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江门市地图 > 新会区地图 >
司前镇地图
司前镇相关地区地图:

特色经济

司前镇的五金不锈钢产业是从不起眼的小五金开始,一步步发展为一个大产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家小规模的铝制品厂成立,是司前镇第一家私营五金不锈钢厂,到了1988年,镇政府则投资建起当时镇第一家以生产不锈钢制品为主的企业,为司前的不锈钢产业奠定了方向。此后,一批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进入1998年以后,司前镇的不锈钢产业进入大发展期,行业中的新老企业形成你争我赶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富而思进”,不断加大投入,开始二、三次创业。司前镇集合了五金不锈钢制品企业373家之多,产值57.17亿元,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司前镇五金不锈钢行业不断产业积聚的同时,民营经济伴随着一路高歌。司前镇制定有关措施,突出抓好“创、扶、放、保”四字方针,让民间资本充分涌流,加速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全镇民营经济实现产值64.1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2%;去年新发展的工业项目都是民资项目,共115个,固定资产投入达4.6亿元。

历史沿革

司前镇历史悠久,在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镇内河村一带就是平夷县(新会市前身)的辖地。明、清两代河村是“牛肚湾巡检司”的驻地,该司前面有块大片空旷地,故名“司前”。该镇位于市境西部,东邻大泽、七堡镇,南隔潭江与罗坑、牛湾镇相望,西接开平、鹤山市,北连鹤山市。北面属丘陵山地,东南面属潭江下游冲积平原,镇政府驻地距城区20公里。1996年,全镇土地总面积88.7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45192亩,辖15个管理区、260条自然村,总人口66361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4.5万多人。该镇以生产质优价廉的五金制品出名,199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82亿元和1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3%和23.66%。

活力展望

交通便利:司前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新会区西部,户籍人口6.6万人。司前邻近台山、鹤山、开平,处于三市一区和新台高速、新开公路交汇点。新开公路外接佛开等高速公路,内通国家一类货运口岸新会港。
产业积聚效应明显:全镇共有五金不锈钢制品企业373家,占镇内工业企业总数的70%,与此相关的中下游企业79家。全年五金不锈钢制品企业创产值57.17亿元,其中不锈钢制品企业创产值41.14亿元,分别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2%和59%。
城镇设施日新月异:司前镇到各村道路全部达到三级水泥路标准;镇内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年供电量1亿多度;全镇电话用户总数达19482户,户普及率超过90%;日污水处理量达1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四星级酒店、物流中心等正在筹建当中。
城镇建设规划先行:根据《司前镇2003-2020年总体规划》,占地3000多亩的中心新区正在筹备建设,其建设启动资金超过一亿元人民币。新规划依托新开公路、中心大道、司前大道等三大城镇主干轴,合理布置了行政商务、工业、生活等功能板块。
品牌战略提升发展动力:司前镇将选准一批有创名牌潜力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并拟在镇级财政中拨出专项资金,对获得各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以提高增创品牌的积极性。

社会文化

司前镇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当时的新会县司前镇河村一带置平夷县,属交州南海郡,也是今新会县地置县的开始。
《木美人》:这幅油画原画在司前镇天等村两块木门板上,画面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西洋美女,身高160厘米,穿低领汉式襟衣,梳着高耸的发髻,似戴着抽纱类盖头,鹅蛋验,高鼻梁、凹眼窝,眼神生动,有世界名画《蒙娜丽莎》般的传神。据有关专家考证,这幅《木美人》门板油画是明朝之物,距今至少有500多年历史,比公认的西洋油画传入中国的时间早100年,可以说是传入中国最早的西洋油画。究竟这幅油画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西洋女子穿汉代服装?油画曾被烟火熏烤,为何能幸免于火灾?这些疑问至今仍是个谜。该画藏于新会区博物馆。
林楚楚:中国第一代电影女演员林楚楚出身于司前仁和村。1925年,她的丈夫黎民伟在香港主持的民新影片公司筹拍电影《胭脂》,一时找不到女主角,制片人看好林楚楚,让她当了主角。《胭脂》公映后,获的广大观众好评,林楚楚因此成为香港拍摄故事片的第一位女演员。林楚楚一生共在26部影片中担任女主角,被公认为外貌与表演艺术都最适合演旧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角色。
石步“金龙”:石步村舞金龙的起源,源于康熙年间出了一个武举人李维扬。康熙35年(1705年),李维扬在京城科举考试中被钦点为武科榜眼,赐府第、封进士之职,官至广东左右翼总镇。当时李维扬新科中进士回乡,为增加喜庆气氛,将有制作竹器技术、懂画画的人组织起来制作金龙。金龙一般由竹篾、砂纸、纱布、彩色的塑片制作而成,体形庞大,全长约38米,每次大概要30人左右才能舞动,故每条龙要配备80多人的队伍,轮番上阵,舞龙的动作具有南方舞龙套路的特色,极具技术性和欣赏性。

概况

司前镇,全称“司前畲族自治镇”,位于泰顺县西北部,是该县西北部中心城镇,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7年实现工农业产值6588万元,财政收入达133万元,农民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以来,该镇有4家竹木加工企业兴建标准化厂房,其中利众、泰森木业等新建厂房占地40多亩。目前,民族工艺厂、泰森木业的厂房已投入使用。同时,重视对全镇工业现状的分析和发展规划,及时找准提升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水平及强强联合的办法和途径。截止2007年8月,该镇实现工业产值4278万元,同比增长7.87%。该镇以生态县建设为契机,发展旅游业。他们充分利用地处珊溪水库源头及飞云湖畔,毗邻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的条件,并对台边圆洲古民居进行规划和包装,还组织“农家乐”经营者参加县科协和浙江林学院举办的乡村休闲旅游培训班,促进发展旅游业。目前,报批星级农家乐餐馆有3个,新建“农家乐”旅游点两个。目前,该镇共有农民合作社10家,社员312户,规模基地达1300亩,包括毛竹、雷竹、绿化苗木、蔬菜、水果及生猪、山羊养殖等,效益农业基地建设正在扩展。司前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经济结构,使镇村的面貌逐步改观。(一)抓住全省实施“康庄工程”建设的契机,全面实施康庄工程,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将叶山路面硬化、左溪叶洋至洋坑头两条道路列入建设计划,总里程8.08公里,需投资约185万元。叶洋村自筹20万元实施建设了叶洋至岩下的道路硬化改造。(二)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和村庄规划。目前已实施对左溪村的规划,针对左溪村脏、乱、差、散现象,组织拆除其违章建筑,进行村容村貌大整治行动。同时,实施困难群众的危旧房改造工程,全镇改造危旧房26户,其中异地新建16户,拆原建及购房10户,户均将补助8000元。(三)开展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进行标准农田建设720亩,并在溪口、上地、里光、左溪、台边、新北等村选定地块实施。(四)开工建设了长380米、堤高7.5米的大住防洪堤,工程造价35万元,已于2007年6月竣工,提高了防洪能力;实施白鹤渡“千库保安”工程,总投资135万元,现已完成工程量的95%;委托省第十一地质大队设计炮台岗地质灾害点治理勘察方案,目前已通过会审;对镇小学生活楼进行改造建设,工程造价130万元,现已完成一层楼建设任务;完善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设施。在台边、左溪等4个村开设了图书阅览室,安排1万元补助10个村设立规范的文化宣传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文化建设,加强素质教育,增强文明创建活力:地区文明程度的提高,最终表现为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我镇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依托各种宣传载体,扎实推进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1、扎实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七大”活动和“转变作风、优化环境”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理论水平;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由老干部、老战士和老教师组成的辅导队伍,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制定村规明约,开展易风移俗,消除陋习,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朴素的社会主义新风尚。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和谐村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美化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在各村开展了“文明村、文明户、文明村民”,“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在镇各办公室、镇属各部门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普遍推行了规范化服务和文明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3、健全完善镇村文化阵地。投资70多万,新建了集学习、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镇文化活动中心;各村均建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全镇5村建起了篮球场或健身苑点;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和村村通广播率均达到100%。4、着力提高农民知识程度。围绕“一户至少有一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目标,深入开展“农民知识化”工作,搭建培训平台,设立项目,为农民创造学习机会,通过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两年来,我镇共召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畜禽防疫防病技术、茶特水果、农机安全管理等农业技术培训8期,受训人数达500多人次,为全镇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撑。
五、完成生态创建,增加文明创建筹码:树立“环境就是生存空间,环境就是生活品质、环境就是战略资源”的理念,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摆在突出位置,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一是完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兴建总投资700余万元,日处理污水4000吨的司前镇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建设了里光、大住两村的污水处理池;对集镇的溪流、环境进行整治;拆除了左溪、溪口、司前、新北等四个村居的违章棚屋;建成镇中心垃圾中转站,采购了一辆垃圾运输车,并落实中转站工作人员。二是打造生态示范点。结合“千百工程”对新北、左溪、溪口三个村进行生态示范点创建,完成了村庄绿化、门楼建设、居民房屋外墙装修、生态公厕建设、违章建筑拆除、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通过省级整治村验收。三是完善集镇垃圾清运机制。制定完善了《司前畲族镇集镇环境卫生管理若干规定》、《城管中队工作职责》等相关制度,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落实来规范城镇管理,并把环境整治创建工作列入镇、村目标管理考核。在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我镇的文明创建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今后我镇将继续努力,全面提高文明城镇的创建水平

基础设施

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部,南濒潭江,为广东省270个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89.9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6万人。镇内水电供给、通讯网络、交通运输、科技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省道“新开公路”横贯全境,佛开高速公路和新台高速公路均在镇内设有出入口。司前以制造业为主,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镇内主要工业产品不锈钢制品品质优良、款式新颖、远销国外,享有“不锈钢制品之乡”的美誉,为广东省的五金不锈钢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3亿元,工业产值53.11亿元,农业产值1.91亿元,税收入库总额1.1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30万元,企业员工收入11579元,农民人均收入6422元。司前镇一方面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打造五金不锈钢专业镇。司前镇政府在发展中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不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在全镇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合力之下,司前的经济、社会成绩斐然。2002年5月,司前镇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心镇;2004年2月,该镇被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确定为中国重点镇;同年7月在广东省《2004-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司前镇被定位为广东省地方性中心。2005年初,司前镇更进一步,成为首批118个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之一,为提升司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现时,司前镇委、镇政府正以“实践三个代表、发展地方经济、壮大支柱产业、打造中心强镇”为指导思想,擦好擦亮“中心镇”和“专业镇”这两张名片,在司前掀起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一条宽阔的中心大道横贯逐渐成形的中心新区,商务酒店、物流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城镇基础设施正在筹建,城镇中心的北移和前锋民营科技园的扩展进一步扩大了司前的发展空间,各行各业发展迅猛,美好的蓝图正变成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