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镇地图
郫筒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位优势
郫筒镇地处川西平原的腹心区域,东距成都市中心19公里,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和郫县定位成都西部健康休闲中心,特别是城际铁路即将建成投入营运,郫筒镇镇域交通更加便捷,城市功能更加显现,发展潜力与日俱增。人文特色
曾为古蜀国都城的郫筒镇,镇域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望丛祠,有市级保护单位杜鹃遗址、何公墓、郫筒井等名胜古迹。汉代政治家何武、北宋著名诗人张俞、现代著名书法家余中英、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英、美术家邓欤、郭汝愚等均为郫筒镇人。重点项目
全年完成了“成灌快铁”、“娱乐城”、“西蜀水月温泉”等重点项目以及317线、东南部新城等扫尾项目的拆迁工作。共完成拆迁农户396户,整理土地2000余亩,确保了重点项目按时开工和顺利推进。全面完成了北部新城11个板块约5000亩土地(涉及8个村33个社)、望丛文化产业园5个板块约2700亩土地(涉及5个村19个社)的基本情况调查和征地拆迁安置测算工作,为推进城市建设打下基础。安置161户拆迁户入住新居。其中102户入住“福博园”小区、59户入住“兰桂香林”小区;完成城际铁路建设新建景岗村、太平村两个安置点,34户拆迁农户全部搬入新居。“新居工程”望丛园区安置点一期工程已正式动工建设。灾后重建项目洪石九年制义务学校建设已全部完工;郫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4月将竣工投入使用。特色农业
产业结构: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成立农业专合组织,建成521亩集生产、展销、咨询、示范为一体的鲜盆花种植基地,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各类鲜花500余万盆。草坪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到700余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亩,出口蔬菜基地“三路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农副产品:合江村大棚蔬菜-合江村位于国道213线旁,郫筒镇以西4公里处,全村3个农业合作社,耕地面积901亩,农业人口671人,常年种植蔬菜面积500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150亩,以海椒、茄子为主。海椒60亩,以鲜椒为主,品种有湘研系列40亩,成椒4号(用作泡椒)20亩,产量达15万公斤,采收时间在4月中旬至8月中旬,茄子90亩,品种为蓉杂茄系列,产量达36万公斤,采收时间在4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2008年,合江村大棚蔬菜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市场,通过科协种植协会的带动,将形成更大的销售市场。郫筒镇花木协会-郫筒镇花木协会下属四个分会,拥有各类苗木、盆景、桩头及观赏植物、时令盆花(草本、木本)、郫筒柚、各类鲜切花、绿化树木,栽种面积达3000余亩。该协会可承接各类绿化工程。双喜牌金花梨-郫筒镇双喜牌金花梨种植在双喜村内,面积300亩,年产量60万公斤,上市时间为9月份,该品种由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中心培育,是四川省主要推广的梨树品种,品种优质细嫩、口感好、化渣、果核小、皮薄,外观形状好,单果重一般在400克-500克左右。双柏腌卤鸭-郫筒镇双柏村三社有腌卤户15户,日腌卤鸭3000只,养鸭专业户20户,月出栏肉鸭20000只。2002年构建的“中国盆景之乡花卉苗木基地型市场走廊”现已初具雏形。它的建成将为郫县花卉苗木业提供一个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市场。2000年成立“郫筒镇花木协会”,下设两个分会,协会建章立制,吸纳会员50余人,协会已成为郫筒镇花木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2008年,郫筒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5700亩,有大型花木种植户20余家,如:托普生态园、省棉麻公司花卉基地、沈婷公司、络德公司、省林业厅花卉基地等等。可谓郫筒镇花卉业的龙头。苗木高、中、低档品种繁多,如:鹤望兰、郁金香、红叶女贞、楠木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花木品种。规格齐全,各种盆栽草花、桩头、绿化苗木、珍稀种苗等等,已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