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乡地图
天池乡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
龙灯狮子:每当正月初一到十五,由民间艺人组织的龙灯和狮子队,敲锣打鼓,走乡串户,舞龙灯,耍狮子,热闹非凡,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演绎为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舞龙灯、耍狮子,以示庆贺。
旅游资源
演禅寺:得名于北宋时期。据传,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未称帝时,被陶三春追杀,他躲在一棵大柏树的桠杈上,当晚,寺中一老和尚夜梦一太阳坠入该大柏树中,早起探视,发现一人藏在树中,心知此人非凡,救入寺中,请问姓名,乃是赵匡胤,更是礼待,他当了皇帝以后,特赐该寺的和尚演禅,赐藏身之树为“金柏树”,赐该寺“演禅寺”封号,封地为上至柏桠子,下至泗河坝的土地,权属庙产。2000年,被南江县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皇裔观:位于巢匣山的山顶。秦朝末年,道教在巢匣山的一个山顶上,建了一处道观,经数百年的风雨,至唐中宗时,极为鼎盛。相传唐中宗末年,武则天称帝,武氏家族屠杀李氏后裔。李旦被武氏家族追杀,逃至该道观避难,常常到寺边的石坝上,向北仰望,哀叹命运。李旦救济贫民,深得民心,后来,为纪念李旦,李氏、唐氏和代氏便修缮该道观,取名为“皇裔观”,他常去的石坝取名为“望乡台”。
双河场集镇:双河场集镇位于木门河和花庙河的交汇处。相传元朝时期,李姓、唐姓和王姓人为了抵御土匪的骚扰,在两河山上修建了两道寨门,山下仅有唯一通道,路经山脚,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绿水环绕,十分壮观。鉴于百姓赶场较远,该地是木门和演禅寺的必经之路,为活跃商贸,清朝末年,王姓富绅花钱修建了十四处宅院,建立了门市,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货物集散地,直到民国末年开始衰落。现在,双河场有丰富的沙石资源亟待开发。
发展思路
发展思路:秉承总理关怀,围绕县委“发展‘三头经济’,加快‘三大转变’,实现‘三县目标’,实施‘六大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区划调整的契机,夯实经济发展基础,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五大”战略,“六抓”促增收,建设和谐活力新天池。“五大战略”一是产业带动战略,培植黄羊、生猪、金银花和翡翠米等产业;二是交通便民战略,巩固已建公路,力争把“天红”路铺油;三是水利活民战略,充分利用现有水面,培植渔业,兴修和整治池、塘、库,解决旱山村的灌溉和人畜饮水;四是集镇富民战略,拉大集镇框架,提升集镇品位,以集镇为载体,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五是扶贫裕民战略,着重解决低收入人群的温饱,梯次达到小康。“六抓”一抓队伍建设;二抓产业发展,常年抓黄羊、生猪、金银花的产业化发展和劳务开发;三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四抓集镇建设,充分发挥集镇辐射带动作用;五抓科技推广,提高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六抓招商引资。主要目标:力争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增长10%,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达1609元;依托集镇建设,大力发展乡镇民营经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黄羊、生猪和金银花产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增加对教育、卫生的投入。
地貌概况
天池乡属深丘,最高海拔1104米(中奎山),最低海拔460米(石笋河),平均海拔782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48%,年平均气温18.6℃,气温适中,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数1500—2000小时,年降雨量183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份-10月份,无霜期为270天,属亚热带气候。种植业以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和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鸡、鸭为主。近年发展金银花种植,有一定成就。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自然灾害主要为旱灾,其次常有风、雹、病虫害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十五”期间,全乡紧紧围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对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生产的科技投入和新品种的推广,2004年,完成翡翠米种植6912.7亩,全部实现良种化,全乡粮食总产量为4315吨,人均占有粮食395公斤;种植油菜4365.5亩;200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9元。近年,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南江黄羊、生猪和金银花生产,全乡2005年发展黄羊1.2万只,生猪4万头,出栏2万头;金银花1500亩,建成黄羊小区12个,发展仔猪基地村4个;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全乡输出劳动力5420人次,实现农民增收200元,人均纯收入1609元。加强集镇建设,加快商贸流通。发展个体工商户,培植贩运大户。农贸街于2004年9月兴市,发展个体工商户71家;走“支部﹢大户﹢农户”的路子,带动农户的发展。全乡培植大户15户,促进农民增收100元。全乡现有中学一所,完小2所,村校12所,私学6所。初中在校生304人,共6个教学班,有教职工21人,小学63个班,在校生1926人,有教职工54人,代课教师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0%。现有卫生院2所,病床10张,B超机1台,医用电冰箱2台,照光机1台。有合作医疗点16个,天池乡卫生院综合楼正在建设之中。有乡村医生23人,合作医疗点覆盖率100%,婴儿死亡率比五年前下降8%。3个村通光纤电视和程控电话。
基础设施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长(赤)东(凡)”公路横穿全境,“天(池)红(五)”公路、“长(赤)九(顶)”公路和“长东”公路已构成“Y”型道路骨架,村村通公路。乡村道路总里程达128公里。农业基础明显增强。玉堂水库堰渠横灌池塘、白顶、石家院和白鹤四个村,全乡大小塘、库、池452口,人畜饮水池210口,机压井534眼,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乡村村通电,自2002年起,全乡进行了农网改造;有3个村通程控电话,已建一个机站,另一个机站正在建设中,机站建成后,移动信号可覆盖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