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坪乡地图
桃坪乡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概况
桃坪乡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县治东部约40km处,东南邻县,西北接本县通化乡。乡治地处东经103°26',北纬31°33',海拔1500m,年均气温13oC,无霜期225天,年降雨量386.7mm左右。全乡面积95.8k㎡,以乡驻地桃坪得名。全乡辖5个村,1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54户,总人口2,860人,其中羌族占总人口的99%,是羌族聚居乡。
人文历史
桃坪乡,清嘉庆时属中安乡,后改为桃坪乡。民国24年〈1935〉为长宁县第二区辖地,解放前夕为长宁县第三区所属地,共辖十个保,当时的乡公所设在桃坪场的关爷庙。一九四九年冬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解放了桃坪人民,一九五0年六月初一成立了桃坪乡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十月行政建制调整,撤区并乡建镇,建制调整前桃坪乡属长宁县相岭区,建制调整后桃坪乡为县直属乡镇。
旅游资源
桃坪乡紧靠竹海中心景区,有待开发桃坪乡旅游资源。一是龙吟寺山下新坪村二社有一将军墓。相传宋朝年间,朝庭设‘长宁军’管辖长宁.当地少数民族不服统治,起议反抗,朝庭派将军王小二郎领兵镇压,匪首们退住万岭山上,王将军领兵追刹时途中遇害,葬于此地.读墓室为斗拱石料建筑,壁上有人物图象,可开发游人参观及研究西南历史有一定的价值。二是翰林府边一粮桥有待开发。据当地老人说,宗朝年间,刘府书生高中翰林后,朝廷拨款修建翰林府,并赠送一扁,“海阔天空”现价值数万元。又有粮桥来历有典故,地址在新坪村二组。可规划开发修建有民俗特色的翰林府供游人观赏。三是新坪村河边藕花洲书院遗址有待开发。藕花洲书院位于竹海岩下兴隆坝隔水相望,洲四面被水包围,成一小岛,有一小桥进入岛上,池中布满荷花,故名藕花洲。每到夏天,这里山青、水绿、竹翠、花红与炊烟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清人名士刘春生(香亭)就诞生于此,他常与老翁拨贡袁端等文人来往,在此期间留下许多作品,详见清县署出版的袁端《留删诗文集》。四是玉皇楼古典建筑有待开发。玉皇楼位于桃坪场老,此楼设计十分精妙,实属罕见,可称西南一绝。中国名胜有三大楼阁(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有待修复开发的竹海桃坪玉皇楼更是非常引人注目,将成为中国四大楼阁之一的玉皇楼,又是世界游人向往的天堂。五是什宇水库(仙鹤湖)有待开发.仙鹤湖有一微型翡翠长廊,山清水秀,每逢7月7日,仙女下凡,白鹤唱歌跳舞.游人可观“白日欣赏仙鹤空中飘荡,夜晚观赏仙女洗澡换衣衫”。
农业与农村经济
“优势在山、潜力在田、发展在路、富民在竹”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竹、果、禽、鱼四大项目为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30户,退耕还林和林下造竹4000余亩,其中新建枇杷园800亩,桃园150亩,苦竹3000余亩;推广优质稻面10000亩;稻鱼工程800亩;生猪出栏13816头;鸡,鸭、免、鱼也得到较好发展。2004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7758吨,人均占有粮65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96元。
硬件基础建设
全镇的硬件基础建设也取得长足发展。交通除丹峡公路、桃灰公路、桃腰公路外,还有村组间的简易公路相通。其中丹凤至桃坪镇政府驻地通了油路。8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彩电入户率达到90%,有摩托车的农户达到70%。先后建起桃坪中心校、峡河小学、卫生院门诊楼、镇政府办公楼,修建石拱桥10座。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目前,建有地面卫星接收站,可辐射方圆4公里,村村建有广播室,为开阔群众视野,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教育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全镇共有学校17所,其中中心校1所,完全小学1所,村办小学7所,初小8所。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9%。全镇有卫生所16所,中心医院1所,职工22人。经过努力,全镇改水改厕率达90%,“初保”入户率达94%。
基础设施
乡境内有长翁路至桃坪,长万路至桃坪、江安底蓬路至橇坪的公路,与邻近县乡镇往来较为通达,全乡通村工程1009,通社公路65%。1995年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以来,现已村村社社通电话,全乡电话已达1000余部,联通、移动手机用户已达700余部。1997年开通光纤有线电视,1999年实现加密电视,集镇加密电视已达130户,农材电视入户达85%,农村电网已全面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通电农户100%,集镇建设快速发展,1995年规划建成金谷街500米,2001年规划新建桃园街600米,2003年规划新建成杨梅街400米。
基本简介
桃坪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辖乡。1956年置显子乡,1960年更名桃坪乡,1968年更名向东乡,1972年改公社,1981年改桃坪公社,1984年置桃坪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32.1平方公里,人口0.4万。金洛公路过境。辖洛解、日不、克业、矿山、务科5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