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桥镇地图
自来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自来桥镇是因桥而名,根据《眙盱县志》记载:"自来桥为滁州、来安大路,桥石系大水流至,故名"。说起自来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早在元代以前,自来桥就是著名的两淮赴六合的古道,古道经过一条河涧湾,河上无桥,枯水季节来往行人只能从几块"石头步"上行走,车马只能淌水过河。如遇山洪暴发,来往行人只能望河兴叹了。元至正元年(1341年)古镇人民慷慨解囊,踊跃捐助修桥钱物,觅工匠,购石料,年初开工,几个月后,桥基、桥墩建成。唯独桥面的石料难以寻找,这可急坏了修桥之人。相传这件事感动了玉皇大帝,当年六月二十三日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急流中有一块平整方正的巨大石块顺流而下,行至桥墩之上,戛然而止。天造地设,正好吻合,成为自然桥面。"天人合一"修桥便民的奇迹就这样在山区小镇上诞生了。后来,人们为了永远纪念这段优美神奇的故事,就在桥头立"自来桥"石碑,并撰写《自来桥重建古自来桥碑记》,以记永志。自来桥镇江淮分水岭治理情况
自来桥镇按照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开发2008—2012年规划纲要,2008年项目完成情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生产发展工程: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优化质量、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重点对甄港小I型水库和梅花水库、跃进水库、大岭水库、凤凰水库五座小Ⅱ型水库扩容、除险加固、开挖疏浚硬化溢洪、灌溉渠道15000米,修建泄洪涵闸15座,修建迎水面护坡工程完成土石方33万方,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使其提高效益发挥正常功能。全面提高塘坝蓄水能力,以“挖深扩容”为重点,坚持库、塘、坝、井并举,小塘扩大、浅塘挖深、低塘改高,充分提蓄径流,扩大自流灌溉,增加抗旱能力。2008年重点“挖深扩容”8面当家塘,基本达到每村一面当家塘,对白云寺、梅花、桥镇、涝口等村涧湾修建拦蓄水工程6座,完成土石方6.4万方,其中完成浆砌块石1万方,完成混凝土0.4万方。2、加快土地整理步伐,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庄进行综合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土地置换力度,大力治理“空心村”,努力减少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2008年对桥镇、杨港、白云寺、寨山4个村置换出200余亩。3、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巩固粮油生产区的基础上,转变农业种植模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近年来,自来桥镇党委、政府在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突出以山芋产业化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全镇种植山芋面积1.8万亩,占耕地面积52.2%,种植农户3800余户,占农户总数的51%,每亩平均产量3000公斤,亩效益2000余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3100余万元,人均增收近1000元。全镇储藏山芋户达554家,其中10万斤以上的储藏户有49家,30万斤以上的有16家,100万斤以上的有4家。明光市兆星农特产品有限公司所属的储藏量达1800万斤的特大型储藏窖更为省内仅有,通过储藏山芋有效解决了增加农民收入及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等问题。今年储藏和运销山芋能力将超过5000万斤。通过储藏每斤山芋可增值0.2元,共可增值1000万元,人均增收350元。在山芋深加工方面已建有一座年加工能力达600吨的山芋淀粉加工厂,共发展生产订单面积8000余亩,同时发展山芋育苗基地200余亩。同时大力推进了种植甜叶菊0.2万亩,冬瓜0.5万亩。目前,自来桥镇以山芋为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已经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大力建设优势特色养殖基地,充分利用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重点建设涝口、乌山、尖山、杨港等村的养牛业,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肉食性牛2000头,五年内养牛规模将达到2.5万头,达到户均3头以上;利用各村山场、水库、塘、坝等自然资源发展三元杂交猪,年出栏近1万头;大力发展大燕鹅养殖,形成年产10万只规模,鸡、鸭等家禽养殖规模达到年产3万只,水产养殖2万亩。
二、生活改善工程:1、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解决苦咸水、污染水和水源不足问题。有效利用地下洁净水源,加强人畜饮水专用塘坝、大口砖井建设,防止水源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达标。到目前为止,全镇68个自然村庄都建有大口砖井和深井,另外解决涝口、寨山、梅花、桥镇、张山等5个村的安全饮用自来水主管道已架设到寨山村境内。2、全面建设农村交通条件。一是争取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和自筹资金修通自来桥至嘉山集27公里水泥路面,目前正在实施。二是完善“村村通”工程,2008年修通“村村通”23公里,同时加强管护,保障乡村公路安全畅通。三是改善村组道路和村庄内部道路,2008年度各村利用夏修和冬修每个村都修建了一条村级主干沙石路,其中涝口至唐柳路4公里,尖山村大陈郢至林港5.2公里,都是高标准、高质量的沙石路面。3、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加快调整农村能源结构,着力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加快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全年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200座,以后逐步普及户用沼气,同时积极开展改圈、改厕、改厨,变“农村三废”(秸杆、粪便、垃圾)为“农村三料”(燃料、饲料、肥料)。
三、生态文明工程:加强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广大农民植树积极性。2008年镇绿化生态林5000多亩,经济林3000多亩,低产林改造2000多亩,有效改变生态环境。2009年治理工作的思路和想法:一、进一步全面提高塘坝蓄水能力。全镇11个村每村每年重点“挖深扩容”一面当家塘。特别是梅花村老母猪港水库、平田村杨姜港水库、杨港村棺材港水库串涵漏和坝埂渗漏较为严重,急需除险加固。二、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镇11个村198个村民组206个自然村庄,除涝口、寨山、梅花、桥镇、张山5个村通上了安全饮水外,其他6个村116个自然村庄都需要建设大口砖井和深井。三、发展特色农业,打造自来桥以山芋为主导产业这张王牌,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品种质量增加单产,扩大储藏量,利用反季节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四、自来桥山芋合作社和明光市兆星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在引导农民山芋产业化种植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储藏和运销中还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贴息贷款支持。五、积极开发山芋城堡利用率,自来桥镇山芋城堡不但储藏山芋,利用反季节销售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在山芋售完后及时安置食用菌、蘑菇,此项目是一项旱作节水农业,大大提高了山芋城堡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同时为自来桥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增添一份亮点。六、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在完善“村村通”的基础上,争取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修通自来桥至杨郢约8公里的柏油路,使自来桥南接白鹭岛,北连跃龙湖,东接杨郢,西连张八岭104国道,为自来桥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再一个利用“自来桥、飞来庙”等名胜古迹和革命老区等优势,修复文物古迹,依托白鹭岛、跃龙湖的优势打造开发自来桥生态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