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峰山镇地图
玉峰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一是强化领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钩责任制,每个村由两名副职领导负责,乡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村进行检查。二是强化队伍。组织乡村社全体干部参与,并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知识培训,让工作人员“吃透”政策。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工作组深入农户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农民思想观念中存在的种种顾虑,全面引导群众积极“参合”。三是强化宣传。积极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板报等形式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动员群众积极“参合”,耐心讲解“新农合”的惠民利民政策,让群众真正理解并自愿“参合”。玉峰山镇干部下访为民办实事:乡党委政府为民办好实事,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受到了群众评。始终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员先进性具体体现。自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以来,组织乡全体干部下访,解决各类矛盾纠纷48起,听取合理化建议12条,结对帮扶85户,整修疏通渠道10条,水泵130台套,塘坝53座,组织抗旱上劳8500人,投入抗旱资金13万元,投入抗旱设备130台套,塑料管2.5吨,灌溉农田0.53万亩次,帮助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非农产业补,千方百计把伏旱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资源状况
玉峰山镇幅员面积48.5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35000亩,耕地面积9500亩,总蓄水量74万立方。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玉峰山森林公园是目前重庆近郊覆盖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森林公园之一,园内有“渝北第一峰”的玉峰山,“峰含玉润、蔚然深绣”,山上尚存光绪年间用条石修彻的3000米的古长城、古城门(天城寨)和历史悠久的永伏寺、宝神洞等人文景观。矿产资源以石灰岩、煤、粉沙岩为主,是重庆主城区建筑石料的主要供应地。
社会概况
玉峰山镇辖1个居委会,5个行政村,37个合作社(居民小组),人口14132人,人口密度为291人/平方公里。全镇有初级中学校1所,小学校7所,教师181人,在校学生1420人,全镇初中文化程度347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90人。有中心医院1所,村卫生室5个,在职医护人员10人。有敬老院1所,床位60张,辖区内有关兴、玉峰(旱土)、天堡三个场镇,综合农贸市场4个,面积9500平方米
自然条件
玉峰山镇处于川东平行岭谷铜锣峡山脉的铁山坪上,地貌呈垄岗状,山体雄厚,属山岭深丘地带,总体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450——800米之间;土壤属紫色土和黄壤两大类灰棕紫泥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日照1341.1小时,降水量1099.8毫米,无霜期319天。
乡镇机构
重庆市玉峰山森林公园是经重庆市林业局批准、渝北区人民政府首次开发并列为其“六大系列项目”的市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10平方公里。位于渝北区东南部(铁山坪后山),距重庆市中心23公里。玉峰山森林公园海拔270-848.8米(南山最高处丁家寨海拔687米)。其国家森林覆盖面积18000亩,是目前重庆近郊森林覆盖面积最大且植被保存最好的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属热带温性长绿阔叶林带。园区享有植物种类326种,野菜及中药近200种。丛林中虎豹虽已绝迹,现仍有野兔、松鼠、锦鸡、蛇、杜鹃等多种野生动物出入。年平均气温17℃,常年气温比市区低5℃。公园规划开发为四大功能区:玉峰山寻幽访古观光区、大毛坪田园风情览胜区、玉泉湖森林旅游会展区、枫叶湖游乐渡假区。并配套建设风格别致的亭台楼阁、山乡乐园、天然浴场、植物花卉园等13个景区和44个景点。这儿有“渝北第一峰”的玉峰山,“风含玉润,蔚然深秀”,山上尚存光绪年间用条石修砌的3000余米古长城、古城门(天成寨、人和门)。山顶从多石塑佛像依稀可见,中心有一石池,传说常年净水不枯。玉峰山下有古寺庙--永佛寺,建于乾隆27年。据江北县志记载,永佛寺为当时周边香客烧香拜佛的圣地,信男善女们最多时达到数万之众。与之相关的遗址有净瓶仙井、莲花池、杨柳潭。而今永佛寺虽不复存在,仍留下了有文字史的石碑、香炉、石像等遗物。这儿有来自于原始山谷净水的枫叶湖、玉泉湖、龙胆潭、因其水净甘诒,当地人及旅客常直接引用。玉峰山泉水做豆花,远比城里豆花香。
经济现状
全镇主要以建材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为主。现有生态旅游企业17家;工矿企业58家,其中农业科技企业2家。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0万元,同比增长3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同比增长8.8%;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为:15:53:32。2005年,镇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0万元,同比增长30%。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大季受灾,小季补”,玉峰山镇采取措施狠抓秋冬种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乡长为组长的秋冬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秋冬种工作的领导。二是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根据乡情,将秋冬种任务分解到各村,明确各村社干部及驻村干部抓好落实,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抓好示范,整体推进全乡秋冬种工作。由各村和乡农业服务中心各办一个示范点,重点是抓好示范。四是加强培训,提高秋冬种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以会代训、播放光碟、现场示范等方式进行培训,并印发各种栽培技术资料3000余份。五是加大宣传,认真抓好落实。乡党委、政府明确近期以宣传秋冬种工作为重点之一,在全乡树立大小季并重的指导思想,要求驻村干部、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