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菉街道地图
梅菉街道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梅菉历史悠远,民风淳朴,文风炽盛,是粤西地区民间艺术重要的发祥地,传统民间艺术古朴绚丽、蜚声四海。飘色、泥塑、花桥并称为“吴川三绝”,花塔、陶鼓、舞貔貅、叠罗汉等民间艺术形式独具风格,传统的棚工建筑工艺名传遐迩。其中飘色集传统美学和力学原理于一体,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的空飘造型。被外国友人称为“隐蔽的东方艺术”。梅菉辖区内梅岭、梅菉头、隔塘、瓦窑等社区民间艺术团队多次在北京国际旅游节、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等全国大型活动中参加巡演,其中飘色曾两次进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金奖。1996年,梅菉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梅菉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每逢梅菉“年例”,游人如潮,水泄不通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披红戴绿,闪亮迷人的灯饰,随风飘动的彩旗,雄伟的牌楼,多层的花塔,金碧辉煌的花桥,栩栩如生的泥塑,风格各异的书画摄影展,使游人目不睱接。正月十六、十七两天,由各社区艺术团队组成的队伍,进行浩浩荡荡大巡游。百数板飘色簇拥着彩旗、仪仗、宫灯、八宝、罗伞、花蓝、鱼灯、八音队、十番队、武术队,穿插着醒狮、貔貅叠罗汉、陶鼓舞、舞二真、舞六将、奏十番、龙公龙母舞、车色、地色、彩车、锣鼓喧天,规模巨大,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艺术高超,秩序井然。梅菉辖区内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内容丰富,是粤剧南派艺术、岭南诗风的传承地。辖区内有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3个,湛江市特色文化村3个。教育资源丰富,内有中学5所,其中省一级中学1所;有公办小学11所,其中湛江市一级小学4所,公办幼儿园2所。有群众文化休闲场所如市新华书店、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溜冰场、体育运动场,烈士纪念园、大塘公园、游泳池、江心岛游乐中心等。
基础设施
1962年后,在原梅菉镇南面陆续修建了解放路、新建路,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扩建了解放路、新建路、人民东路到大山江、人民西路到塘尾新地等处;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又新开辟了盐仓岭、虎头岭、黄狗赶鸭岭、孖仔埇、广沿路、沿江路的住宅区和手工业、商业区。20世纪90年代初,开辟江心岛体育文化休闲区,搬迁解放路县体育中心,建成大富住宅商业区。2000年开始,先后进行解放路整治工程和同德路旧城改造工程。桥梁建设方面,1961年建成梅菉桥;1970年和1985年,先后建成下隔海桥、中隔海桥;1988年至1991年,建成山脚桥、小东江桥、小东江副桥、水口渡大桥和江心岛桥。梅菉交通便利,辐射四向。东与博铺镇相连,南与大山江镇毗邻,西与振文镇隔江相望,北与长岐镇接通。国道325线依城而过,广湛公路、梅化公路纵横贯穿镇内。东距广州市405公里,西到湛江市65公里,北往茂名市55公里,南至南海3公里,又依托广湛公路为干线与县内各镇公路连成网络,四通八达。
自然环境
梅菉街道地处低纬,南面濒海,季风明显,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长青,秋季是主要的台风季节。地质方面,著名的吴川—四会断裂带沿袂花江从梅菉西侧通过。
文物古迹
梅菉有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颇多。梅菉是“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林怀兰的故乡。辖区内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4处。位于梅菉头社区的梅麓祖庙和位于东升社区漳州街的天后宫既记录了梅菉先民的生活,也是抗日战争和革命战争的据点;位于红旗社区先锋街的育婴堂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别委员会”暨“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革命遗址;位于永红二街的“梅菉窑业工会”旧址,是大革命时期窑业工人的战斗指挥部;位于新文社区的隔塘庙是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一区统率委员会和张炎将军的办公旧址。还有位于城东社区的传统佛教文化场所紫竹禅林和福英古庙,位于廖山社区的水月庵,位于向阳社区的中山纪念堂、国技馆,位于市总工会内的中山公园等。
机构设置
街道办事处在城区同德路40号,是市政府一个派出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是执行市政府和街道党工委的决策、命令,办理辖区内各种行政事务,发展经济、调处纠纷,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街道办事处实行街道办主任负责制,设街道办主任一名,副主任四名。街道办内设多个办事机构,主要有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综治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
历史沿革
梅菉,原为圩名,在梅菉头,明朝天启(明熹宗年号,1621—1627)年间(一说为明朝万历二十二年,即公元1594年)迁龙窖(即今梅菉向阳市场附近),统称为梅菉圩。1926年梅菉划为独立市,下设康宁、义平、同德诸镇。1932年设梅菉市管理局,隶属民政厅。1947年为梅茂县治,1951年合诸镇为梅菉镇。1952年为吴梅县治。1953年为吴川县治。1958年吴川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梅菉划为公社。1961年复吴川县治,仍为镇制。1996年吴川撤县建市,梅菉镇改为梅菉街道,辖18个社区,2002年正式行使办事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