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渡镇地图
新渡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新渡镇自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高科技农来开发示范区”后,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念,积极主动调整农来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投资1200万元,建成一个占地30余亩,集工贸于一体的“新渡农贸大市场”,是安庆市乡镇一级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功能最全的一流综合集市贸易市场,内设摊位180个,日平均上市人数达2400人次,年交易额1100万元,活跃了农村市场,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新渡镇位于桐城市南部,现辖19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7.1万人,镇域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近年来,新渡镇坚持科学、率先、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开放中大发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突出抓好工业经济、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镇域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2007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4.6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52.3万元,同比增长38%,工业用电量实现7716万度,同比增长28%;年末存款金融余额7亿元;居民可支配性收入5760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5229元,同比增长23%。
基础设施
新渡镇面积76.5平方公里,总人口51000人,小城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现已建成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4000人,新渡镇是安徽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狠抓城镇建设试点镇。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狠抓城镇建设这一富民强镇工程,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强力推进,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实现路通、水通、电通、邮通。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小城镇功能基本齐全。1999年2月又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新渡镇基础设施完善,镇区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拥有日产1.2万吨自来水厂一座,110千伏变电所一座,宽达14米的柏油路面主干道纵横交错,总里程达28KM,整个集镇区域均已实现六通一平(水通、电通、气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通、路平)。
文化底蕴
新渡镇文化底蕴丰厚,曾统领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文学流派“桐城派”文风惠泽乡里,现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也在此留下历史的足迹。如今,生活殷实的新渡人仍保留着祖先留下的“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美德,大街小巷仍流淌着乡土乡音的黄梅小调。
企业发展
对外开放大力推进。以改革活镇,改开放强镇一直是新渡始终不渝地战略方针,整合现有资源,谋求内引外联,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新进程。对外贸易势头强劲,嘉日成公司、中安公司、中创公司等众多企业出口贸易逐年攀升,2007年共实现出口达一千多万美元。同时,当年实现招商引资9145万元,新签约项目22个,签约资金2.3亿元,已投产项目20个。2008年,全镇上下将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道路,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大跨越”的工作要求,强力推进“工业立镇”、“商贸活镇”、“对外开放”、“镇村统筹”等四大战略,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园区发展年”、“招商引资年”、“城镇扩张年”和“新农村建设年”活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创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行政划分
新渡镇位于桐城市南部,辖19个村(永久村、土桥村、龙塘村、香山村、老梅村、新城村、新安渡村、金圩村、柏年村、胜圩村、凤凰村、双墩村、伊洛村、合城村、杨树店村、云水村、徐河村、九重村、姚坂村)、2个居委会(罗潭居委会、童庄居委会),总人口7.1万人,全镇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新渡镇文化底蕴丰厚,曾统领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文学流派桐城派文风惠泽乡里,现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也在此留下历史的足迹。生活殷实的新渡人仍保留着祖先留下的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美德,大街小巷仍流淌着乡土乡音的黄梅小调。
城镇建设
城镇品味逐步显现。小城镇建设是新渡镇又一大亮点。通过大手笔、大投入、大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速提升城镇人文内涵。多年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城镇道路、供排水、绿化、灯饰及社区文化、居民休闲等设施逐步改观。城镇商贸发达,商业繁荣,建筑装饰、商贸金融、餐饮服务等服务业十分红火,城镇的辐射力和集聚力显著增强。2007年,实现新增建成区1平方公里。新农村建设效果良好。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大力实施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全镇农村交通、康居、能源等基础设施日渐改善,农业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益快速增长,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开效。2007年,我镇荣获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