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溪乡地图
泥溪乡相关地区地图:
3、安徽省东至县泥溪乡
乡情概况:泥溪乡地处大石公路线上,东邻利安、石城,南接西湾乡,西连昭潭镇,北靠官港镇,西北依梅岭山脉与江西省彭泽县浩山乡分水为界。境内群山环抱,东有下马尖,南有老虎洞,西有西峰尖,北有老虎头;龙泉河、双宁河、程家冲河、新河等,流经双龙、泥溪、隐东、宋阳4上村,汇集于龙泉河流入鄱阳湖。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宜于粮棉茶兼作,而且交通方便,商贸发达,境内有泥溪至苏村的公路横穿东西,一座钢筋水泥的大桥和三座石桥,沟通了沿河两岸人民的交往和物质交流。1981年架起的虎溪、双山二个渡槽,既解决了农田的自流灌溉,又增添了这里的自然景观。区划沿革:解放初,泥溪是至德县永安区(即第四区)驻地。原名隐东、隐西、水口村。1952年建立泥溪乡,1956年永安区撤销划归官港区,1958年撤区建社成立泥溪公社,1960年泥溪、利安合并,仍名泥溪公社。1961年泥溪公社改为泥溪区,辖利安、西湾、泥溪、木塔4个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泥溪与西湾两公社合并为向阳公社。1972年改区分社,恢复泥溪公社,1982年改为泥溪乡至今,因驻地有泥溪冲山垄而得名。经过改革开放,昔日荒凉偏僻的泥溪冲,如今已变为繁荣昌盛的农村集镇。
先进村庄:该乡的隐东村是林业“三定”时全县唯一没有分山到户的地方,集体林业管理很好,乡镇企业迅速发展,集体经济也很雄厚的一个先进村。
2、重庆市云阳县泥溪乡
乡情概况:泥溪乡位于长江南岸的歧耀山麓,磨刀溪河畔,因政府驻地泥溪口而得名,是两乡(原泥溪乡和桐林乡)合一的大乡。距新县城约52公里、云利路5公里,东挽票草乡、云峰乡,南界五桥梨树乡、团结乡,西向外郎乡,北邻龙角镇。辖19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163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密度为157人/平方公里。幅员面积10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万亩,林地12万亩,天然林工程60398亩,退耕还林还草2500亩,森林覆盖率达65%。行政区划:该乡辖新生、泥溪、石玉、胜利、花石、石蛋、黄鹤、长柏、联坪、坪岭、石缸、理学、中岭、新民、民乐、枞林、鱼鳞、协合、兴政共19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
自然环境: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46′45″——108°53′15″,北纬30°34′35″——30°43′30″。东西延伸17.5公里,南北相距9.7公里。属中山深丘,东、中部低,南、北、西部高,除大溪、泥溪两条沟谷有田坝外,其余皆为山地,田少地多,地形为向斜切割方山,北斜低山地貌。山脉多呈陡峭式连绵状,起伏不大,但沟壑纵横。土壤类型属紫色土或黄泥土。海拔高度为188——1290米,平均海拔550米。泥溪乡属县内低山谷地温暖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175毫升,无霜期约300天。境内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山川秀美,自然环境别具一格,被誉为原始自然生态乡。
经济发展:泥溪乡属于全县五大作物种植区的浅丘河谷粮经三熟区和低山台地稻、薯、玉三熟区。浅丘河谷粮经三熟区,该地区属泥溪河两岸的浅丘谷地及缓坡台地,该地区宜种植麦(油)、稻,单位面积产量可达一吨粮,旱地带种轮作,麦(薯)、玉、苕(豆)三粮两肥。低山单向深丘薯、玉两熟区:该地区生态条件差,深沟峡谷,土壤质地差,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再生产力弱,人少地宽,农业人平耕地1.1亩,泥溪乡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蔬菜,其中长柏村、新政村、协合村、胜利村的大米,晶莹剔透、滋润清香,作成米饭,清香可口,实乃米之上品;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芝麻、花生、豌豆、葫豆、黄豆、绿豆、打米豆等。经济林木品种繁多,有桐树、厚薄、桔、橙、柚、桃、李、杏、核桃、枇杷、板栗等几十种,尤以桐树的面积大,桐油产量高,是远近闻名的桐油之乡。副业以山羊、牛、渔、猪、鸡、鸭的饲养为主。泥溪山羊闻名全县。
旅游资源:火山峡和海螺溪风景区位于磨刀溪上游的泥溪河流域,花石、协合村境内,距泥溪场镇约5公里,与著名的潭獐峡自然风景区紧密相连,可开发面积约10平方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孕育了境内水光山色,溪河纵横,溪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河床平缓,开发漂游得天独厚;山峦叠翠、峭壁如削,崖壁上溶洞密布,松柏横卧,古藤倒悬,丛林碧绿,四季吐翠,阴翳四合,温馨惬意,四季如春。远近闻名的景点有:牛肝马肺、三块石、两马峡、火山峡、海螺峡、虎啸峡、金象峡、坛子峡、金刀峡、灯台瀑布、千经洞、水帘洞、乌龟滩、一线天、玉门关、财门关、石龙梭江、猪槽滩等48处景点,千奇百怪,形象逼真,神话传说韵味十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