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西安市地图 > 户县地图 >
石井镇地图
石井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人文

石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淳朴的海滨民俗风情。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到石井杨子山书院讲学,故有“理学渊源开石井”赞誉;明民族英雄郑成功以收复台湾的民族赤诚感化世人;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出海口之一的石井古津,古往今来,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仍。这些特殊的历史条件孕育了这里的民俗风情传统:知礼识仪,爱国爱乡,勤奋淳朴,热情好客。宗教信仰以佛教、道教为多。石井是高甲戏的发源地,古时岑兜村洪埔师及村民创造了高甲戏剧种。因此洪埔师被后人称为“戏祖公”。近百年来,石井的高甲戏蜚声海内外。石井,是一座地灵人杰的滨海古镇。境内的“四海四陆”八奇和境外的“春夏秋冬”十二景,勾勒出“鳌石山、石井江、杨子山”三个文物盛存、风景秀丽的名胜景区,其中尤以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馆为中心,以延平郡王祠、中宪第和开台圣王纪念堂等景点为辅助而创建的鳌山郑成功文化园;以“海上视师”石刻、靖海门、铳城、清水岩、邦伯坊大佰岛等文物景点为呼应,展示了石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名胜古迹

九华山在户县城南20公里的终南山上,海拔1700米,地处潭峪、皂峪之间。其峰峦陡峭峻拔,山石千姿百态。据民国22年吴继祖《重修户县志》载:“山凡四顶,顶皆有庙。其峰顶为灵宫殿,下为灵云塔,其上为中殿,有玉井池。再上为三殿,有虎刨泉。其石为佛洞,有石胆崖。再上为后殿,西为铜洞沟,殿上逾沟而上为南天门。相传山下为纯空,由佛洞燃火,其烟每自三层殿出。”考山为九峰,故名九华山。山上寺庙原仿安徽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山藏,菩萨。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重修。民国十年(1921)被县内驻军拆毁。二十二年(1933)重修上殿一座,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仅存庙宇3间。1985年,附近群众集资重修,在原址上重新建成了灵宫殿、三殿、中殿、后殿,基本保持了原有殿庙古色。峰峦连绵,清波碧流,庙宇古朴,风景优美,为游览佳境。古泉山风景区位于秦岭北麓,户县城南10公里的阿姑泉村。相传明崇祯十七年(1644),一姑娘出家坐化于此地水泉旁一小庙中,故得名阿姑泉。区内有山、有川、有水,山形独特奇异,层峦叠翠;前坡古泉山,又名老牛坡,传说为太上老君驱牛磨山,由西而过,将神牛挣死于此山。因此,古泉山往西,坡度平缓,越往东坡度越陡峭,且坡上还真有“牛鼻子”、“香炉台”、“犁沟洼”等千奇百怪、神秘莫测的景观。为锦上添花,1993年以来,县、乡、村联合开发,先后投资500万元,修建了亭台楼阁、喷泉浴池、卡拉OK游乐厅、餐厅宾馆。从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地引进栽植数百种万余株牡丹、月季、芍药、郁金香等名贵花卉,建成了风景壮观的牡丹园。并建成了富有地下热水资源。经省水文地质队勘察,热水井深1500米,水内含有大量人体必须的物质,是理想的温泉疗养之地。古泉山风景区确系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新兴寺位于户县城南石井镇云台山下直峪口村。创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同治二年(1863)国民起义被烧毁。同治九年(1870)重修。其原规模有上殿3间,东西廊房6间,钟楼1间,直峪沟口有山神庙1间。现存前殿3间,厢房3间,石碑一通(皇清新兴寺碑)。

经济状况

石井镇农经作物以小麦、地瓜、玉米、花生、黄姜、黄烟等为主,特产板栗、大枣、柿子、金银花等。畜牧以养猪、养牛、养羊等为主,年生猪出栏量达4万头以上。民营经济有肉食品加工厂、银光化工集团石井抽纱分公司、玉龙建筑材料加工厂、建筑公司、丙刚家俱厂、水泥预制厂等10余家,全镇有初级中学一处,小学8处,中小幼儿园1处,卫生院1处。镇内候枣路、石徐路在镇驻地交汇,形成“井”字格局。

基本介绍

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乡闽南古津石井镇,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最南端,与金门仅距6海里。石井马江是南安市唯一的出海口,也是闽东南海峡西岸的海上对外交通要冲。东隔马江毗邻晋江东石,南临浯江遥对金门,西连龟山与厦门翔安巷东接壤,北与水头交界。全镇陆地面积8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72500多人,外来人口30000多人,旅居海外侨亲和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改革开放以来,石井人民秉承先人艰苦创业的成功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镇”的总体目标,立足港口优势,挖掘区位潜力,壮大“石材、石化、航运渔业、新型轻工、旅游”五大支柱产业,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完成工商税收2.26亿元,年总供电量超5亿千瓦时,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农村50强乡镇第4位。多次获得省、泉州市、南安市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是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福建省第八届文明乡镇”。

行政区划

全镇辖有地处平原和半坡区的石东村、石中村、石西村、仝夏村、辛栗村、潘家堡村、曹家堡村、柿园村、朱家堡村、冯官寨村、马家河村、新兴村、东涝峪口村、土门村、白云村、栗峪口村、下庄村、直峪口村、站马村、栗元坡村、阿姑泉村、潭峪口村、蔡家坡村等23个村民委员会和山区的曲峪、潭峪、栗峪、皂峪等4个村民委员会,27个行政村,5993户,23953人。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1000亩,果林面积8100亩,山林面积14500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石井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发展很快,2004年底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165个,工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2780万元。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多种经营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区二园三基地”格局,即栗元坡奶牛养殖小区、食用菌香菇示范园,苗木花卉示范园,猕猴桃生产基地,金太阳杏生产基地,仝夏甲鱼生产基地。2004年来,奶牛存栏126头,肉牛存栏800头,生猪存栏6540头,羊1250只,家禽20万只。全镇有初中一所,小学13所,在校学生3446人,教职工225人,入学率98.2%,每年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学生80人,镇有文化站一所,农村文化室18个,镇政府驻地有医院一所,医护人员13人,病床4张,各村有医疗站27个,医务人员34人,病床40张。镇境内交通方便,沿山有宽敞的省107道环山旅游路由东至西而过,北部有东西户蔡公路、县七号公路,南北有县城至环山路二级道路及五条主干路贯通。通信设施便捷、灵活,移动和联通各建有电讯发射塔一座,程控电话遍及全镇。

行政区划

1997年,陆地面积83平方千米,海域50平方千米,人口7.1万,辖下园村、老港村、苏内村、下房村、联丰村、院下村、促进村、三乡村、后店村、林柄村、营前村、和美村、田东村、仙景村、桥头村、奎霞村、胾坂村、古山村、郭前村、杨山村、院前村、胿港村、吟兜村、溪东村、淗江村、前坂村、西福村24个村委会和石井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