卫生院18人,镇级卫生院基本医疗器械齐备,医务人员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2人,可保证当地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基本概况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位于渝北区东南部,距区政府16千米。辖街道、御临2个社区,粉壁、高寨、壁山、白桥、石溪、河堰、寨子、同乐、石门、双河、天堡、大岭、支援、下坝、人民、沙金、洞口、排花洞、高洞、和平、高笋21个行政村。有公路连接319国道。
特色经济
在特色经济发展上,几年来经过镇委、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形成以下特点:1、牧业经济。全镇一直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镇的畜牧业发展非常喜人,逐步达到主副换位的目标。2、杂粮种植。该镇农民历年来有种植杂粮的习惯,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龙兴镇已成为黑龙江西部的葵花生产基地。
行政沿革
龙兴镇,原名“李三店”。初有山东人“李三”于此“草创茅屋数间开店”,遂称此地为“李三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隶属龙江县管辖。1916年3月,划入济沁河稽垦局范围。稽垦局设于李三店,管理荒务。1926年2月,正式并人新设立的雅鲁设治局管辖。1929年“改局为县”,隶属雅鲁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4月,划归龙江县管辖,初设李三店保,1938年4月改设李三店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设置李三店区,1948年改为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9月,设置李三店镇,为区辖镇。1956年3月,改设乡级镇,并以“龙江兴旺之地”而改名为龙兴镇。1957年5月,将东南乡并人龙兴镇。1958年6月,又将朝阳山、湾龙沟、旧边3乡并入龙兴镇。同年9月,与新盛乡合并,成立龙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龙兴镇。
历史沿革
1929年建龙兴镇,1939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9年建镇,1993年普福乡并入。1997年,辖粉壁、石塔、高塔、高寨、白阳、壁山、岚垭、西山、东角、石香、白桥、银桥、石溪、河堰、龙脑、同乐、寨子、普福、治平、石门、竹林、双口、水竹24个行政村和街道2个居委会。2003年区划调整后,龙兴镇辖原龙兴镇和天堡寨镇(除三桥村、高笋村、青林村、支援村1、2组外)所属行政区域,面积54.62平方千米,总人口379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13人,辖30个行政村、1个社区,镇政府驻龙兴场。2006年,辖街道社区,粉壁、高寨、壁山、白桥、石溪、河堰、寨子、同乐、石门、双河、天堡、大岭、支援13个行政村。2007年底区划调整后,龙兴镇管辖原龙兴镇、原御临镇和原玉峰山镇高笋村所属行政区域,共21个村,2个社区,面积103.68平方千米,镇政府驻龙兴场龙华路266号(原龙兴镇政府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