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集镇地图
马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辖马集村、龙泉村、李圩村、鲁圩村、刘大元村、陈庄村、帅庄村、徐楼村、洛庄村、郭集村、方元村、文庄村、赵庄村、彭庄村、项元村15个行政村,166个居民组,总人口31081人。山东省齐河县马集镇
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山东德州齐河马集镇,马集镇位于齐河县最南端,东与济南市长清区隔黄河相望,西南与聊城市东阿县接壤,总面积64.7平方公里,辖16个社区、2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小城镇人口5000人,马集村为镇政府驻地,距县城55公里。省道324公路穿境而过,“村村通”柏油路通达各村,境内有赵王河、海棠沟等主要河流和潘庄引黄闸、引黄干渠等水利工程,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平原煤矿——邱集煤矿。近年来,马集镇党委、政府着眼于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立足于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这一根本,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强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着力打造“魅力水乡、和谐马集”,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扎实推进“一二三五”工作思路的实施,即围绕建设经济强镇这个目标,强化转变干部作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两个保障,突出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农业结构调整三项重点工作,抓好五大建设,即财源建设、社区建设、城镇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大幅度增长。2010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8904万元,增长123.5%,农民人均纯收入6897元,增加258元。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亿元,贷款余额8200万元。农业结构调整突显特色。在原有粮食作物和棉花、花生经济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培植了以林业、绿化苗木、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生产格局。现全镇粮食良种种植面积5.1万亩,小麦总产3.06万吨,平均亩产600公斤,林地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6%。突出特色,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已建成西郑、西侯等12处,共计2000亩绿化苗木基地,种植法桐、白蜡、垂柳、樱花、冬青、龙柏等花卉苗木26个品种。不断壮大全镇畜牧养殖规模,绿盛源养殖项目和众鑫源奶业项目目前已经竣工,自动化程度高,规模大,以点带面,现全镇已发展畜牧养殖小区28个,养殖大户150户。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资100多万新建巴公河大桥一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镇已形成路、桥、渠、闸、涵配套科学、完善的水利排灌体系,为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上半年工业总产值3.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形成了煤炭、塑料、建材、酒水、家具、木业、畜牧等特色产业齐头并举的发展格局。邱集煤矿2010年产原煤80.3万吨,上交税金8700万元,依托煤矿发展起了以煤矸石为原料,生产煤矸石建材产品的一批新型骨干企业。雅仕达家具项目不断扩大规模,3号车间已建成并投入试生产。澳威森水处理设备项目钢架车间主体结构基本完工。培植了农丰塑料厂、吴王酒厂、明星包装厂、鑫德乐太阳能、星火石英玻璃等37家成长型民营企业,93名骨干创业者,新增民营企业15家,发展总投入1.45亿元,营业收入18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90个。全镇引进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63亿元。城镇建设亮点纷呈。上半年城镇基本建设资金120万元,在政府驻地修建了占地130多亩的和园文化广场一处,新增绿化面积7.2万平方米,使镇政府驻地的群众有了与城里人一样的休闲去处。同时,打通了一条从邱集煤矿直达黄河坝的贯穿全镇东西的柏油路,改善了居民出行环境,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沟通。马集中心社区规划建设二层区和多层区住宅楼,同步规划园林绿地,社区一期工程8幢多层居民住宅楼预计8月份即可竣工。西侯商贸街规划建筑商贸房132间,已建成53户,入住42户,完成道路、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全镇共有集贸市场8处,形成了以邱集、马集、南方寺为中心的商贸聚集区。各社区、村大力开展“三清四化”工程,彻底治理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公路通车里程达74公里。1-6月份邮政业务总量6000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0万元,农村电话4400部。有线电视入户率80%,位列全县第一。全镇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所,专任教师192名,在校生191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文化体育场所28处,卫生院1处,床位30张,村卫生室14个,村医72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投资6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计生服务站一处,预计10月份可投入使用。年初在德州市举行的民意调查中名列全县第一。目前,马集人民正紧紧抓住撤乡设镇的重大机遇,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和与时俱进的观念诚招天下客商。该镇将以最周到的服务、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竭诚欢迎广大朋友来马集投资兴业。马集概况:
概况:马集乡于2011年初撤乡划镇,马集镇这全镇总面积73.5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2006年底总人口3.0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26人,小城镇人口4907人。
经济: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16:55:3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76万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0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50万元,贷款余额4000万元。马集乡,马集乡
农业:2006年总产值2.1亿元。实有耕地面积0.45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0.27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0.14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3万公顷。粮食总产30万吨,平均亩产1110公斤。
工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4.7亿元,销售产值14.1亿元,职工0.4万人。限额以上企业26个,利税1.8亿元,企业总数86个,职工实现利税6600万元。
建设环保:2006年完成城镇基本建设投资400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9600万元,建筑业总产值1.4亿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每年污染防治投资60万元。
交通邮电:2006年邮政业务总量12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0万元,市话0.18万户,农话0.5624万户,公路通车里程74公里,农用机械32.6万马力,其中汽车230辆。马集乡,马集乡
贸易旅游:
马集镇城乡集贸市场7个,2006年商品成交额20000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万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家。主要旅游景点实际利用外资有:1000万元。
科教文卫:
马集镇各级各类学校10所,在校生0.236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0.236万人;教职工0.02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科协机构18个,有会员8600人。12项科技成果获市(地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20处。医院1处,床位300张;卫生技术人员30人。)
社会生活:2006年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00人,医疗保险参和率85%,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人均居住面积5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人均居住面积46平方米。
地理位置:<iframesrc="/editor/controls/map/mapElem.html?from=lemmaview&containerPrefix=container&query=%E9%A9%AC%E9%9B%86%E4%B9%A1&city=%E5%95%86%E4%B8%98%E5%B8%82&zoom=14&markerPosX=115.381241&markerPosY=34.201968¢erX=115.381241¢erY=34.201968&markerUid=105a38e0fbe5fe527ec876a9&nomark=false&markerTitle=%E9%A9%AC%E9%9B%86%E4%B9%A1&markerAddress=%E6%B2%B3%E5%8D%97%E7%9C%81%E5%95%86%E4%B8%98%E5%B8%82%E6%9F%98%E5%9F%8E%E5%8E%BF&float=left&desc=%E9%A9%AC%E9%9B%86%E4%B9%A1%E8%A1%8C%E6%94%BF%E5%8C%BA"frameborder="0"></iframe>马集乡行政区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马集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胡襄乡交界,马集乡,马集乡,南与大仵、牛城乡为邻,西与远襄乡接壤,北与商丘肥境毗连。西南与聊城市东阿县接壤,东与济南市长清区隔黄河相望,过娄集浮桥到济南仅40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51213亩。304省道从该乡政府往南穿过,交能便利,另外,该乡境内有“南潘庄引黄闸”,“济空打靶场”,“邱集煤矿”,“引黄沉沙池”,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辖区:
农业发展:该乡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民营经济,以养殖业、桑蚕业、林业、交通及煤炭运输业、塑料化工、水泥建材、粮食加工等几个行业为龙头,形成了多业并举、齐头并进的多种经营体系。200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为3.2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全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河渠纵横,水利条件好。该乡土质多为沙土,两合土,北部有少面积淤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棉花、玉米;盛产花生、西瓜。主导产业为桑蚕业——拥有0.8万亩优质桑园,2000亩优质桑苗繁育基地,是鲁西北第一桑蚕生产大乡,素有“桑蚕之乡”的美誉。
交通与经济发展:加强小城镇建设及交通设施建设:全乡村村通油路工程已全面启动,年底可全部竣工通车;全乡48个村全部达到了:“六好合格村”标准;社会治安实现规范制度化管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多年来乡党委荣获“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马集名称来由及乡政府沿革:马集原名小马庄,后设集市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