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汉中市地图 > 镇巴县地图 >
三元镇地图
三元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发展

在镇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该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三元镇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较好地实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三是劳务输出成绩显著;四是扶贫、财政、文教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稳步推进;五是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通过开展各种党建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属高山狭谷,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居住分散,境内有亚洲最大的原始竹林,旅游景点有巴山林风景旅游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石膏矿,且储量丰富。

基本概况

三元镇位于镇巴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2公里,由原三元镇、红鱼乡、伍家乡、凉桥乡四乡镇合并而成,地域面积347平方公里,属全县地域面积第一大镇,东邻长岭镇、青水乡,西接三溪乡,南连黎坝乡及四川通江县,北靠西乡县大河镇。全镇辖17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0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有3780户15402人。有耕地面积27635亩,其中水田面积3050亩。镇简公路横穿而过,镇内主要有三红(三元至红鱼)、黄凉(三元黄家沟至凉桥)两条交通干线。

经济发展

在农业发展上,该镇突出发展棉花、油料、生猪、家禽、蚕桑、草食动物等高产、优质、高效为主导的农业项目,帮扶和培育了一系列规模经营基地,重奖了一大批专业大户,镇上还引进了沙参、苍溪雪梨、日本藤梨、板粟、核桃等一系列走俏市场的品种,仅武引工程沿线的“昆灵”果园挂果后,年产值就可达50余万元。到1999年,全镇油料、生猪、肉牛羊、家禽、水果分别达到1460.5万公斤、2.5万头、1500头、22万只和20万公斤,均比上年增加。全镇先后培养各类专业大户189户,初步形成了“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加工—销售”和“开荒—造林—加工—销售”的农业产业化雏型。

行政规划

各村基本情况:太坪村有6个村民小组,216户854人,有旱地2360.4亩、林地面积35070亩,人均收入1752元,狮儿坝村5个村民小组,301户1121人,有水田80亩、旱地2334.2亩、林地17085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柳坝村3个村民小组,134户580人,有水田75亩、旱地2334.2亩、林地17085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凉桥村3个村民小组,106户496人,有水田15亩、旱地962.4亩、林地10290亩,人均年收入1721元,宁家营村4个村民小组,219户976人,有水田90亩、旱地1495.3亩、林地951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后湾村2个村民小组,121户502人,有旱地1204.3亩、林地7250亩,人均年收入1738元,茶和村9个村民小组,318户1326人,有水田245亩、旱地1968.1亩、林地22425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白家营村4个村民小组,136户628人,有水田145亩、旱地644.9亩、林地5370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三元坝村7个村民小组,440户1633人,有水田830亩、旱地1491亩、林地16200亩,人均年收入1792元,龙门村3个村民小组,101户478人,有水田65亩、旱地651.3亩、林地1875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伍家垭村3个村民小组,136户506人,有水田152亩、旱地569.5亩、林地951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刘家沟村4个村民小组,268户1092人,有水田565亩、旱地755亩、林地15630亩,人均年收入1792元,红星村7个村民小组,337户1529人,有水田615亩、旱地1334亩、林地19290亩,人均年收入1779元,有页岩砖厂一个,该村万山寺小组为原伍家乡政府驻地,是川陕边贸集镇,柏坪村4个村民小组,193户731人,有水田51亩、旱地949.4亩、林地1860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红鱼村5个村民小组,292户958人,有水田92亩、旱地2441.5亩、林地19680亩,人均年收入1738元,白果坝村6个村民小组,234户888人,有水田30亩、旱地2204.4亩、林地18255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双河村4个村民小组,240户1005人,有旱地2502.9亩、林地660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该村为巴山林风景旅游区所在地

乡镇建设

近年来,三元镇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镇的第一要务,培育和壮大了优质稻米、养殖、经果林等农业多业基地。全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2003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7.4万元,其中财政组织收入完成19.73万元,国税完成30.97万元,地税完成16.71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70元。三元镇交通便利,电力、通讯设施齐全。210国道和湘黔、黔桂线横贯镇镜东西,镇内村村通公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三元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实现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1986年普及了初等教育,1999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003年6月通过省、州“两基”复查和普及实验教育验收。全镇有中小学6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级完小5所。2003年,中小学在校生10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阶段入学率99.4%。医疗卫生不断发展。全镇现有卫生院1座,村卫生室5个,有业务用房160平方米,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2%以上,新法接生率达96%以上。其它各项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计划生育工作“村为主”、“三为主”、“三结合”和“村民自治”得到有效推进,2004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村村通广播电视取得实效,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科技工作长足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保持了全县“治安模范镇”的荣誉称号;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文明新村建设创建活动扎实开展。

区域概况

三元镇,位于县城以东35公里处,是省丘区农业科技综合开发示范镇、县小康示范镇之一。治地坐标北纬31°13',东经105°14'。镇东邻盐亭县,南界秋林镇,西接富顺镇和石安镇,北靠塔山镇和龙树镇。据传此地杨姓多,峰下有口井,泉水旺盛,由此得名杨家井。境内以浅丘为主。幅员面积70.5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20个行政村、174个合作社,耕地24907亩,总人口24925人,场镇常住人口4600人。全镇幅员面积70.5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平方公里。镇辖2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74个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4342人,6233户。有耕地22172公顷,人均占有土地0.98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