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赤峰市地图 >
翁牛特旗地图
翁牛特旗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2004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397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5110元,同比增长23.1%。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元,比上年增加414元。全旗粮食产量530011吨,同比增长59.1%。翁牛特旗年末家畜存栏总头数122.48万头只,同比增长50.8%。2004年,全旗工业增加值完成3.79亿元,同比增长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1.52亿元,同比增长74.3%。2004年,翁牛特旗财政收入完成6065万元,增长2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60万元,同比增长22.1%。

地理位置

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大兴安岭山脉与七老图山脉汇接地带东麓,科尔沁沙地西缘。地处东经117°49′~120°43′,北纬42°26′~43°25′。北隔西拉沐沦与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市开鲁县相望,东与敖汉旗、通辽市奈曼旗毗邻,南与赤峰市松山区接壤,西与克什克腾旗相连。旗治所乌丹镇南距赤峰市红山区85公里。

历史文化

翁牛特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这里出土的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红山碧玉龙,开创了中华民族“尚玉”、“崇龙”的文化传统,证明了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东胡、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翁牛特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中国北方发达的古代文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以纷呈的文化异彩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共铸了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辉煌。

佛教文化

明清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文化的发展,但聪慧的草原部民,把宗教文化推上了新的境界,藏传佛教中的建筑、绘画、乐舞等内涵丰富,自成一家,活跃于北国草原艺术舞台,使人耳目一新。1、明代朵彦卫所遗址:位于乌敦套海镇三间房村土城子附近,现存一长宽各约210米的土城,墙高l—2米,宽8米,地表散布有大量明代砖瓦,其附近曾出土“朵颜卫都指挥使司祖茔”碑。据红山水库大坝附近,石崖上明万历年间的石刻记载,此地为通往福金卫等地之关隘要道。2、古建筑梵宗寺:梵宗寺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御赐并亲笔题写匾额“梵宗寺”。从此梵宗寺定为旗庙,总揽全旗喇嘛庙务,隶属北京雍和宫直接管辖。现梵宗寺占地4公顷。整个建筑群由寺前广场、天王殿、鼓楼、客堂、僧房、转经殿、罗汉殿、五大金刚殿、大雄宝殿(大经殿)、延寿三尊殿、大藏经殿、弥勒殿(未来佛殿)、时轮金刚殿、二十一度母、关帝殿组成,是赤峰地区规模较大、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也是翁旗目前仅存的一座较完正的古建筑群。现存115间,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3、王府:翁牛特旗左翼旗王府,位于乌丹镇东9公里的朝格温都。此府地坐北朝南,正北靠朝格温都山,东北是布敦乌拉山,西北是乌兰套鲁盖山(意为石头山),南面是方圆约15公里的大草甸子。草甸子西接乌丹东甸子,东南与额尔敦乌拉山(意宝贝山)相连。陈土波河(也叫少郎河)自此向东从草甸子中间穿过,经额尔敦乌拉山南侧转流向北,汇入西拉沐沦河。此府第建于清代,清崇德元年(1636年),翁牛特左翼旗首领栋岱青因功受扎萨克赐达尔汉岱青贝勒,世袭罔替,封地大致与今翁牛特旗地域相同,后来在朝格温都山南麓建府第,称贝勒府,民国,翁旗第十四代王拉·泌旺楚克晋升为郡王,改称王爷府。整个府第共有五个院落,中间正院是此府的主体,正院东侧有两个跨院,正院西侧有一个跨院,之西隔开一个地段又有一个单独院落,叫西仓,全府共有房屋200余间,四周有砖砌围墙,呈方形,大门前有砖砌影壁墙,影壁墙东西两侧各有两个用石头雕刻的栓马桩,院外东南侧有水井一口,但因碱性大,不能食用,只能用来饮牲畜。府内用水,每天都有专人用车拉水。正院门房三间,形体高大,青砖起脊,滚龙瓦顶,朱漆大门,铁角金钉,门额高悬“钦赐郡王”的蒙文牌匾,显得庄重而威严,门房两侧各有配房三间,东配房是卫兵的警卫室,西配房是关押犯人的地方,正面的东西跨院之间各有侧门,后面内宅外宅原是王府官员办公及随从、卫兵、佣人、客人食宿,这里设有法庭、协理办公室,后为办公室等王府的办公机构及王府私塾,1936年后,外宅的大部分房舍成了王府学校的教室、宿舍和伙食房,顺看外宅长长的通道,穿过两道闪屏门和一段宫院便进入内宅,通道正对着的高大的建筑是大堂,这里是王爷办公问案的场所,大堂共五间,它处于正院的中心位置,并建筑在高台之上,门口有多层石阶,表示着王爷的权势之高,地位之尊,一切都以它为中心,整个建筑宏伟,颇具匠心,前廊后厦,朱漆明柱,磨砖对缝,滚龙屋脊,兽头击当叶脉纹滴水,窗格门周寓着吉祥福寿之意,丹青彩绘,富有民族特色。堂院有两厢房,是佣人住室,东厢房是内差卫兵的住室,大堂东北有福晋卧室、女佣宿舍,内宅房和仓库等,紧邻的东跨院后侧有四太太卧室,五太太卧室、少爷、格格住室和毛根达住室、大堂后侧是佛堂,圆仓等。内室院中有松柏榆柳和各种花卉,环境古朴幽雅。东跨院是两个,共有房屋80多间,主要是王爷家属,府内臣僚及佣人住所,最东边跨院北侧建有方形二层楼,是这里的主要建筑,此楼与正院大堂相对,其次还有饲养室、马棚、车库、轿房、碾房等建筑。西跨院是一个,共有房屋30多间,此院后面是粮库,前面原是王府私塾;1936年以后,成为王府学校的教室和宿舍。1940年后又增盖了食堂,宿舍等。此院西面,似乎还有过跨院,废墟和瓦砾,据说是光绪十七年在全丹道事件中焚毁之遗迹。西跨院西边称西仓的地方,清是扎萨克贝勒的印务处,民国时期改成旗公署,伪满时期,旗公署迁至乌丹。西仓改为警察署。王府后面依山,前面傍水。南面是平阔的大草原,每当春夏之际,登上高高的朝格温都山向下眺望,蓝天白云之下,王府鳞之大厦,草原上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牛羊遍野,宛如一幅巨大的风景彩画。4、苦力吐天主教堂:位于毛山东苦力吐村,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属欧洲哥特式建筑。教堂殿院占地约15亩,大殿建筑在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为青砖灰瓦木架结构。人字形起脊的座顶上高耸十字架,正门额书“天主教堂”,圆形窗两侧题写“救世后一千八百八十年。大清光绪六年岁次庚长”,16根红漆明柱分两挑顶起穹式屋顶,殿内现已装饰一新。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翁牛特旗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由西向东缓慢倾斜。西部为中山熔岩台地区,海拔1000~2000米,山体中、上部为坡积、残积物,中、下部为第四纪黄土,并有小部分侵蚀地貌。中部为低山丘陵侵蚀区,海拔500~1000米,区内山川交错,丘陵起伏,山体除上部有坡积、残积物出露外,下部均由厚度10~50米的黄土所覆盖,地表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靠近东部沙区的边缘地带,风蚀较重,形成了一部分风蚀沙化地貌。东部为坨甸相间沙地区,海拔300~500米。在广阔的冲积平原上,遍布连绵起伏的沙丘,丘间零星分布着草甸和沼泽地。境内共有山峰262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有80座。最高峰大横立山,海拔2025米。【气候】翁牛特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冷暖无常,空气干燥,大风频吹;夏季炎热,天气短暂,降水集中;秋季天朗气清,寒潮骤发,雨量锐减;冬季漫长寒冷,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5.8℃,1月份平均气温-12.5℃。7月份平均气温22.5℃。旗内极端最高气温为39.8℃(1965年、1972年夏),极端最低气温为-33.8℃(1959年)。全年降水量370毫米,蒸发量2138.8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850~3000小时。大于10℃活动积温,西部为1100~1500℃,中部为2700~3000℃,东部为2800~3100℃。无霜期90~140天。降水最多年为564.3毫米,最少仅有269.4毫米,日最大雨量132.8毫米(1966年8月26日)。全旗8级以上大风日数每年在4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东部为4.0~4.2米/秒,西部为3.5~3.7米/秒。【水文】翁牛特旗境内主要河渲有少郎河、苇塘河、五分地河、四道杖房河、羊肠子河,分属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两大水系。布日敦河,其甘河,五牌子河为内陆河。枯水季节,除西拉本伦河外,其余河流均断流或分段断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3亿立方米,平均径流系数为0.067,平均径流探22毫米,河网密度为0.11公里/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翁牛特旗辖8镇(乌丹镇、桥头镇、梧桐花镇、广德公镇、亿合公镇、五分地镇、乌敦套海镇、海拉苏镇)、1乡(解放营子乡)、3苏木(阿什罕苏木、白音他拉苏木、白音套海苏木)、5个国营农牧场,229个村民民委员会。

自然资源

翁牛特旗风能资源丰富,能驱动风力机发电的风遭(3米/秒以上)时间占全年的70%,可利用风能的时间每年有3000—4500小时,有效风能密度为100~200瓦/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量为140~145千卡/平方厘米。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初步探明的有色金属矿有金、银、铜、铅、锌、钨、锑等,储量约137.9万吨,非金属矿有沸石、珍珠岩、萤石、叶腊石、石灰石等。其中沸石储量1亿余吨,珍珠岩3000多万吨,萤石10万多吨,均在赤峰市占有重要地位。褐煤地质储量为1.89亿吨,可开采量为1.32亿吨,平均含蜡量为3.7%,可提取优质工业用蜡。水资源总量11.5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6.773亿立方米。有野生植物475种,其中树种36个,以杨、榆和落叶松为主。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旋复花、白芍、苟杞、荆芥、知母、黄芪等。野生动物有抱、黄羊、狼、狐、獾、天鹅、灰鹤,鹳、豆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