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镇地图
崖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继南门一级公路崖门段通车之后,基本完成衔接一级公路的各村道、机耕道及绿化等工程,安装了古斗村至“西高”崖南出入口路段路灯266盏;明苹至甜水村道、田寮工业小区道路、蔡李佛入馆道路的混凝土铺设工程相继完成;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自来水工业管网扩容工程;省重点工程5000吨级出海航道疏浚工程顺利进行;50万伏跨海电缆崖门段胜利竣工。省重点工程新会发电厂地表清理项目已经完成。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近年来,全镇各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招商引资,推进工业强镇,经济实现快速增长。2005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0.155亿元,增长30.8%,园区经济发展迅速,电子电器、皮革化工、纺织服装、建材及陶瓷原料的四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值达8.8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7.43%。渔农业总产值4.32亿元,增长4.23%,渔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海洋捕捞量达40817吨,产值8120万元。海洋捕捞、柑桔种植、白鸽养殖、甜水萝卜等品牌农业已形成规模。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快。随着广东桥博馆的建成开放,以及蔡李佛始祖馆的完善,以古兜温泉度假村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日益兴旺。2005年,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多万元,第三产业产值达1.68亿元。
招商引资
重点企业及招商引资情况,2005年,引进项目有新突破,投资超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鑫鹏”公司投资9000万元,首期投入4500万元已顺利投产;投资6680万元“古兜温泉”三期工程建成营业;投资9000万元的“桥盛”纸厂也即将建成投产。省重点项目新会发电厂地表清理项目已经完成。
科教文卫
科教文卫等各项工作稳步发展,2005年,全镇中小学继续实现“三无”学校,沙岗中学、崖南初级中学顺利通过江门市一级学校评估验收,并投入资金350万元,兴建崖南中学新校址。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完善各种事故应急预案和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卫生院成功与新希望眼科医院合作挂牌运作,服务群众质量明显提高。强化治安硬件投入,投入19万元,安装黄冲墟16个电子监控眼,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投入20万元购置消防车,组建消防队和安监巡查队,重典整治违法违规行为,安监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完成2006至2020年城镇规划总体修编,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产业发展
崖门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21.9℃,年降雨量2200毫米,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为市的优质水果和海洋水产品生产基地,是省首批工业卫星镇。近年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行业迅猛发展。2001年,全镇工农渔业总产值10.908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渔农业总产值3.7466亿元,比2000年增长3.4%,现有耕地面积35090亩,山林面积154638亩,其中水稻播植面积34454亩,水果种植面积达1万亩,鱼塘7836亩,三高农业已形成了品牌禽畜、水产、水果、稻谷、蔬菜等商品生产基地,甜水萝卜驰名中外,走地肉鸡、鸽子、优质龙眼、荔枝等享誉省港澳,崖门渔港是广东十大渔港之一,港池面积15.8万平方米,现有机动渔船300多艘,盛产狮子头、银仓、石斑、鳗鱼及虾、蟹等优质水产品,年平均有3.5万多吨海产品供应各地市场。2001年,全镇工业总产值7.1614亿元,比2000年增长19.3%,外贸出口1860万美元,现建有5000亩的第一工业区和2100亩的第二工业区,已分别落户企业15和4家,第三工业区也正在规划中。已形成了电子元件制造、皮革、建材、拆船、玻璃制品、化工、造纸、纺织、服装、工艺品、机械、化纤、食品加工、印刷、建筑陶瓷、制冰、冷藏、水电、渔具、修船、造船等系列的工业企业近180家,其中外资民营企业73家。全镇最大规模的企业有嘉联皮革有限公司、建宏陶瓷有限公司、富祥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嘉窑陶瓷原料有限公司,彩釉砖厂生产的釉面陶瓷外墙砖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