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汉中市地图 > 洋县地图 >
茅坪镇地图
茅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风淳朴风情浓郁

茅坪地处偏远,苗、汉人民世代以农耕为业,未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因而民风淳朴。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也因此得到很好的保护。苗族民间节日众多,如三月三苗家踩山坪、砍火星、杀圈门猪……歌舞文化与服饰艺术更让世人瞩目。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茅坪地区开发较早,当地肖氏大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夏时期。现已发现三处明墓,清朝时期的墓葬群更是随处可见。曾掌管黔北四十八座寺院的永兴寺遗址,肖氏老祖墓,吕遐舜僧人明墓均值得探究。

茅坪镇于

三国时期建镇,距今已有1700年的建置史。三峡工程的兴建使她一跃成为坝上库首第一镇。该镇是集坝区、城区、库区于一体的移民大镇,于1995年、1997年完成移民搬迁6082人,其中外迁1946人。江泽民、李鹏、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库区银杏沱移民安置示范区视察。茅坪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著名的屈原祠已搬迁至该镇的凤凰山,位于四溪村的泗溪生态旅游区已成为三峡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茅坪镇抓住三峡工程、县城东迁两大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富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柑桔、茶叶、生猪三大主导产业。多经基地总量达到3.9万亩,其中,柑桔1.7万亩,茶叶1.2万亩。2005年完成柑桔产量4000吨、茶叶产量520吨,出栏生猪4.2万头。以水稻、玉米等为代表的粮食总产量7916吨,油料总产量1498吨。

茅坪镇位于

长江西陵峡南岸,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枢纽工程毗邻,是秭归县城所在地,版图面积206平方公里,全镇辖西楚、桔颂、滨湖、陈家冲、九里、杨贵店、陈家坝、建东、溪口坪、乔家坪、泗溪、花果园、月亮包、罗家、金缸城、长岭、银杏沱、松树坳、中坝子、兰陵溪、庙河18个村,3个社区,110个村民小组,31625户80521人。2005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85亿元,财政收入1979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470元。全镇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全国体育工作先进乡镇,镇党委两次被评为省级“五好乡镇党委”。

城乡环境

茅坪镇通公路的村达到100%,90%的村实现了通达水泥路的目标,通达里程91公里。通过实施“六通五改”,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城乡文明程度得以逐步提高,13家单位获省、市、县文明单位称号。全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目前,茅坪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其承东启西的特殊区位、优惠透明的招商政策、优质高效的政务作风、诚实守信的信用制度、规范严明的法制保障、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使茅坪镇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和秭归对外开放的窗口。

屈原祠原址

位于秭归县归州镇境内,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因兴建葛洲坝水利工程,库区水位升高,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屈原祠迁到县城东3里的向家坪,占地14000平方米,倚山面江,坐北朝南。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每年接待游客十几万人次,整体建筑由山门、大殿、左右配房等组成,山门为牌楼式,高14米,四柱三楼,正中门额题“清烈公祠”四字,两侧榜题“孤忠”、“流芳”字样,大殿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明代木构建筑手法设计,崇台高耸,翠瓦飞檐,殿前立屈原铜像,其左右两侧碑廊内镌“九歌图”和“名人诗文”石刻。殿后有屈大夫墓,系后世营建之衣冠冢。1999年10月,国家文物局、国家三建委同意了湖北省文物局和秭归县政府的意见,屈原祠及秭归地面24处文物集体搬迁计划正式立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复建于凤凰山的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包括屈原祠在内的24个仿古建筑群得到了很好保护。

物产丰厚政和民乐

茅坪物产丰富,野果王猕猴桃遍山皆是。名贵中药材水灵芝、鹿茸、天麻均有出产,首乌、当归、八爪金龙等上百种中草药随处可见;农业主产烤烟,为上海“中华”牌香烟提供原料;茅坪白酒远销百里之外,曾一度作为“湄窖”基酒;南江黄羊、波尔山羊、梅花鹿发展很快,已成为周边种畜基地,肉兔养殖发展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