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漳州市地图 > 平和县地图 >
芦溪镇地图
芦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芦溪镇

基本概况:芦溪镇——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北面中部,距离南充市区26公里,幅员面积2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98亩,辖13个村,总人口17549人。1999年,工农业总产值4474.1万元,财政收入1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2元。该镇实现基本水利化。以小家离饲养为突破口,在李家祠村建立了优质种兔繁殖基地。2007年在该镇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发现,古墓的左侧还有一同形状的石室古墓,两石室古墓距离不到1米。揭开左侧墓的墓顶,墓中央是一大堆泥土,其色泽较右侧古墓暗淡,没有“沙帽”出现,土质较松软。此墓长约3米,宽1米多,刚挖不到几分钟,考古专家就从泥土中发现红色陶胎、青瓷和黑釉的碎片。这种青瓷片是人类收藏较早的一种瓷片。从两石室墓中挖出部分陶胎、青瓷和黑釉来看,是宋代古墓,它的石刻、雕刻较其它宋墓精美,说明这个地方在宋代时生产、生活已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对于研究宋代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7142男9096女8046家庭户户数4842家庭户总人口(总)16725家庭户男8793家庭户女79320-14岁(总)43620-14岁男23620-14岁女200015-64岁(总)1155715-64岁男612415-64岁女543365岁及以上(总)122365岁及以上男61065岁及以上女61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5522

旅游资源

境内东南多山,主要为绵亘于罗霄山脉的武功山,海拔高度1918.3米,为江西省第一高峰。山上奇峰怪石,古木异草,飞瀑流泉,气象万千,是集黄山之松、华山之险、庐山之云、衡山之秀、泰山之峻、雁荡之瀑、石林之奇的江南第二名山(庐山为江南第一名山)。更兼人文景观丰富,有“乾坤胜境,神仙福地”之称。尤其是武功山的十万余亩高山草甸、红岩谷瀑布群、油箩潭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更是堪称江南绝景。1998年起,武功山列为省、市两级政府的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游览此山可领受峰之奇、岩之险、石之危、松之怪、草之袤、云之瑰、禽之珍、瀑之湍、潭之幽、洞之异,处处有美景,处处有乐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有诗赞曰:“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镇内还有明月湖景区、八洞碧湖景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纪念碑(馆)、三国甘卓将军祠、千年黑牡荆(俗称荆柴王)、兴文塔、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旧址、九洲漂流、唐代吉州剌史欧阳琮墓等游览胜地。

四川省-芦溪镇

概况:全镇幅员面积94.85平方公里,城镇面积4.5平方公里。2008年辖4个农村办事处,1个城区办事处,8个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30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057公顷。植被面积3013公顷。森林面积245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6%。
人口:总人口57660人,18868户,其中农业人口42176人。非农业户5492户,男女性别比:108.5:100。人口出生率7.50‰,人口死亡率为6.00‰,人口自然增长率1.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9人。
市镇建设:场镇面积4.5平方公里,规划扩建到5平方公里。有街道17条。镇内有年供水量182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城区供水管网30公里,用水户达5000户,普及率已达92.81%。镇北有装机容量为15750千瓦的水能永安电厂1座,在场镇和广华寺村建起2座110万千伏变电站。7000门程控电话。天然气用户达3200余户,普及率达60.55%。城镇化率达到36.7%,街道全部实现水泥硬化,街灯亮化,并形成6个均为水泥道路的出口网络。芦溪镇西干道新区建设已基本竣工。600亩存量土地正在建设成12000平方米集商住楼,休闲广场,文化娱乐,政府办公等市政设施,昌德小区建设,全年投资达5000万元。建成4万平方米居民小区正在兴建中。
镇域经济:国内生产总值4亿元,按可比价比去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1.84亿元;第二产业总收入1.15亿元;第三产业总收入0.7亿元,三次产业比达到55:31.5:11.5。财政总收入1440万元,全年可安排财力达8220.8万元(其中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资金7346.44万元),实现财政总支出8320.8万元,消化历史债务10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3家各项存款金额3.6亿元,贷款金额1.1亿元。农业总产值22500元。农作物总面积8115公顷。大小麦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12.5公顷。粮食总产量29036吨。油料作物4774吨。反季节蔬菜453.3公顷。油料作物1692.5公顷。年产水果103万公斤,水产品27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45.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55元,增加662元。产茧8.49万公斤。年末生猪出栏87583头,肉牛出栏11722头,小家禽77.32万只。发放涉农补贴40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益80元。工业总产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3%。实现工业增加值78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规模企业增加3家,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2748万元。民营工业增加值实现5643万元,增长30%,比去年增长74%。全镇有1.5万平方米的综合农贸市场3处,大型超市6家,大型餐饮酒楼5家,各类商店900余个,商业街4条,个体商户1400户,日参与集市交易达4万余人。
环境保护:年内投入13.6万元维修、更换绵三路、芦溪段街道过境路灯200盏,投资22万元引进绵阳新时代物业管理公司进驻芦溪,保持常年有40人左右的清扫保洁队伍负责芦溪城镇的卫生保洁。投入5万元在五柏村建垃圾填埋场1处,对垃圾进行处理和填埋,投资2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13部。投入3万余元在城镇、乡村建规范垃圾池。“一建、三清、五改”,改卫生井2458口,建沼气池870口,改厕、建灶1420户,已建成省级卫生单位4个,省级卫生村、社3个,市级卫生单位8个,县级卫生单位9个。芦溪镇创建省级卫生镇获得验收通过并命名。
抗震救灾: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芦溪镇迅速启动应急工作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设立应急救援、灾情统计、房屋安全、卫生防疫等8个工作组。组织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迅速紧张有序的进行抗震救灾工作。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和预备役队伍80余人分两批赶赴平武北川抢险救灾,抢救出13名幸存者,挖出215名遇难者。顺利完成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撤离避险工作,避险撤离涉及4个村、2个居委会、18个社组、2900余人,历经13天、最长达到20天,确保了零伤亡的目标实现。开展爱心捐赠,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向灾区捐款25万余元,捐赠救灾器械及物质2000余件,交纳特殊党费30277元。及时发放5873人受灾群众生活救助555.02万元,2657人的后续生活救助166.02万元,发放救灾粮287吨,物质2万余件。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全镇村(居)和公共重点区域进行全面防疫,保证了全镇无疫情发生。
灾后重建:全力推进农房重建。建立示范点2个,农房重建开工2519户,开工率100%,竣工1890户,竣工率75%。完成农房加固5350户,发放加固维修资金1337万元。发放2519户过渡安置资金503.8万元,发放农房重建补助2176户、3405万元。全面启动城镇住房重建。完成城镇居民住房安全鉴定2300户。设置安全警示16处,组织排险8处。积极向上争取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将4所中小学校扩建、敬老院扩建、文化设施重建、二医院扩建、10个村(居)办公场所建设等项目列入2009年开工重建项目。支持平武、北川统供红砖30万匹,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发放重建贷款1200万元。
邮政电信通讯:全镇通讯设施齐全,电信装机容量6000门,移动、联通、铁通机站6处,网络覆盖全境。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50部,移动电话80部。邮政储蓄和汇兑总量9000万元,业务总收入13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
工业企业:芦溪工业已初步形成七大门类、八个行业。以化工、建筑材料、冶金冶炼、食品加工为主导,除永安电厂、嘉盛化工、启明星磷酸盐三大企业外,镇有中小型工业企业51家,其中有化工企业康尔日化、川科化工、智光塑料3家,食品加工有文氏粉业、新丰酒业、金丰酒业、蜀伍酒业、涛林食品、飨味香食品6家,建筑材料有豪森木业、永丰新型墙体材料厂、永路预制构件厂,永强预制厂4家和华胜、四兴、红兴、宏发、玉明、罗家坡等6家砖厂,还有金牛农机厂、中正五金厂2家制造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9家。
道路交通:芦溪镇是三台县北路的交通枢纽,距绵阳机场仅20公里,距三台县城区30公里,绵三公路由北向南穿境而过,东依芦溪涪江大桥与芦溪工业集中区联成一体,并延伸至正在建设的绵遂高速公路,西有通至德阳的中立路,通往中江的芦黄路,通往四平的芦金路,境内108公里的镇村道路,纵横交错,已建成尖山村、永强村、鹤林村、大房村的水泥村道25公里。整治村级道路53公里。全镇有农用车150辆,面包车120辆,成立农村客运公司1家。
社会生活: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988元。每百户有电视机98台,有线电视用户1万余户。
新合医疗和医疗卫生:全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42670余人,参合率达95%。报账人数2万余人,报销费用200余万元。全镇现有村医疗点23个,卫生院5个。二级甲等医院1座,有床位70张,医护人员120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28名。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资金56万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全镇整治山平塘22口(精修4口),新建渠道2条12公里,维修淘淤渠道190公里,维修整治石河堰3道,恢复永江一道闸抽水站,新建提灌站1处,改建5处,打深井86口。
科技教育:有科技人员520人。民营科技人员336人。全镇有各类学校27所,“省级示范高中”芦溪中学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全镇各类学校在校人数达13067人。教职工5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8.2%,高中入学率48%。
文化体育:全镇有文化活动场所78处,开展大型文化体育活动3次,建有中老年健身俱乐部4个,其中居委会1个,村3个,会员200余人。成立全民健身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篮球协会、足球协会、信鸽协会、摄影协会、象棋协会,常年开展活动。其中篮球协会先后到绵阳、三台、西平等地与之开展的友谊比赛活动。建有镇文物保护领导小组,镇内关帝庙戏楼1984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6处文保单位(莲花台、五显庙、玉皇山崖墓、石佛寺、庙梁山崖墓、狮子山崖墓)。有文化经营户45家,其中互联网服务9家,新农村书屋3个,另有打字复印、印刷、书店、台球室、旱冰场等。
名特产业:以石河村兰绍友为首的山顺果蔬基地和鹤林村生产发展反季节水果“山顺”牌油桃,基地250亩,18个大棚,年产值180余万元。协会面积6800余亩,年产值1200余万元,会员1200人,带动农户4200余户。基地评为“四川省无公害基地”,山顺产品被世博会评为“名优农产品”,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山顺”商标。
名特食品:历史上芦溪的名小吃“篮篮鸡”,由杨二酒楼业主杨天忠传承发展为现今著名的“姜汁鸡”,以麻、辣、香、鲜为特色,颇受食客欢迎。
名胜古迹:芦溪的莲花台寺庙,依山傍水而建,风景秀丽,建筑古朴宏伟,占地6000余平方米,佛像雕塑美伦美焕,栩栩如生。殿宇装饰精美,金碧辉煌。关帝庙戏楼,镇内130余年前的唯一古建筑,位于城镇中街,占地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古朴典雅的斗拱翘檐,很具特色,保持完好,现为文化中心所在地。1984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谢忠华)
2011年发展:芦溪镇利用五类资金加快城镇建设。信息来源:芦溪镇作者:谢忠华编辑:吴曦责任编辑:谢兴余发布日期:2011-1-24,一是引进外地资金加快建设。引进重庆先成地产公司先期投资1亿余元,开发占地51.5亩,修建“丽景天下”楼盘10.3万平方米商品房工程,修建电梯公寓和星级大酒店;加快街道路面改造。引进四川省华城建筑有限公司,凉山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采用BT模式,利用民间资金和自筹方式投资1200余万元,对9条街道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二是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加快建设。芦溪银氏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2000余平方“紫荆花a座”房产,今年5月即将竣工;芦溪“俊鹏阳光”房产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4万平方小高层、电梯高层商业用房和商品房。三是利用置换模式加快建设。进行土地整理。1月20日正式签约三台倍乐房地产公司,加快金子山、赵家巷1500余亩山林地整理,为重大项目实施拓展一批土地。四是自筹资金加快建设。自筹资金2300万元建设滨河路1010米,宽18米,新区一号路延长段730米,宽40米,广场8004平方米的基础设施。五是发动驻镇单位投资加快建设。广电、供电、移动、联通、自来水公司5个单位投资1200余万元改造6000余米管网,广播电视、电信等弱电线全部入地运行。

气候条件

在气候上,以日平均气温的高低来划分四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摄氏十度为春季始日,稳定通过摄氏二十二度为夏季始日,摄氏二十二度终日后一天为秋季始日,摄氏十度终日后一天为冬季始日。从季节来看,芦溪镇冬季夏季时间长,春季秋季时间短。河谷平原四季开始的时间是:春季从三月中旬开始,时间为70天左右;夏季从五月下旬开始,时间为110天左右;秋季从九月中旬开始,时间为80天左右;冬季从十一月底开始到第二年三月上旬,时间为100天左右。春季气温回升快,由于受冷空气影响,天气时冷时热,甚至暴寒暴热,还有较长的阴雨天气出现。由于空气潮湿,物品容易发霉,这段时间叫“梅雨季节”。春天是大地复苏的季节,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树木开始发芽、开叶、由鹅黄到淡绿,最后翠绿一片。各种花朵竞相开放,五彩缤纷,大地就象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这时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的辛勤耕耘,但是早春的“春寒”天气又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入夏季,太平洋上的高温高压气流吹进了大陆,气温逐渐上升,晴天多,日照时间也开始增长,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但是暴雨天气多,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农作物构成威胁。九月中旬进入秋季。这时,暖气流渐减弱,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由于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迅速下降,常常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九月中下旬会出现“寒露风”天气。这种天气来得过早,将对晚稻产生很大影响。九月和十月受高压气流控制,碧空如洗、天高气爽,但雨量稀少,空气干燥,秋旱容易发生。个别年份冷暖空气常在长江流域交汇,造成秋雨绵绵,也会出现“烂秋”天气。十一月中旬以后,强大的冷高压气体开始控制地面,受它的影响,冬季降临。冬天天气寒冷,雨雪纷飞,霜和冰冻常有出现,有时由于降雪量大,山地被厚厚的大雪覆盖着,白皑皑一片。树木和毛竹冰凌倒挂,银装素裹。因此,往往成片竹林被压断,造成损失。芦溪镇的气候总的说是温和宜人。山地气温较低,平原气温较高。历年平均气温是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是5℃;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是28.8℃。夏季最高气温达39℃。冬季最低气温摄氏-4℃。芦溪地区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621.8毫米左右。降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雨量分布趋势大致是:南面多于北面,东面多于西面,山区多于平原。总的说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麻田、万龙山、张佳坊等地是多雨区。麻田历年平均降雨量是1832.6毫米,与高坑交界一带的芦溪、源南、上埠的部份村历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455.9毫米,两地相差376.7毫米,比麻田几乎少21%的雨量。我镇雨量五月份最多,九月份最少,上半年降雨量1184.0毫米,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3%,下半年降雨量437.8毫米,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7%。四、五、六月是雨量最多的月份,三个月降雨总量约706.3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3.5%,俗称雨季。由于降雨较集中,大雨暴雨相继出现,易出现山洪暴发,造成水灾。秋冬两季由于降雨少,也容易出现秋旱,少数年份也出现伏旱。降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武功山横于东南部,山岭相连组成一道天然屏障。天气系统向南移时,气流被迫抬升,遇冷致雨。且夏季又多地方性雷雨,从而使东南部雨量比其他地区雨量偏多。雨量受海拔高程影响不明显。海拔544米的长丰反而比海拔355米的麻田雨量少。由于森林大量砍伐,致使土壤蓄水能力变差,水土大量流失。如果当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下或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时最容易出现秋旱。太阳照射地面的时间长短叫做日照。日照以小时为单位。芦溪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开阔,日照充足,年均日照为1581小时左右。由于境内多丘陵,边境有高山,地面屏障作用和摩擦作用大,风力较小。西北部地势低平,地形开阔,有较大的河谷盆地。受地形影响和季风影响,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全区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70天左右。初霜一般在十一月下旬,终霜日一般在二月中旬。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充足的日照,较长的无霜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一般说,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季作物就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气温稳定在5℃以上,是冬作物停止休眼,恢复生长的温度指标;10℃以上是喜温作物开始播种,生长的温度指标:15℃以上是喜温作物迅速生长,早稻进行移栽的温度指标;20℃以上是水稻抽穗、扬花、授粉的适宜温度指标。全镇的平均年积温为4570℃~5300℃,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海拔3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带的农田有利于发展双季稻以及“稻、稻、油”,“稻、稻、红花草”的三熟制。丘陵地带,由于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偏酸的地质,为柑桔、茶叶、油茶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冈和低山,由于土地湿润,宜种植以针叶林为主的用材林。以武功山为主的用材林场,沿着东南边境,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起伏。经过试验,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宜黄山松、湿地松的生长。

社会事业

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进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进度要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7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06人,安置4050人员294人、培训城镇职工1418人、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5946人、跨省劳务输出24360人,分别占年任务的68%、92.5%、98%、78.8%、64.4%、101.5%。养老保障完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2199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1177万元,分别占年任务的95.1%、65%。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救助6878人、城市低保救助9441人,分别占年任务的104.2%、106.3%。医疗保障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417人、工伤保险11158人,分别占年任务的93.5%、97.8%;动员20.67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年任务的102.1%;村卫生所达到建设标准3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达到建设标准4个。义务教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25928人学杂费,免费为贫困家庭学生5149人提供教科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1217人,为贫困家庭学生1217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普通家庭高中贫困家庭学生690人。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完成了45亩土地征用和房屋建设图纸设计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85.5%,农村使用沼气新增885户,占年任务的63.2%。

工业经济

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镇”战略,加大了主攻工业力度,着力扶持和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1-6月,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57.2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3.32亿元,同比增长50%;工业用电量942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77家,比上年增加2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63亿元、销售收入12.23亿元、利税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81%、78%,产品产销率达99.9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上升到178%。全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市场拉动和政策驱动下,电(陶)瓷产业乘势发展,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培育了27家规模以上企业,各类电瓷产品产量达8.93万吨,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增幅达20%以上。日江水泥旋窑项目试产以来,规模效益逐步显现,累计实现产值8000万元。花炮产业逐步复苏,发展规模以上企业8家,全行业上缴税收134万元,同比增长38.2%。原煤产业稳步发展,产量达79.75万吨,同比增长9.2%,上缴税收3010万元,同比增长22.3%。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新兴产业逐步崛起,规模以上企业达15家,实现产值销售收入3.44亿元,占全镇工业经济的比重达28.1%。

自然资源

用材林资源:芦溪镇森林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由于有着温和的来热带季风性气候,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温带植被的树木。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林区在武功山北麓。武功山北麓植被垂直分布情况是:500米以下地带为松、杉、油茶林;500米至800米地带为常绿阔叶林;800米至1200米地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00米至1600米地带为落叶阔叶林;1600米以上地带为山地草甸。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资源是以松、杉、竹为主的用材林。内有玉女峰林场面积95平方公里;万龙山林场面积46.67平方公里;南坑林场面积16.67平方公里;大安林场面积13.3平方公里;萍矿林场(地跨张佳坊、新泉、麻田、华云、万龙山和上埠等乡镇)面积40平方公里。还有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张佳坊乡村民廖吉生自办林场面积1.33平方公里。
果林及经济林资源:我镇由于山地丘陵多,地域广柔,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种植各种果木和经济林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果木中,首先盛产柑桔,主要产于芦溪、宣风、银河、源南四个乡镇。其次,是出产着桃、梨、柚、李等水果,另外还有诸多的板栗、锥栗、苦槠、杨梅、山楂、栀子等人工种植和野生野长的有食用价值或药用价值和果木。在经济林中,以油茶和茶叶为主。全镇油茶产地主要分布在宣风、银河、源南等丘陵和长丰、南坑、张佳坊、新泉、麻田、华云等山区。每年油茶产量约五十万公斤。全镇的茶叶生产久负盛名。主要产区:宣风、银河、芦溪、源南、万龙山等地。每逢谷雨季节,茶场中采茶姑娘一片忙,把采摘的芽叶用特有的制作技术加工,做成上等名茶。万龙山的茶叶曾是献给明、清两朝皇帝的贡品,据史记载,它是从万龙山的悬岩陡壁上采摘野茶经精心制作而成,年例贡28斤。
充足的水利资源:我镇最大的河流是袁河。袁河主流发源于武功山金顶白鹤峰。它流径麻田、新泉、张佳坊、上埠、芦溪、宣风、银河、华云、万龙山等九个乡镇。加上渌水河的两大支流,总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河陡流急,蕴藏着充足的水利资源,芦溪的水利资源约占萍乡市水力资源的三分之二。全镇已先后建成了万龙山千丈岩水电站,新泉红星水电站,张佳坊江下水电站,麻田立新水电站,宣风黄洲水电站,华云黄岗水电站,南坑油罗潭一级水电站,长丰胜利水电站,长丰青潭水电站和南坑油罗潭二级水电站。全镇现有水电装置机容量6545KW/22台,为我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电力资源。分期建设长丰锅底潭水电站,长福头水电站和碧湖水电站。华云黄岗二级水电站以及新泉西江口水电站。
富饶的地下资源:本镇地下矿藏十分丰富。以煤炭、瓷土、石灰石、石英砂为主。此外,还有铁、钨、金等金属矿藏。煤炭全镇煤炭,主要分布在南坑、上埠、源南、银河一线,呈狭长带状分布,属于二迭系统的乐平煤系。以无烟煤为主,含硫量较高。不仅是全镇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燃料,而且由于煤质较硬,适于作化肥原料。全镇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在区境区,不仅有国营煤矿,还有区办、乡镇办、村办等各种小型煤矿。瓷土瓷土又称高岭土。分布在长丰、南坑、上埠一带,矿体由花冈斑岩、石英斑岩、岩株风化而成,呈灰白色或白色,储量十分丰富,不仅供应本镇本市的各类瓷业厂家,而且销售到了湖南等外地省市。石灰石全镇石灰石储量超过煤炭的储量,分布在南坑、上埠、芦溪、宣风、银河广阔地带。质地较纯,是生产水泥和石灰的原料。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境内也可以看到石灰岩溶洞的自然景观。石英砂本镇又一个储量大的矿藏是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宣风、万龙山带,品位之高,也为全国所罕见,是一个很有开采价值的矿产。除了上述主要矿藏之外,其它小型矿藏还有:南坑的铁矿,属磁铁矿,尚未开采。万龙山、华云的钨矿,虽品位较高,但储量一般,属安福钨矿的支脉。还有华云牛宕的砂金,南坑妙泉和上埠钟家源的铅矿,长丰的滑石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