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地图
石桥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位于济宁市区东南部,南临微山湖畔,北依327国道,西靠京杭运河,东仰孔孟故里,距市区17公里,面积62.4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47512人。以农副产品加工、造纸、建材、非煤产业,水陆运输、皮毛加工等行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千亩工业小区初具规模,内有正常的供电专线,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煤炭资源丰富。山东金桥油脂公司和山东兖煤航运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济三煤矿坐落在该镇。年吞吐量500万吨的泗河港煤码头已正式开航营运,开辟了我国南北物资交流的水上通道。万亩速生林、早春西红柿、“石桥”牌西瓜和湖区养殖是该镇农业的四大特色。该镇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明显,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优质的煤、廉价的电、丰富的水资源和传统的皮毛产业是该镇的四大优势。2010年吴家湾村将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当地皮毛产业优势将带动附近养殖发展。
经济发展
工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02年新上民营企业和技改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3433万元。国家重点工程二号矿井、三号矿井在境内开发建设,带动济三煤销公司、北三矿运公司成立,拉动了沿矿区的第三产业。吴湾皮毛专业市场历史悠久,吸引了18个省市的皮货商,天龙裘革服装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万美元,产品全部销往俄罗斯,皮毛商城一期工程的运营,壮大了皮毛购销加工、饮食服务、交通运输等个体私营经济。列。下一步工作打算:紧抓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水产、畜牧、林果、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广新品种、高品质,增加科技含量,形成规模效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2003年引资额达1000万元。坚持园区、市场、小城镇建设扭在一起抓。启动吴湾皮毛商城二期工程,预计投资550万元,使商城规模再上档次,唱响品牌,提高吴湾皮毛知名度,把吴湾建成全国最大的皮毛专业基地。加速构建矿外公路经济隆起带,重点搞好前李段开发建设,同时抓住泗河港码头开运通航时机,在其附近加速规划建设杂品货物市场,不断开辟我镇经济新亮点。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打造"诚信石桥",建设美丽家园,推进石桥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情况
该镇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初,该镇白蜡杆加工就是乡镇企业主导产业,1989年引进白蜡杆工艺生产技术,主要是利用白蜡杆(条)生产工艺家具、办公用具、装饰品等,畅销海内外及大中城市。2000年,围绕酥梨上马了纸箱、网套等企业。2007年,该镇工业企业有白蜡条(杆)加工、木材加工、粮食储藏、纸箱生产等27个工业企业。全镇工业总产值达13487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59万元。该镇有专业村2个:乔老庄蔬菜专业村、刘花桥酥梨专业村。一些村民还擅长条编、白蜡杆加工、榨油、花生剥壳等传统手工艺。
历史沿革
公元前5000多年前,葛天氏部落就在该乡一带休养生息。夏后帝启即位后,将治水有功的伯益的大儿子若木封为徐(今徐州一带)伯,封他的二儿子飞廉为葛(今河南宁陵一带)伯。据史书记载,夏朝有万国,因此,葛地也叫葛国,俗称葛伯国。都城在该乡西北葛伯屯西侧。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刘氏始祖澄公率家眷从山西洪洞县迁至宁陵县柳园村。明嘉靖年间,甲午科举人刘氏后代刘石桥北迁于此,村以其名而得,叫刘石桥。老二居住在石桥西北,称为刘二桥,老三刘一风,号花桥,居住在石桥西,称为刘花桥。清朝末,为防御贼寇,此地建堡筑寨,形成集会,称为石桥集,简称石桥。石桥在明代属长乐乡,为长五野。民国初期,全县设5个区,石桥属中区,为石桥集。民国30年(1941年),日伪县政权将全县改设为3个区,石桥属一区(城关)。民国34年(1945年),石桥、金厢为乡。1949年,宁陵解放,全县设5区1镇,石桥属四区,时石桥、祁庄、万集为乡。五门刘为五区区政府所在地,时坡里、吴良吉为乡,归属五区。1951年,全县设6区1镇,石桥属六区,时万庄、吴良吉、祁庄、万集等为乡。坡里为乡,归属五区(逻岗)。1955年,全县撤消区建制,合并为32个乡,石桥、五门刘仍为乡。1957年,全县合并为17个乡,石桥仍为乡。1958年,全县撤乡合并为13个人民公社,石桥为人民公社。1977年,增设金厢人民公社,将所辖董庄、余庄寨、金厢划归金厢人民公社。1982年,撤销金厢人民公社,将原金厢人民公社所辖金厢、董庄、余庄寨重新划归石桥人民公社管辖。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为乡,石桥公社改为石桥乡。2009年12月,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称石桥镇。至今。
交通及旅游资源
境内有连(连云港)霍(霍尔果斯)高速公路、宁(宁陵)柳(柳河)公路、县级公路2条、乡村公路16条。35万千瓦变电站就坐落在该乡的万集村。万亩生态梨园游览区涉及该镇的石桥、刘花桥、任庄、韩庄、郭岔楼等行政村。葛伯国遗址、葛天氏陵、老坚决墓等均在境内。石桥镇凭借着丰富的梨树种植资源成功的发展了当地旅游业,迄今已举办了七届梨花节和三届酥梨采摘节。每年四月份当地政府会举办声势浩大的梨花节开幕式,万亩梨园内梨花怒放、洁白如雪,吸引了大批游客参加开幕式并踏青赏花。十月份时,酥梨成熟,经过酥梨采摘节的宣传,越来越多的市民到此亲手采摘酥梨,大大促进了酥梨交易量,也宣扬了石桥镇酥梨的好名声。
生产条件
该镇地势平坦,土质多为沙质。耕地面积67665亩,人均1.12亩。境内有陈两河、上清水河、吴王沟、黄茶排水沟等主要骨干河道,水闸5座。支、斗、农沟23条,共长38公里。2007年全镇有大中型拖拉机57台,小型拖拉机759台,机引犁2325台,机引耙1229台,旋耕机59台,机引播种机441台,排灌机械1053台,联合收割机39台,机动脱粒机1021台,农用运输车2269辆,水泵149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55台,柴油机209部,电动机1294台。拥有机井1064眼,有效灌溉面积达100%。
简介
素有“一脚踏两省、鸡鸣闻三县”的石桥镇是鄂豫两省的边贸重镇,该镇位于襄阳、老河口、邓州三县市的交界处。南距襄阳53公里,北至河南省邓州市52公里,西离老河口38公里,东到河南新野6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