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滁州市地图 > 明光市地图 >
三界镇地图
三界镇相关地区地图:

嵊州市三界镇

概述:三界镇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建制于东汉永建之年(公元129年),古称始宁县,据记载:“东汉永建之年(公元129年),析剡县北乡及上虞县南乡(今三界)置始宁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始宁县,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原始宁县领域仍归旧属。清康熙年间,称三界镇。解放后,几经区划调整。2001年11月,将友谊乡、蒋镇镇并入三界镇。2004年,三界镇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精神,按照“统筹、整合、提升”思路,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这一主线,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重点,统筹协调,克难攻坚,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稳健,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村镇一体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2004年度,三界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镇及市级生态镇。
工业产业:三界镇现有工业企业870家,产业结构以厨具、机械、链轮、电声、茶叶加工等为主,三界镇有年产值上千万元的规模企业13家,获自营出口权企业6家。厨具、链轮、茶业加工三大产业块状经济优势明显,其中有厨具企业33家,形成15个厨具产品系列,80多个品种,培育了“普田”省级名牌产品和“双发”省级著名商标,“普田”牌,油烟机荣获国家首批免检产品称号。厨具业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税润总额1722万元,是国内第三大生产基地和批发中心。最大的厨具企业是绍兴市普田电器有限公司,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年生产厨具15个系列30万件,上半年销售收入1.38亿元,产品远销韩国、俄罗斯等国家。链轮业是国内重点出口生产基地之一,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全镇现有链轮企业27家,年产链轮1万多个规格4000万件套。上半年,实现自营出口值688万美元。嵊州市机械链轮厂是我镇的骨干企业,有36年链轮生产史,上半年,出口销售收入565万美元,成为创汇大户。茶叶加工业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发展迅速,全镇有年销售额超百万元的企业13家,主要从事茶叶深加工,生产精制茶叶。瑞兴茶业有限公司为嵊州市第三大茶叶加工企业,该厂内抓产业升级,外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非洲市场,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去年销售收入超4000余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总额8538万元,同比增长14.2%;财政收入455万元,同比增长40%,工业用电量1947万度,同比增长4.2%(不包括企业9500KW自备电源发电量。三界镇实现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向规模型、外向型、效益型方向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交通状况

三界镇位于三市交汇点,境内交通便利,场镇距彭州市区18公里,105省道贯穿场镇,建设中的成(都)德(阳)快速通道紧邻我镇东侧,正在筹建的成(都)绵(阳)高速公路复线路经马牧河北岸穿越红家、凌泉两村,村级水泥路里程达85公里。三界镇正在向上级交通部门积极争取,拟建设一条105省道(东平村段)经丰碑村、高寿村延伸至至濛阳镇天王村连接成德快速通道的道路,从而在镇域内形成“三纵两横”的交通干线网络,使三界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自然资源

三界镇电力、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建有装机容量2445千瓦的水电站4座,35KV变电站一座。天然气井场19座,日输气量达30万立方米。三界镇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常年自流灌溉,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2001年和2003年三界镇分别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特产之乡”和“四川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农业产业

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含复种),年销售量2亿公斤,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以上都来自蔬菜产业。我镇规模种植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蔬菜品种和种植技术上,广大群众已掌握了相当先进的技术,常年川内外的蔬菜营销商云集三界镇,蔬菜采集队伍逐渐壮大,本地已形成以三界联友蔬菜产销协会为首的蔬菜营销队伍100余户,蔬菜采集队伍和营销队伍从业人员达3000余人。目前三界蔬菜品种由过去单一的莴笋、西芹发展为现在的莴笋、芹菜、萝卜、大蒜、菠菜、白菜、花菜、韭菜、黄瓜、苦瓜、辣椒、豇豆、四季豆、茄子等20多个品种(其中莴笋、芹菜、萝卜、大蒜、菠菜已取得了绿色食品标识),常年都有大批量的优质新鲜蔬菜上市。目前,三界镇正代表彭州市向国家绿色发展中心申报10万亩的绿色食品(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此外,三界镇还是西南最大的小家禽育雏集散中心。小家禽养殖产业在成都市龙头企业伟意养殖有限公司、三界镇鸭业协会和养殖大户的带领下,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全镇年销省内外鸭苗2200万苗,年总产值达8600万元,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伟意养殖有限公司、三界镇鸭业协会和养殖大户联系了560余户的散养农户进行小家禽养殖,年养殖种鸭12万余只,商品鸭26万余只,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带动农户年增收1000余元。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养殖产业,目前,伟意养殖有限公司正在扩建占地320余亩的养殖小区、孵化车间、育雏室,养殖小区标准废水处理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年生产10万吨饲料厂已通过规划和设计,优质肉鸭饲养、宰杀生产线已通过发展与改革局正式核准。

农业总介

三界镇是个“五山四地一分水”的丘陵地区,年均气温12.6-17.6℃,降雨量1200-1600mm,年均日照1987.9个小时,年均无霜期235天,三界镇现有耕地47848亩,坡地30000多亩,林业用地1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53%,在一万m3以上水库61座,总蓄水量1892万m3,其中前岸水库蓄水是一1250万m3。三界镇始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方向,依托产业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认准市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优质、高效农业,目前,已培育成了茶叶、竹笋、水产、水果、花木、畜禽等主导农业产业,形成了“一片一品”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确保了农民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生态农业园区进展顺利2002年底,三界镇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针对三界镇低山缓坡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多的实际,确立了在长桥片创建集生态、休闲、科技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园区规划面积近8000亩,分区分期实施,整体推进,主要发展棚菜、特种水产、高档花木、观光水果、加工流通等生产基地,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要求,寓观光于生产之中,通过若干年建设,使其成为城市人休闲、观光、揽胜场所。至今,已实施高档花木、特种水产、名优水果、奶牛养殖等生产基地近2000亩,配套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园区框架基本构成。茶叶量多质优三界是剡地产茶重镇,“茶圣”吴觉农先生曾在三界长期从事茶叶研究和开发,并创立了“三界茶厂”。全镇现有茶叶生产基地1.1万亩。年产珠茶2万担,名茶3500担,注册“越凰龙井”商标壹只,生产的“金黄茶”为稀有品种,为绍兴市唯一生产基地,陆康片依托嶀大山立地条件优势和茶农的名茶炒制技术,使名茶外形、色泽、香味俱佳,颇受消费者青睐,是该片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现建有南岙、杜家山两个名茶交易市场。近几年来,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去年,有589亩生产基地被权威机构认证为有机茶基地,三界镇无公害生产基地已达6000多亩。竹资源丰富现有毛竹面积8000多亩,小竹笋6500亩,年产鲜笋300万公斤以上,品种众多,有毛竹、早园竹、雷竹、哺竹等,是嵊州市重要竹笋生产基地之一。杜联村的毛竹具有单株重、材质好等特点,是竹制品加工上乘材料。为提高竹笋附加值,创办了“山玉”笋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笋煮干菜、笋干,注册“山玉”牌商标壹只,产品销往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特种水产、名优水果等产业较快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种水产、名优水果等产业。目前,已建立特种水产基地2000亩,其中珍珠养殖基地850亩,名优水果生产基地3578亩,品种有水蜜桃、杨梅、猕猴桃、大青梅、桃形李等;桑园4125亩。外出承包大田构成一大农业致富特色,三界镇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善于抓住上海、江苏等地产业转移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外出承包水田,从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镇已有16000多劳动力分别在上海、江苏、市外省内承包水田,同时,在沪等大中城市从事建筑业和家政服务、商业批零,开辟了一条农民致富新途径。黄沙资源丰富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采黄沙。90年代被上海浦东、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定为建筑专用沙。据1995年市矿业公司勘测:剡溪在三界至招士湾段有3000余亩河涂,厚层达12米至20米,粒细度2.63至2.71,含泥量仅0.6至1.6%。全镇有挖沙机船20多艘,运沙船80多只,从事黄沙产业近千人。

社会资源

镇内有标准化中、小学4所,公立卫生院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