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镇地图
三道堰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发展
三道堰镇将以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为目标,促进社会持续进步。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程序,完善机制,扩大党委会、党代会向群众开放,积极推进村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加强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和财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质量,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通过多种载体大力推进文明镇、村、社区创建活动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全民普法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坚持不懈地“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弘扬社会正气。多渠道地增加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加大精神文明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抓队伍、抓活动、出作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三是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加强科技推广与服务,在全镇培育学科学、用科学、科学致富的良好氛围。继续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稳步推进撤并校工作,提高初升高水平,为三道堰的孩子创造更多的深造机会。四是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把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结合起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扶持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险工作,探索建立保护失地农民切身利益的长效机制。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健全帮贫助学、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生产帮助、法律援助等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低保对象及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六是认真做好群众信访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注重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实现由保稳定向创稳定的转变。七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八是加强公共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等的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历史文化
古镇静静地躺在百里长河,千年流水带着岷水的情感梳理着古镇秀美的容颜。只因有这一河好水的滋润,才使得这古镇浸透了水光月色,流淌着悠长古韵,积淀了古老川西厚重的底蕴。城镇建筑以亲水性为主题,临水而筑,以灰瓦白墙、小青瓦屋顶、高低错落的风火山墙、挑梁等为特征的徽派建筑与川西民居风格温情结合,是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农历端午节举办的龙舟会,以赛龙舟、抢鸭子、放河灯、歌舞表演、川剧座唱、书画展览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热闹非凡、人山人海,是三道堰镇久负盛名的传统文化节日。镇域内有堰桥、堰桥文化广场、“三道堰”休闲公园、桥头花园、“三道堰古镇”大牌坊、“水乡坊”、“滨河坊”等仿古牌坊和建于1923年的永定桥、中共郫县第一个支部成立所在地和郫县革命的发祥地――青塔寺、充满传奇和地域特色的古水陆码头、望江楼、闻水阁等特色景点,反映水乡图语的墙体画耐人寻味。正逐步恢复建于明朝的“五省会馆”(湖广馆、广东馆、福建馆、江西馆、陕西馆)、词库等特色景点。三道堰镇也是登山英雄彭仲穆的家乡。城镇建设
该镇聘请专家进一步完善了三道堰城镇规划修编。集中精力对城镇文昌宫片区、汀沙农民新居、八步桥农民安置小区、罗家桥等6个片区进行了拆迁改造,共完成拆迁面积6.9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0.3万平方米,推动了300余户1000余农民向城镇集中。该镇城区面积已由改造前的0.2平方公里发展到0.5平方公里;针对镇财政资金馈乏的现状,积极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沙三线已全面建成通车;水乡大道、文昌宫路、水井坎街和永定街南延段等“三纵三横”城镇道路骨架建设基本完成;文昌宫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八步桥市场正在抓紧建设;景观廊桥建设已全面完工;景观索桥已完成地堪、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注重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汀沙花园、桥头花园和顺堰上街休闲花园。规范了城镇的门牌、指路牌、标牌等。设置了“三道古堰”遗址牌和三道堰镇的名人介绍牌,增添了城镇的文化内涵;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将城镇管理延伸至秦家庙段和八步桥段,将城区清扫保洁推向市场,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先后投入资金70余万元完成了3.5万平方米的郫彭路三道堰段临路建筑风貌改造和部分光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城区段路灯进行了改造;加大力度对柏条河和徐堰河城区段环境和排污管理,严格按水源管理和河道管理要求清淘、疏理,坚决制止直接排污行为,镇容镇貌焕然一新。旅游发展
和境山庄:和境山庄名曰山庄,实为园林。设计者匠心独具地将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川西民宅与日本园林的风格和它们各自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成为这一地区不可多得的合壁式园林。和境山庄体现的文化主题是“天人和一”的思想。“和”即是“与天、与地、与人相和谐”,“境”则意指凝重的文化品格,卓然超世的人生境界。因而山庄继承了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神韵,艺术地提炼了自然山水的构成要素,以水(江水、湖水、瀑布之水)为脉,石(岩石、卵石、青石)为骨,草木(川西特有植物)为肌肤,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塑和展现大自然之景象。同时,和境吸取了日本园林的一些经典作法,从美学角度考虑园内各物的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使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和境在主园中布局的一处“枯山水”庭园景即十分典型。这种常出现在禅宗庭内,以树木、岩石、天空、砂石勾勒,寥寥数笔即成的园林景致蕴涵着极深寓意。它是禅宗修行者眼里的“精神园林”。和境将其拿来我用,无非助喧哗尘世中之现代人找回本真写宁静。可见,设计者之用心之至善。和境注重文化气质的表现,衬托写意山水园的质朴与秀雅。即使一本、一石、一架藤蔓也以楹联匾额,书画诗对,深化着园林文化的品味。园内设有风味独具的“风”“花”“雪”“月”宴坊,并辅以自制的“十二花神陈酿”,形成和境一道特别的风景线。时至夏日,清风徐来,湖中荷香与四下飘逸,给人不饮亦醉的奇妙感受。行于和境,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春日于和境,观莺飞燕舞,鸟语花香;夏日于和境,听岷江之水,浩浩荡荡;秋日于和境,赏莲叶田菡萏妖娆;冬日于和境,感梅香沁人暖阳斜照。望阳阁:相传,二千年前鳖灵治理岷江,望帝亲临鹃城以北十余里的柏条河(岷江支流)督查,鳖灵临河修望帝寝宫,曰“望阳阁”。古堰大功告成,又建永定桥,意即长治久安。堰桥造福子民,粮桑丰盈、商贾云集,形成三道堰古镇,繁荣至今。古望阳阁虽毁,所幸锦城杨程先生在原址重建,既念先帝,又待游人。望阳阁乡村酒店居有古式阁楼客房十余间;食有野味河鲜数十种;娱有垂钓鱼、漂流、歌舞、棋牌;游有名花小径、竹木庭院、古式长廊和数百米亲水绿廊,与河水相印成趣。入夜更有篝火烧烤、音乐晚会、夜啤酒等,华光闪烁、波光粼粼,令人流忘返。古镇、古堰、古桥、古阁是我们与昨天对话的纽带;水车、水牛、水溪、水景是人与自然交融的灵物。
尚水:尚水位于三道堰景观廊桥——堰桥以及文化广场旁边,依柏条河而建,在城区内,占地10余亩,接待能力350人。此地鸟语花香,环境清幽,是玩水、休闲好去处,会所以人为本,以生态定位,以品质立足,以特色服务为宗旨,是一座集吃、住、游、娱为一体的现代化度假村,是团体会议、朋友小聚、家人休闲的理想场所。内有多功能厅一个,豪华包间5个,每个豪包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园林设计独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住宿:标间8个,120元/间。会所主营特色菜:野生石爬子、土甲鱼、蛇、人工养殖娃娃鱼、梅花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