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文镇地图
普文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情况
2008年,普文镇生产总值完成9402万元;税收收入完成31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629元,粮豆总产达到582万公斤;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为201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05.9万元、畜牧业收入654.7万元、渔业收入104.4万元、林业收入400.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79.9万元、工资性收入82.7万元、其它收入(包括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等)567.4万元。以“生态立镇、科教兴镇、生物富镇、以商活镇、依法行政”的发展思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1.1:4.1:44.8。结合近几年扶分开发工作,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实际,利用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人口概况
2008年末,普文镇总户数4335户,总人口14426人;乡村人口2130户8587人,其中:男性4333人,占乡村人口的50%,女性4254人,占乡村人口的50%;非农业人口1947人、占总人口的13%,农业人口12479人、占总人口的87%;镇内居住着傣、汉、基诺、彝、哈尼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635人,其中:傣族4077人、占总人口的28.%,汉族3791人、占总人口的26%,基诺族969人、占总人口的7%,彝族2027人、占总人口的14%哈尼族1635人、占总人口的11%。历史沿革
普文镇原名普藤,系勐很土司地,清初设流官,位于景车乡普文河与瘴气河交汇处的城子寨,系傣族聚居地。县属普藤坝线路自思茅五里箐起到县属景车乡塌土坎止,长约75公里。1914年,袁世凯执政时期,将普洱兵备道改称普文道,设置道尹。为下属普思沿边第六区。1929年,龙云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时,费道改称第二殖边督办,原普洱道尹徐为光调任省民政厅厅长,蒙自道尹陈鹤亭调任省府委员。同年10月31日,民政厅呈请省政府同意,以省府第5540号训令,将普洱道下属沿边各区改设为县。车里县以普思沿边第一区改设;五福县以第二区改设,后又称南峤县;佛海县以第三区改设,临江行政委员会以第四区改设,镇越县以第五区改设普文县即以第六区改设,原名普藤改为普文。特色产业
2008年度,普文镇山地经济作物茶叶32991亩、当年开采27410亩、产干毛茶1634.7吨、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8%,橡胶17094亩、当年开割5935亩、产干胶356.5吨、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4%,尤其以小粒咖啡种植面积为18174亩、当年收获7525亩、产干果1532.5吨、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4%、是景洪市乃至全西双版纳州仅有的规模种植业产业。资源条件
一、土地资源:已利用土地面积737167.95亩,占总面积的94.5%。二、水资源:属澜沧江水系。全镇水资源拥有量为799.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58.7万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8万千瓦。
三、生物资源: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4%。
四、民族文化资源:民族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有基督教堂和小乘佛教缅寺一座。
五、交通条件:国道213线昆洛公路与“昆曼”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横穿普文坝子,拥有较好的交通与区位优势。东岸起点曼广村至终点大光山村17.2公里东环路业已通车、横架在大河上的四座水泥大桥已能全天候使东岸乡村道路畅通无阻,龙潭河与瘴气河水泥桥也业已竣工而连通了山区7个自然村寨的乡村道路,辖区内各村小组村寨道路也在逐步完善。现在,普文集镇北门街—文兴路正在扩建、完善之中,“综合经济示范镇”的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上报市规划局,普文人民正努力打造西双版纳北大门新形象。
六、水利条件:全镇有蓄水工程14座,水利工程年供水量333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91.3公顷,水利化程度达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