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安庆市地图 > 桐城市地图 >
双港镇地图
双港镇相关地区地图:

村庄建设

双港镇共有十六个村,即何庄村、宋庄村、黄庄村、卢庄村、李楼村、小辛庄村、桃源沽村、双港村、海河湾村、南马集村、北马集村、先锋村、郭黄庄村、前三合村、后三合村、西三合村。1.何庄村:何庄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北方向,与镇政府相距2.5公里,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只有一头大牛与几户贫苦农民相依为命,所以称牤牛窝,后来,这几户贫苦的农民在海河旁,靠海河的水休养生息,繁衍后代,村户增多,人们又改称河庄子村。解放后"河"改成"何",现在的何庄子村共有总户数1190户,耕地面积551亩,是一个以工副业为主的村庄。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市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北方最大的交易市场。2.宋庄村:宋庄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北方向,与镇政府相距4公里,全村共有1145户村民,耕地面积669亩。相传在明朝年间,燕王扫北时,燕王手下有一个姓宁的首领为其部下分封土地,就把宋庄村地域分给姓宋的所有。后来人们就把这块地取名宋庄村。3.黄庄村:相传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移民黄姓来此定居,靠海河休养生息,繁衍成村,称黄庄村。全村总户数834户,耕地面积576亩。4.卢庄村:据说在明朝永乐年间一个姓卢的在此落户安家,后繁衍成村,名曰卢庄村,卢庄村位于双港的北面,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总户数753户,耕地面积为316亩。5.李楼村:据说早在燕王扫北时,有一户姓李的来此定居。李氏在此地建了一所似楼非楼的宅院,他即种地,又利用这宅院制作经营金银首饰,人称这宅院为李楼,后来又来了不少外迁户,逐渐繁衍成村,就称李楼村。全村耕地面积560亩,以工业为主,总户数为821户。6.小辛庄村:小辛庄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东北,距双港镇政府2公里,村里共有457户人口,耕地面积为549亩。最早生活在这快工地上是李氏宗族,到清朝末年李氏地主在此修建了李氏祠堂,用来祭奠已故李氏家族的亡灵,人称此地为"小鬼庄"。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家的坟墓越来越多,李家就雇佣外来佃户为之看墓,外来佃户越来越多,深受李家剥削,生活极为辛苦,于是改称"小鬼庄"为"小辛庄"。7.桃源沽村:据说明朝末年,南方有位王氏在此落户,当时以晒盐为业,后来围荒造田,便把此地起名为王家滩。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逐渐成村落,又以种田为主,就把王家滩改名为桃园沽,清朝末年有一举人又把"桃园沽"更名为"桃源沽"。该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东北,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078亩,总户数1079户。8.双港村:双港村东靠老海河,南邻赤龙河,这两条河在村东南形成小港叉,成为从大沽口去天津的水陆交通要道,人称双港,故称此地为双港村。全村总耕地面积为845亩,总户数为2183户,津沽公路在村内穿过,交通方便,是双港镇政府所在地,是双港镇工业、商业、文化的中心。9.海河湾村:海河湾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南部,距双港镇政府0.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644亩,总户数为638户。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就有人迁居于此地,以捕鱼耕田为生,后繁衍成村,在清朝光绪年间,李鸿章的部下来这里驻扎,镇守老海河口,因为驻扎这里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所以,人们都称此村为蛮子营。这村名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82年10月地名普查时,因此地地处老海河拐弯处,所以将蛮子营改为海河湾大队。10.南马集村:位于双港镇政府的西南约2公里,全村共有耕地面积923亩,总户数为823户。传说明朝朱扫北时马队在此经过,曾在此栓马停留,在停留期间买卖牲口,此地北面也有个买卖牲口的村称北马集,故称此村为南马集。11.北马集村:北马集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部约2.5公里,东临双港村,西靠先锋村,南临南马集村,北接双林农场。据统计该村共有1519户人口,耕地面积162亩。12.先锋村:先锋村位于双港镇西北,距镇政府2.5公里,全村共耕地面积56亩,总户数为249户。13.郭黄庄村:传说在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陕西洪洞县有郭氏三兄弟随军路经此地,老三就在此定居,休养生息、繁衍后代,逐渐成村。因老三和当时皇帝有亲缘关系,手中有"龙旗",所以称此庄为郭皇庄,后来又把"皇"字改为"黄"字。称郭黄庄至今。该村位于双港镇政府正西约4公里,据统计,全村总户为710户,总耕地面积298亩。14.前三合村:传说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时来此分三处占地安民,取名三股庄,也称三个庄。前面一处称前三股庄。后又把三股庄称三合村,前三股庄便称前三合村。该村位于双港镇政府西南方向约4公里,有耕地面积1596亩,总户数为695。15.后三合村:后三合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来此分三处安民,因在前三合后,所以叫后三股庄,后改名为后三合村。该村总户数为1009户,总耕地面积2271亩。16.西三合村:西三合村的原址在西郊区北里八口村内。祖先是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浙江绍兴府人,随军定居北里八口村内,后迁址现西三合村。全村总户数518户,耕地面积1430亩。

旅游

中华石园是一座奇石收藏园,被国家旅游局确认为国家AA级景点,开启了双港镇域旅游事业之先河。目前,该镇运输、商饮、仓储、物流等三产各业蓬勃发展。双港镇交通便利,空气清新,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按照卫星城镇的建设要求,双港镇以建设都市型城郊为目标,加大平房改造和城镇建设力度。从95年至04年拆迁改造平房30多万平米,建设住宅小区5个,近2000多户村、镇民迁入楼房新居。红勘领士郡、玫瑰庄园、海天馨苑成为该镇标志性建筑群,今年以来该镇和深圳金帝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赤龙北里小区,总占地近600亩,该小区将成为规划面积最大,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具有中高档次的住宅小区。双港镇自然条件优越,是天津市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北方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何庄子蔬菜批发市场坐落于镇域,年交易额十多亿元。双港镇农科站以培育优良蔬菜品种闻名,科研项目履获国家级和市级大奖,蔬菜优质良种销售网点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被誉为"乡镇农科第一站"。

机构设置

双港镇政府工作人员有77人,其中中专(高中)学历的有22人,占29%。大专学历的有24人,占3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有31人,占40%。镇党政班子14名,成员全部为大本学历,平均年龄43岁,是一个年富力强,富有创造力的领导集体。下属22个部门。
党委办公室:有4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组、宣、纪、团、妇和成人中专。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先进性,增强战斗力,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组织党员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落实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
政府办公室:5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民政、残联、卫生。其主要职责是按照行政法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办理政务,指导和管理村级事务,对机关各部门和机关的财产进行有效管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畅通信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机关和基层服务,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起到参谋和助手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工会:有工作人员1名。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加强工会组织管理,搞好培训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抓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促进企业发展。加强阵地建设,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发展经济作出贡献。
计生办: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计划生育服务站。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坚持以人为本和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坚持"三为主"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计生协会的管理和指导,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满意率。全面完成镇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治理办公室:有2名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维护全镇社会治安稳定,认真落实上级社会治安综治责任目标,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强对各村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等群防防治队伍的领导和管理,认真做好治安防范、民事纠纷调解、对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大力开展创安工程,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全面完成区镇规定的责任目标。
武装部:有工作人员2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区域的民兵组织建设、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组织带领民兵完成战备值勤任务。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负责本区域的征兵工作和预备役士官、预备役军官登记登统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国防教育和烈军属的优抚工作。全面完成征兵工作。
工委、工业小区:有工作人员8名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园区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对园区进行全方位管理和服务,为企业进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全面完成"六个五"项目,增强园区的载体功能,使园区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撑地。全面完成镇下达的目标任务。
建委:有工作人员12名工作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区委、区政府城镇建设的总体构想和建设都市型城镇的要求,根据我镇的区位特点,对我镇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区平房改造力度,引进资金,搞好房地产开发,提高镇区的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搞好中心村建设,节约土地资源,形成一个镇区、两个园区、三个中心村的城镇建设格局。
财政经营审计管理所:有工作人员4名。其主要职责是对全镇的财务进行核算、分析、监督、审计和管理,组织财政预算内、预算外收入和财政预决算。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财会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财务资料。农科站的好榜样,农业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2名工作人员,其中包括水利站、绿化、农科站。其主要职责是对全镇的农业发展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搞好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农业,推广节水型农业,搞好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种养水平,加强水利设施的管理和建设,保证农业用水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农用物资服务。全面完成镇下达的目标任务。统计办公室有工作人员2名。其主要职责是对全镇的经济指标进行分解,下达经济发展计划,并进行宏观调控,及时掌握并统计各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进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信息资料。
会计代办站::有工作人员1名。其主要职责是对全镇各村的财务帐目进行管理和服务,按照会计制度和规定对各村的财务收入和支出进行帐目登记和帐目处理,对各村的财务支出严格把关,并进行有效监督。

安徽省桐城市双港镇

双港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北邻挂车河,南以人形河与怀宁县交界,东接安庆市宜秀区,西与新渡镇接壤,沪容高速、杨新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交通便捷,素有“鱼米之乡”、“教育之乡”、“工业重镇”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人口6.2万人,镇区已建成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04万人。2006年镇域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实现财政收入2480万元,增长21%;全镇地区生产总值9.7亿元,增长16.32%;全社人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增长49.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95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4434元,增长10%。全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5亿元,增长16.8%。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全镇以“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建设现代化”强镇为指导,落实“工业强镇”和“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商贸活镇”的工作思路,突出发展个私经济,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膨胀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是双港的支柱经济,促进工业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一直是全镇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6年度,双港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工业经济再迈新高。一是利用财税政策杠杆支持企业发展,06年,全镇在税收任务加大的情况下,坚决果断地降低了主导行业塑料业的税收定额,每台吹塑机由原纳税1.8—2.0万元降为1.2-1.3万元,降幅20%以上,大大激发了企业主的创业热情,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年累计新增个体私营企业100家,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2.6亿元。二是坚决以铁的手腕治理软环境,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坚决革除干部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现象,全面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全民创业,使全镇干群统一了思想,完善了工作思路,促进了工作落实,掀起了创业热潮。三是建立了班子成员分工联系企业制度,将年纳税额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均纳入班子成员分工联系点,向企业印发了《服务明白书》,实行服务承诺和直接快速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目前,我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8家,纳税额占全镇的60%;有6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进入省民营企业50强,双永、华猫两公司正向巨型企业迈进;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正不断涌现,工业经济呈现出朝气蓬勃、活力迸发的强劲势头。招商引资向深度和广度迈进。今年以来,我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镇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组长的5个招商主体组,安排了招商任务,落实了招商经费,明确了奖惩措施。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6000多万元,招商项目20多个,其中,练潭工业园06年实现引资额1200万元,引进市外项目6个;全镇招商引资主攻回乡创业和重大项目的引进,主要项目有:上海康大公司改进母粒生产销售,高档塑料软包装产品及五金制造;提升传统优势塑料产业,培育新兴行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全镇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业增收、农民增收这根主线,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畜、水产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中央的“两减一免三补贴”的惠农政策,06年全镇落实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及退耕还林补贴近150万元;全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一年来,全镇共引进良种22个,优质稻面积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率100%,实现了亩均增收340元;全年共实施世行造林840亩,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造林任务;全面实施渔业增产、增效计划,以高赛养殖有限公司和东风养殖有限公司这两个安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从粗放养殖向精细养殖过渡,从传统养殖向养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模式过渡,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5000亩,全镇水产品产量5000吨,销售收入2600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64万元,镇村共同投入280万元,重点加强了永上、长枫等村当家塘和民畈拦水坝续建工程建设,三条大河河堤除险加固、抗排圩站的维护;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镇,通车里程222公里,形成了村组畅通的交通新格局。“六个二”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今年,全镇重点实施了以“两个园区”、“两项基础工程建设”为内容的“六个二”工程建设,并以此为抓手,统领全年各项工作。具体地说,即:第一,推进了练潭工业园扩建和双港工业园三期工程建设,强化了园区投入,整合了园区资源,增强了园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使园区成为了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目前,两大工业园占地650亩,已完成各项投资1800万元,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年内新增入园企业5家,其中3家为招商引资企业。第二,推进了白陂湖大道和练潭大道建设,改善了交通状况,全面实现了双港和练潭集镇的扩张思路。第三,完成了双金大桥、香港大桥建设,打通了双港对外辐射的交通通道,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外向发展。第四,合理开发了高赛圩、练潭圩两个万亩大圩,建成了两个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片,发挥了农业的比较优势,取得了以养殖业为龙头,带动休闲、旅游业兴起与发展的良好效应,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第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龙山村、宽裕型小康村建设白果村康居新村建设为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明显改善了农村的整体面貌。第六,大力夯实了计划生育和教育工作两个基础工程,健全了计生网络,进一步转变了群众生育观念,确保了计生工作争先进位;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保持了双港教育的品牌优势。2006年度,我镇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位列全市榜首。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根据《双港镇城镇建设规划方案》,对全镇建设规划进行了重新编修,划分了行政办公区、文教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分工合理的功能区,适合超前合理规划。解决了镇区下水道排水不畅路段工作4公里,新杨公路镇区正在理行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在“两横多纵”的城镇建设总体框架内,又在双铺新建了400亩的双铺工业园,目前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等。基础工作。以天城中学南大门、东风广场、天城苑等为工表的集镇新亮点工程的完工,聚集成电路城镇人气,深化了城镇内涵,提升了城镇功能,彰显了城镇新形象。双港中心建制镇的知名度、美誉度有了极大提高,镇区内人气、财气、旺气不断聚集。双港正以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美好形象诚招八方宾客投资兴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一是积极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专题会议、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培训,村干部的能力和个人素养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二是以“六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党支部建设为目标,狠抓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硬件配套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水平,不断壮大党的队伍,保证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三是针对双港在外经商务工中党员多的特点,成立了北京、上海、南京三个流动党员支部,充公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方兴未艾。

基础设施

供电镇区拥有35变电站一座,供电容量为32万KVA,实现双回路电源和单一电源环网供电能力,布网电压为10KV,110KV变电站正在建设中。
供水采取双水源供水设施。自来水管网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建有自来水场一座,日供水能力为10000立方米,生产用水采用深井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日供水量4000立方米。
排水采用雨污混排系统,进入泵站排放。排污能力为5立方米。
供热园区采用集中供热方式,热力管线采取地埋式,两台10吨供热锅炉,可供采暖面积20万平方米,为保持园区优良的大气和周边环境该供热中心使用洁净能源。
通讯镇区内有双港858电话局,装机容量为4万门程控电话,采用日本NEC通讯设施,可直播国内外通话、传真;宽带网设施的建成为人驻园区企业提供最好的信息管理和服务。
道路园区紧靠梨双路、津沽路和外环线。园区内道路共十条,为满足大型集装箱运送物品的要求,园区内主干道宽度为30米,支路为2()米,可保证40英尺集装箱车辆的自由进出。道路全部为水泥路面,两边配有绿化带、高便道,美化环境。

绿色农业

年初至今,镇机关调整后的农委五部门更加积极、扎实开展比往年更加艰巨的各项任务,在镇党委、镇政府及主管副镇长的正确领导下,上半年农委工作取得圆满成就。上半年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实现农业增加值1578.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1.5%。蔬菜上市值完成276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9%区下达年生猪出栏数为6000头,完成年计划的56.6%。区下达年肉鸡出栏数为50万只,现已完成年计划的43.8%。水利:上半年,投入较大精力完成了4300亩大田冬灌。针对我镇农田水利建设的缺陷,已清淤完支渠3200多米,动土5.5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