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乡地图
天桥乡相关地区地图:
3、贵州省凤冈县天桥乡
地理位置:天桥乡位于凤冈县南端,距县城中心城区71公里,是我县最偏僻、最边远的乡镇,索有“凤冈的西藏”之称,全乡辖7个村(居)委会,58个村民组,5400多户,总人口2.3万多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3.6%。全乡海拔相对高度差距大,最高海拔达1362米,最低海拔340余米,故历来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气候特点。每到仲夏季节,当城里的人们为烈日炎炎的环境而烦躁不安时,被群山环饶的天桥却仍然凉风习习,矫阳在这个绿色笼罩的乡镇里,也无法施展它灼人的威力,让人有置身于避署胜地的美妙感觉。连绵不断的高山不仅阻挡了炎炎的烈日,也为天桥创造了一片独具特色的景致。乡政府后山大约500亩的茶场里,就隐藏着一片令人叹为观止的石林群,它们有的昂然挺立,如一把利剑要横越长空;有的低垂头颅,宛如温婉的少女含羞带笑;还有的左右相对,错落有致,形成一个天然的石门。倘若站在茶林中部,一面受徐徐的凉风,一面欣赏这独特的景致,不得不让人感叹造物主的偏心,那掩映在绿色茶丛中的石林,又让人怀疑是否哪个过路的神仙飞越此地时所点化的痕迹。旅游资源:怡人的气候,秀丽的景致,没有独特的艺术自然让人有美中不足之感。而天桥远近闻名的唢呐艺术,恰到好处的弥补了这一缺憾,天桥乡因此荣获省文化厅命名的“唢呐艺术之乡”,每当佳节来临、悠扬的唢呐声为这座略显沉寂的边远乡镇带来了几分热闹的气息,人们在悠扬的唢呐声中抒发出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天桥人昂扬精神风貌。十八公里的乌江河岸,为天桥人民留下了珍贵的文化、旅游胜境,这里有平头溪“千年古镇”,有河闪渡“千年古渡”,有风景优美的乌江风光,天桥人在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正在加快山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优美的风景、朴素的民风将为各方宾客提供优质服务,让来宾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大自然的温馨。这里是全县烤烟主产区之一,蕴藏着大量煤矿、硅矿、龙纹石等矿产资源,但因交通不便,没有规模开采,随着凤冈至石矸油路建成投用和农村电网全面并入国网,为矿产资源开采带来了有利条件
取得新进展
1、:全乡目前粮经比已达到5:5平,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大坪村已基本实现无粮村,土地全部种植黄姜、柴胡、天南星、天麻等中药材。力争到2005年实现粮经比达到2:8。2、:经过努力,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全乡村村通公路,半数以上村民小组已通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三相电已接通村村庄庄,户户用上照明电,半数以上农民买了彩电,安装卫星接收器500多台;安装有线电话160多部,无绳电话50多部,没有一个村通讯不畅通;半数以上农民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按照上边的要求,25度以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面积达1900多亩,全部栽上了核桃树、板栗树和松树苗。
3、:辖区内森林茂密,鸟语花香,泉水溪流,奔腾不息。水草坪有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和飞播林,乡政府前山后山古树参天,生长几千年的铁匠树四季长绿,遥相对峙,令人流连忘返。
经济状况
1、:依靠农业种植、粮食达到自给有余,其它各业全面发展。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551万元,林业总产值129万元,牧业总产值230万元。各业产值之和9100万元,人均达到1441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薯类为主,2002年,小麦年产值45.2万元,玉米年产值49.4万元,薯类年产值136万元,大豆年产值27.4万元。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大力调整农业产值结构,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唱好“药业兴县、经业兴乡”大戏,使该乡药材种植迅猛发展,以黄姜、天麻为龙头,兼种丹参、柴胡、杜仲、猪林、二花、五味子、天南星等名贵中药材,此项产业2002年生产总值300余万元,人均产值500元以上,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此项产业由原来政府强制推广转变为现在农民自觉种植,扩大种植面积,预计今年中药材产值可达500万元左右,人均产值仅此一项可达800元以上。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2、:扩大地方名优土特产发展规模,提高其质量。主要土特产有核桃、板栗、香菇、木尔等。估计今年核桃产量可达200吨以上,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可收入100元左右。
3、:大力发展养殖业,培养牛、羊、猪、喂养大户。全乡生猪存栏5000多头、羊1000多只、耕牛300多头。放宽政策,吸引外商,发展经济。采取了“你投资,我办厂,你赚钱,我发展”的互惠互利政策,吸引了河南老板在该乡板房开采重晶石矿,使这里的闲置劳动力不出远门,一年可收入几千元。近几年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乡在天桥和水草坪设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所和防疫专干,乡有扫育学校和专职教师,全乡农民青壮年文盲率低于3%,有小学校舍20所,适龄儿儿童均有接受法定义务教育的条件,幼儿辍学率低于5%,95%以上的青少年受到了九年或以上的学校教育;村村设有老年活动室,为中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健康有益的活动场所。
风土人情
(一)居住。:天桥各族多依山傍水,避风向阳,视野开阔的地方居住,建房多为木质结构,房前设院坝,两边立厢房,若遇地基不宽,就在正房前面下坎修吊脚楼,楼上住人,底层放杂物,楼台、门窗饰以木雕,美观大方,房前层后栽植竹木陪衬风景。(二)饮食。:食粮以大米为主。逢年过节,老人寿诞,妇女分娩,待亲朋,讲究吃糯食,做糍粑、甜酒、米籽、油茶。特别是土家豆花饭更是思南一绝,豆花饭做工精细,配方独到,要提前准备好配料,才能在4小时之内尝到芬香可口的上层豆花、中层干饭、下层稀饭的土家豆花饭。
(三)喜庆。: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修房造屋是土家人最为看重的三大喜事,如今的婚娶已基本上放弃下书、开书单、讨庚等繁文褥节,大都只按过礼接亲。生儿育女众欢喜,妇女生第一个小孩,男方必到女方家报喜,若生男孩则抱一只公鸡,生女孩则抱一只母鸡,作为报信礼品。之后,由娘家选择吉日,邀集嫡亲众人到女婿家“吃祝米”。修房造屋要大办酒席,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并在“事务”当日说“祓事”、撒抛梁粑,图个喜气洋洋。
(四)信奉。:崇拜祖先为普遍,把祖先当成至高无上的神来敬奉,逢年过节要烧钱纸,男婚女嫁都要给祖先烧纸叩头,祈求保佑。其次是敬奉财神,正月初二早上,家家都要烧香,敬财神老爷。此外,天桥各族群众还信奉“山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