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湛江市地图 > 吴川市地图 >
吴阳镇地图
吴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吴川八景

吴川八景:丽山樵唱、渔翁撒网、通驷垂虹、延华弄月、极浦渔归、限门飞雪、东海朝阳、一览凭高。这八景是吴川古八景,随着环境的变迁,有的已烟消云散,有的只依稀可辨。著名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东海朝阳、一览凭高、渔翁撒网、极浦渔归、延华弄月、限门飞雪。
东海朝阳:吴阳金海岸,位于镇东的南海沿岸,18公里的海岸线,碧海银沙,视野开阔,8平方公里被联合国定为“人与生物圈”考察点的防风林带。是观海戏浪的好去处,东海朝阳一景古今并无二样,凌晨渔民出海捕鱼,是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线。
限门飞雪:吴阳镇沙角漩的鉴江出海口处,古时,鉴江下游特别是鉴江出海口处江面宽广,风浪较大,当时往来在鉴江出海口的船只都不大,浪花打在船蓬上,浪花四溅,远远望去犹如雪花纷飞,故称限门飞雪。此景偏僻,不过值得一游。
极浦渔归:位于吴阳霞街黄李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彼时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古景已烟消云散。

吴川童谣

粤西吴川,有多种民间语言,发音各不相同,以吴阳、黄坡等地最为正宗。童谣是原汁原味的方言诗歌,吴川话和粤语最相似,是古粤语的分支,吴川话至今还相当完美地保留了古汉语的语法和发音,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吴川童谣之“阿妈去村”(回娘家):勾廉蛇,老鼠尾,阿妈去村无跟尾,买封糕,等路你。注:勾廉蛇——壁虎;去村——回娘家;跟尾——跟随;等路——带手信。-
吴川童谣之“点脚泥鳅”(一种游戏):点脚泥鳅,同船坐舟,三官坐轿,白蚁行桥,桥儿扭扭,扭到三官大路口,路口拾只死狗,回归比阿爹送烧酒。注:回归——回家;送烧酒——当下酒菜。这首童谣富有吴川话特色,押古韵,如果用普通话念,不但不押韵,还极其拗口,因为普通话没有很好保留古代声韵,用地道的吴川话(吴阳黄坡话)读则非常押韵,发的就是古音,可以查阅古韵资料:鳅、舟同属于《平水韵》下平十一尤;轿、桥同属于《词林正韵》第八部;扭、口、狗、酒同属于《平水韵》上声二十五有。

文物古迹

吴阳是粤西著名历史文化古镇,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现存文物古迹众多,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读书楼;元朝的圣殿(学宫);明朝的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止寮港遗址;清朝的状元府、状元坊。还有城南门、古兴隆寺、城隍庙、白衣庵、中山纪念堂等。
双峰塔:坐落在吴阳镇文塔村,公元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吴川县令周应鳌于江海迥流处建此风水塔,又因特思山、丽山远揖塔前,故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仿楼阁式砖楼,高23.15米,首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200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修葺,难寻旧貌,古韵不存。,清人吴河光有《双峰塔诗》云:“直矗川流尽处,高标梵刹空中,忽听一声铃铎,茫茫雪海天风。”这正是古代双峰塔景致的写实。
吴阳学宫:坐落于吴阳中学内,始建于元朝,为主簿唐必达和教谕吴仲元所建。原有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戟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五座建筑物组成。历经明、清两朝多次重修,是古代文人读书学习的地方,属宫殿式建筑、砖瓦木柱结构。学宫大成殿,殿面宽20.3米,进深12米,前檐深1.5米,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吴川学宫在历史上享有盛誉,培育了很多著名人物,清代状元林召棠、我国首任使美大使陈兰彬等,均曾在此求学。2003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历史原因,保护不力,学宫现仅存大成殿,如今破旧不堪。
极浦亭:坐落在吴阳镇中街内,始建于公元1241~1252年间(南宋淳祜年间),是解元李凌云隐居讲学之所。极浦亭原建筑为亭制,经明、清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属清代祠堂式形制,总面积485平方米。极浦亭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多次重修,仍保存清代建筑风貌。2003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城门:南城门又名永和门,位于吴阳镇城里村南路口,建于公元1394年(明朝洪武二十七年),原为土城;公元1340年(永乐元年)改用砖砌建成;公元1478年(成化十四年),湖广按察使、岭南西道员分巡佥事陶鲁用巨砖建成城墙,设四城门。1938年为避免日本飞机寻找轰炸目标,吴川县长刘应时下令拆城,南城门因当时来不及拆毁而保留下来。是吴川历史的见证。
中山纪念堂:位于吴阳镇城里村,为民国时期建筑,红砖、钢筋水泥洋式结构建筑,四周为廊,高约10米,总面积420平方米,民国期间为纪念日本侵华国耻而建,现基本保存完好。
芷寮古港:芷寮港是唐宋至民国的近千年间的我国南方大港,停泊来自海内外的船只不下千艘,帆樯数里。县志记载:“此地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之说。芷寮港遗址位于吴阳街南端,在芷寮村与桥头村两地交错点上,芷寮元末成港,明代最盛,清代衰落。清雍正版的《吴川县志》载:“芷寮为海口市泊所集,每岁三月后,福、潮商艘咸泊于此……”,因长期沙泥淤塞,清末已废。
唐代古船:位于吴阳镇沙角漩寮东村对面海域,1982年吴川文物普查的中发现,同时,还征集到渔民在沉船上取到的铜柱、铜钉、铜片。据1988年出版的《吴川县文物志》称,“该沉船未作打捞清理,积沙之下遗存情况不明”。专家鉴定为唐代沉船,至今仍未打捞。

古镇新貌

吴川历史悠入,源远流长,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置吴川县,因境内有吴水“纳三川”而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吴阳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吴川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吴阳人作为吴川商帮的排头兵,在建筑行业一马当先,大大提高了吴阳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给吴阳镇增加了新的活力,截止至2006年,吴川市全市拥有国家级文明村3条,省级文明村6条,湛江市级文明村106条。各具特色,尤其是黄坡镇的林屋村,吴阳镇的芝蔼村、蛤岭村最为闻名。2006年林屋村获得中国魅力乡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芝蔼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蛤岭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粤西第一个拥有网站的村庄:曾屋村。粤西唯一的村级网站---曾屋村网站,落户曾屋村~成为整个湛江,乃至怎么粤西唯一一个村级网站。并在2009年全国百佳村级网站评选中荣获第三名,在广东,华南是独一无二的。

风味特产

吴阳沙螺:吴川地处海滨,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中沙螺、海蜇和芷寮蟹蜚声遐迩。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吴阳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口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其汤甜润可口,正如状元林召棠《西施舌》诗中所说:“就中西施舌,江瑶难为侔。”吴阳沙螺粥尤为美味。
芷寮蟹:芷寮蟹,因其产于芷寮海域而得名,芷寮村位于鉴江出海口,水中浮游生物多,蟹体肉质嫩美,顶部膏结如子,有“米蟹”之称,每年农历二月为最佳,故有“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羡山珍羡海鲜”的名句。宋苏东坡当年经过吴阳吃螃蟹,即留下“没看黄山徒对目,不吃螃蟹空负腹。”的诗句,状元林召棠也有诗曰“执杯持蟹螯,足了一生事。”
海蜇:海蜇,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