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养镇地图
勐养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风
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拉祜族的“拉祜扩”、基诺族的“特懋克”等民族节日,以及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和民居建筑,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傣族的“泼水节”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同时傣民族具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而勐养镇的傣族还包括汉傣、水傣、花腰傣,他们都各具特点。以热带雨林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民族风情是勐养镇突出的特色。勐养镇“赶摆”仪式,景洪市勐养镇举行了傣历新年节庆祝活动。赶摆场上,勐养镇的各族群众与傣族同胞,身着节日的盛装,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庆祝活动中,村民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婀娜柔美的傣族舞蹈在赶摆场上轮番上演,明亮清脆的原生态赞哈在赶摆场上空回荡。各家小吃摊前,早已宾客满座,人们一边品尝傣家人的传统美味小吃,一边欣赏着精彩的节目。正午时分,一支支祈盼来年风调雨顺的高升呼啸着冲上蓝天,人们和着镘锣声,敲着象脚鼓,跳起团结舞,赶摆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赶摆,傣族“泼水节”的主要内容有采花、浴佛、泼水、赛龙舟和赶摆。前几项一看便知。采花就是采花,泼水就是泼水,浴佛是什么?虽然深涩了一点,但一想,便知就是用清水淋浴佛像,至于赛龙舟,那就更不用说了。唯“赶摆”难懂,许多人会认为大概就如北方的赶墟、赶集或南方的赶场、赶街吧,傣族人不过叫做赶摆而已。傣族人“赶摆”的涵盖面,远比集市贸易要宽泛得多,它不仅仅是集祭祀、集会、百艺、商贸于一体的庙会,因为庙会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种,而傣族的节日,尽管名目繁多,却大都叫做“摆”,如摆爽南(泼水节)、摆干朵、摆帕拉、摆拉罗、摆汗尚、摆奘、摆斋等等,而参加这些活动,则都叫做赶摆。傣族“摆”的时间长短,一般根据各地有影响的较大奘房(寺庙)的多少而定,很有点轮流坐庄的味道。常规是一个奘房赶一个摆。如芒市,较大的奘房在风平、尖山、广母、芒幸、奘相、奘茂、奘喊七处,故芒市的摆就得7天,而瑞丽、盈江、陇川、梁河,则赶摆3至5天。
傣族“泼水节”:泼水节(SongkranFestival),4月13日至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泼水节,泼水节,一般为3至4天。第一天,傣语称之为“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称之为“恼日(空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人口分布
2010年,全镇总人口15519人(不含农场人口),总人口中有女性7762人,农村人口13646人,少数民族14374人,少数民族中有傣族8078人,彝族1293人,基诺族1902人,布朗族2474人。坝区21个村小组,半山区11个村小组,山区23个村小组,坝区人口11643人,占总人口的75%,山区人口3876人,占总人口的25%,密度每平方公里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基础建设
勐养镇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思小公路、小磨公路、景洪白塔电站建设重大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镇55个村民小组,建有沼气池340个,已通公路55个,通电53个,通自来水55个,通电话53个(包括无线电话),拥有电话2351部,手机(含小灵通)3463部。有私家车52辆,有摩托车3292辆,拖拉机1887辆。1、交通设施:勐养镇是思小、小磨、勐景高速公路的联接点,属于陆路交通要塞,因而全镇交通便捷。镇上有一个正规的、设施较为完善的车站。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镇55个村民小组实现通路率100%,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2008年完成大河边、跳坝河、昆格村委会通达工程及村内水泥路等工程,全年共完成砂石路58公里,完成村内水泥路9600米,极大的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2、水利设施: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450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镇有小I型水库1座;曼么耐水库,小II型水库4座:曼戈龙水库、回亚麻水库、回广水库、曼乐坝水库,总蓄水量121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227亩。全镇已有55个村小组通自来水,通自来水率为100%。
3、供电设施:全镇有变电站1座,变压器141台,装机容量4000千伏安,2008年拥有供电户数3727户,全镇55个村小组已全部通电,通电率为100%。
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勐养镇是思小、小磨、勐景高速公路的联接点,属于陆路交通要塞,因而全镇交通便捷。镇上有一个正规的、设施较为完善的车站。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至2007年,全镇55个村民小组实现通路率100%。2007年投入134.6万元,修复纳蚌小学至江边村小组乡村公路16公里,修复农场22队至纳蚌村小组乡村公路4.5公里。水利设施,至2007年,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450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全镇有小I型水库1座;曼么耐水库,小II型水库4座:曼戈龙水库、回亚麻水库、回广水库、曼乐坝水库,总蓄水量121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227亩。全镇已有55个村小组通自来水,通自来水率为100%。2007年新建人畜饮水工程7件、小型水利工程10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田间道路水沟配套2条1.2公里,加强了曼么耐水库左右干渠的岁修和南养河治理。
通讯设施,至2007年,电话装机总量2652户,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小灵通机站覆盖镇区,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3%,农村电话覆盖率100%。拥有电话2161部,手机(含小灵通)2278部。
供电设施:至2007年,全镇有变电站1座,变压器141台,装机容量4000千伏安,2007年拥有供电户数3550户。全镇55个村小组中通电53个,通电率为96.4%。
小城镇配套设施,2007年建设进镇二级辅助线和象树路商业门面,完成了勐养垃圾场、客运站、集贸市场及商业门面、供销社商业购物市场的建设。同时重点搞好绿化工程、沿街房屋改造、道路硬化工程,并实现了“一路一色”,“一街一景”,城镇各项设施得到发展。
文化教育
勐养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截至2007年底,有1466名学生得到享受,兑现补助资金26万元,“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有中学1所,在校生1291人,入学率83%,辍学率1.5%,巩固率98.5%,教职工110人。小学1所,在校生2327人,入学率100%,辍学率0.04%,巩固率99.96%,教职工179人。截至2007年,全镇有26个村小组建有文化活动场地的,农村业余文艺队32支,农村篮球场8块,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全镇国土面积688.5平方公里,已利用的土地面积358272亩,占总面积的31%。有耕地19084亩,其中:水田14497亩,占76%;旱地4587亩,占24%。水资源:属澜沧江水系,全境有大小河流11条,地表水量达到2亿立方米。
气候资源:年平均气温20.5摄氏度,平均海拔745米,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属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全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生物资源: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0%,有78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少有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带;境内有1700多种动植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8种。
旅游资源:辖区内有西双版纳野象谷、象树公园两个旅游景点。民族文化资源居住着傣、彝、基诺、布朗、哈尼、汉等13种民族共15124人,少数民族中有傣族11187人,占总人口的73.9%。各民族的服饰、饮食、舞蹈、文字、节日等都独具特色。300多年的古茶树
勐养镇新古茶树资源:西双版纳州有着近十万亩的野生乔木古茶树,景洪市辖区内古茶树的分布面积较少,据统计有8500多亩,其主要分布在基诺乡、勐龙镇、允景洪街道办、勐旺乡、景讷乡等乡镇。勐养镇历史上没有古茶树的记载和统计。农业局胶茶办最近得知勐养镇昆满村骑马山有一片约7亩的古茶树林地的消息后,为考证勐养镇是否有古茶树的分布和合理保护开发这一生态资源。景洪市农业局副局长、茶胶办副主任徐忠带领景洪市经济作物工作站、勐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保护所技术人员等11人,对勐养镇昆满村骑马山的古茶树林地进行了实地考证调查。经调查考证,勐养镇昆满村骑马山确存有一片约为7亩多的古茶树林地,树龄约300年,初步统计约有400多棵,为人工栽培型,后荒弃成野生生长状态。在古茶树林地周边,因成熟种子向四周散落后,周边野生繁殖的茶树树龄约100年。据技术人员实测后,人工栽培的古茶树株高约3米,树围粗约118厘米,树冠约5米。周边野生繁殖的最大茶树高约16.5米,树围粗约82厘米,树冠约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