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镇地图
曲江镇相关地区地图: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曲江镇
基本概况:该镇地处东经102°39′28″-102°51′58″,北纬23°49′35″-24°2′45″,位于建水县西北部,东邻利民乡,南与李浩寨乡、甸尾乡相连,西与石屏县接壤,北与通海县、华宁县毗邻。镇政府驻地,北距通海县城22公里,南距建水县城44公里,距省会昆明170公里,距州府蒙自130公里。有高速路通往县城、州府蒙自、省会昆明,交通便利。是云南省重点小城镇之一。气候特点:曲江镇是一特点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坝区镇,主要地形有坝子、河流、山脉和丘陵盆地。辖区总面积358.91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054米,最低海拔1304米,气候为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不分明,冬干夏湿,春暖干燥,热雨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天然温室”之称,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温为18℃,年平均降雨量800-850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境内主要河流有:曲江大河、小里寨河、菜园河、白木桥河。主要冲道有:马街冲、老虎箐冲、桥头小河、东山大石头河、清水河。
行政区划:现行的曲江镇是200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曲江镇、原东山坝乡合并而成。1978年,原曲江公社辖新街、欧营、西山、小里寨、王和营、桥头、闫家坡、龙街、山田、王马寨、他龙、观音庙12个大队和1个新街居委会,下设156个生产队105个自然村;原东山坝公社辖水寨、干寨、松树营、兴隆、馆驿、香木桥、金家庄7个大队,下设56个生产队42个自然村。1984年原曲江公社、东山坝公社改为曲江区公所和东山坝区公所,1987年又改为曲江镇人民政府和东山坝乡人民政府,2003年调整行政区划,原曲江镇、东山坝乡合并组建成新的曲江镇。合并后的曲江镇辖19个村委会和1个欣荣社区,下设212个村民小组和146个自然村。
人口结构:1978年原曲江公社有8045户366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91人,原东山坝公社有3739户、1706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5人。2004年曲江镇共有68772人,其中,农业人口63286人,非农业人口5486人,在总人口中,男性34707人,女性34065人,汉族48337人,占70.29%,彝族14702人,占21.38%,回族4620人,占6.7%,哈尼族181人,占0.26%,傣族757人,占1.1%,其他少数民族158人,占总人口的0.25%。在职职工中,大学本科7人,大学专科47人,中专83人,高中19人,初中9人。农业人口领取独生子女领证率为7.98%。辖区总面积358.91平方公里,占建水县总面积的9.47%口密度为190人/平方公里。
城镇建设:1978年曲江集镇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总长不足3公里的街道,没有自来水,街道狭窄,房屋破旧是曲江集镇的真实写照,1978年后,特别是1990年以后,曲江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1987年投资80万元,率先建成镇级地面卫星接收站;1995年投资90万元,开通了程控电话;2003年开通了甸鲁坝通信机站;1997年曲江35kv变电站竣工,新架10kv线路13.5公里,曲江镇现已开通因特网、移动电话、闭路电视;1990年投资450万元,建成占地35亩的曲江农贸市场,2000年投资400万元占地32亩的曲江第二农贸市场;1987年以来,先后投资2000万元新建和扩建欣荣路、兴茂街、曲江路,2002年投资2200万元建设曲江商业步行街;2002曲江被列为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之一。曲江镇招商引资力度加大,2002年引进云南省跃渊公司投资2200万元合作开发占地30亩集商业步行街、信息平台综合楼的曲江综合停车场;2003年引进红河锰业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贫矿富集厂;引进建水县槐源装潢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了石岗坡选厂;引进四川老板黄龙超先生投资100万元建设了曲江镇生猪定点屠宰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引进上海奉贤区资金50万元建设了西山小学、大营小学的教学楼。
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1978年曲江境内仅有一条横穿东西的三级柏油路,19个村委会均通有公路,但路面等级差均为土路,1995年投资380万元修通了从晋思线至潘家营长10公里的水泥路;2000年投资124万元修通了从曲江集镇至曲江温泉3.4公里的水泥路;2004年投资45万修通了从曲江河堤至桥头村委会长500米水泥路;投资43万元修通了从老禹坡至松树营、兴隆村委会的水泥路;2003年投入33万元修通了从红坡头至新子寨的弹石路;投入28万元修通了从麻栗树村至晋思线的水泥路;截止2004年曲江镇有曲江运输公司、馆驿运输公司、回通运输公司、路路通四家运输公司,拥有各类运输车辆700多辆,再加上各种运输车辆,曲江镇交通便利,运输力量雄厚。2004年曲江镇现有镇村公路52公里,其中水泥路12.5公里,沙石路39.5公里,村村公路60公里。水利建设:1978年曲江镇有引石屏县小路南龙潭水,全长81公里,可灌溉面积1.4万亩的红园山大沟、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长12.76公里,灌溉面积2600亩的双裕沟、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长16公里,灌溉面积2300亩的大兴沟、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长8公里,灌溉面积2000亩的育英沟、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长5公里,灌溉面积1200亩的下河沟、有引曲江大河水,全长5公里,灌溉面积900亩的王和营大沟、有东山大龙潭水,全长5公里,灌溉面积2000亩的兴隆大沟、另外,还有龙潭沟,墨冲大沟,小里寨沟,上河沟,西山大沟,欧营大沟等共20条。2004年曲江镇现有水库、坝塘109座,总库容量973万立方米,大小输水沟渠150条,总长350千米,泵站75座,流动小抽水机3000多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36298亩,水浇地16244亩,稳产田32000亩,水利化程度65%。2003年投资120万元完成了曲江大河综合治理前期上报列项工作。
农业经济:粮食作物种植:曲江历来是建水县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薯类等。1978年原东山公社有耕地21015亩,其中水田11692亩,雷响田2477亩,水浇地3848亩,旱地2998亩。原曲江公社耕地36555亩,其中水田29724亩,雷响田1475亩,水浇地2953亩,旱地2328亩。2004年曲江镇有耕地55261亩,其中:水田37976亩,水浇地16404亩,临时耕地881亩。2004年曲江镇粮食播种面积48800亩,产量21339吨,人均有粮35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曲江,由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具有种植各类经济作物的良好条件。主要经济作物是各种瓜果类、豆类、根茎类蔬菜。蔬菜是曲江的一大优势产业,具有品种多、质量好、产量高的特点。1978年后,由于历届党委政府狠抓蔬菜拳头产品,业已形成了规模化经营、系列化服务、销售有市场、流通有渠道、政策措施配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格局。2004年曲江镇种植各种蔬菜30040亩,蔬菜总产量达419963公斤,这些蔬菜主要销往昆明、曲靖、广东、深圳、福建、贵阳、成都、重庆等城市。其次,甘蔗、烤烟也是曲江的主要经济作物。1978年原曲江镇种植甘蔗12289亩,产量83240吨,烤烟种植154亩,产量14吨;2004年曲江镇种植甘蔗5231亩,产量达21426.3吨,烤烟种植4000亩,产量达5304百公斤。
教育事业:机构设置:1978年原曲江公社、东山公社设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1978年撤销领导小组成立曲江学区和东山坝学区,1986年撤销学区成立曲江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和东山坝乡教育管理委员会,2003年撤销曲江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和东山坝乡教育管理委员会,合并成立曲江镇教育管理委员会。2004年撤销曲江镇教育管理委员会,成立曲江镇中心学校。1978年原曲江学区有附设初中班20所,村小19所,在校中小学生7608人,公办教职工124人。原东山坝乡学区有附设初中班7所,完小、村小13所,在校中小学生4848人,公办教职工48人。1997年取销附设初中班,成立曲江中学和东山中学。2004年曲江镇共有中学3所,在校中学生2642人,村完小29所,在校小学生6770人,学前班、幼儿园62所,实龄幼儿1904人,中心校共有教职工677人。有多媒体教室17个,计算机教室10个,装有312台计算机。2004年中学升学率达64.2%,毛入学率102%,辍学率1.5%。小学入学率99.9%,完学91.9%,辍学率0.14%,寄读班4个班210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七十年代末,原曲江、东山的教育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许多校舍均为土木结构,办学环境差,设施简陋。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原曲江、东山的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为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成立了曲江中学和东山中学,2002年,由镇出资220万元购买了部队营房作为曲江中学校址,并于2002年至2004年投资584万元建盖了曲江中学教学大楼及附属设施;2003年,省教育厅补助25万元,太平洋保险公司捐赠25万元,州教育局补助10万元,县级补助20万元,镇自筹33万元,共计113万元建盖了金家庄小学教学楼、综合楼、运动场、厕所等设施;2003年,上海奉贤区袁永兵先生捐赠20万元,州级补助10万元,县级补助20万元,镇自筹10万元共计60万元,建盖了大营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2003年,上海奉贤区丁龙飞先生捐赠30万元,县级补助30万元,镇自筹6万元共计66万元建盖了西山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2004年,县级补助7万元,镇自筹27万元共计34万元建盖了钟营小学教学楼及附属设施;2004年,镇自筹12万元建盖了大荒田小学教学楼;2004年,华侨黄锦泉先生捐赠25万元,县级补助20万元,镇自筹15万元共计60万元建盖了上街路小学教学楼;2004年,企业捐赠30万元,县级补助20万元,镇自筹6万元共计56万元建盖了龙泉小学教学楼;省政协引资30万元,县级补助40万元,镇自筹50万元共计120万元建盖了水寨小学教学楼。
科技发展:七十年代末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下,成立了科委、科协、农技站、水务站、兽医站、林业站、农机站等农业科技机构,各村委会相继成立了研究协会,2004年曲江镇有工程师4人,农艺师5人,畜牧兽医师4人,主治医师58人,有农村科技协会21个,会员280人。2004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50场次,参加人次45652人次,电视讲座4次,分发资料650份,出板报8期。改革开放以来,曲江镇把科技兴农、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放在十分突出的位子。镇科委、科协、农推部门、水务站、兽医站等涉农部门,齐心协力,各施其职,采用宣传栏,图片展览、印发资料,放映科普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办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科技培训,在曲江镇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土专家,农技师,成为了科技兴农的骨干,推动了曲江镇科普工作的开展。龙街村委会科技户强云同志,用科学方法种植反季蕃茄,亩产达6000多公斤,被人们称为“蕃茄大王”,1985年光荣地到北京出席全国农村科普工作表彰会受到表彰。农民技师朱培天采用双膜拱顶法种植冬早黄瓜,亩达一万多公斤,受到省农科院的高度评价,被聘请到石屏、红河等地进行技术指导,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好评。1984年原东山坝乡万亩中稻样板获得了红河州人民政府三等奖;1991年省“213”工程开始实施,油菜新品种“万油17号”试验获得州政府三等奖;1994年甘蔗喷施速富隆试验获得州政府三等奖;1995年省“213”工程获得县政府一等奖,3000亩油菜样板获得县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