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苏镇地图
海拉苏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概述: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拉苏镇资源非常丰富,境内有大量的自然、人文景观,动植物种类多,文化底蕴深厚,有独特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和风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曾挖掘出土古生物鸵鸟蛋化石和元代蒙文方字铜印等文物。境内的海金山——木叶山,是辽代契丹族起源地之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07年,招商引资3200万元,建成集考古观光、民族风情、休闲娱乐、生态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木叶山旅游度假区”项目,今年6月开业运营,届时将极大提高海拉苏镇的知名度,并为地方财政和当地农牧民群众增收创造条件。土地资源:土地丰富,类型多样。总面积210.6万亩,其中耕地12万亩,草牧场120万亩,林地20万亩,道路沟壑、村镇建设用地3万亩。在牧业用地中,人工牧草7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飞播优质牧草10万亩,活动沙丘造林15万亩。丰富多样的土地,为镇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水资源: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有两条天然河流,即西拉沐沦河、少郎河,一条人工河流,即幸福河。1978年修建的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灌溉着两岸30万亩农田草原,是内蒙古最大的牧区水利枢纽,凌空飞架于西拉沐沦河上,将依山濒水的牧区城镇海拉苏装点得风姿妖娆。地下水埋深2米,动水位6.5——7.5米,储量约32400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工业、农牧业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计划生育
海拉苏镇在认真做好农村牧区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待遇、双女结扎户奖励、幸福工程等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优惠政策上加大对计划生育户的投入力度,利用春季造林的有利契机,将林地7000亩永久落实到户。此项工作的实施,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利于转变群众观念,利于解决农村社会深层次矛盾,利于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彻底改善人口结构的实效。区位优势
明显的区位优势。海拉苏镇地处翁牛特旗牧区中心地带,是翁牛特旗经济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建制镇,也是翁旗唯一的牧区镇,基础建设良好,交通、通讯网络相对发达,是翁牛特旗东部交通枢纽。同时海拉苏三个集贸交易市场近达周边旗县,远至沈阳、黑龙江、吉林等地,具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全镇农畜产品数量大,草场耕地多,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另外,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廉价,这些都将成为发展工业经济和吸引投资的主要竞争力。城镇基础
日臻完善的城镇基础。海拉苏镇2007年列入自治区重点小城镇,镇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0.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33.3%,城镇人口增长率30%;预计到2020年,镇区人口将达到1.3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将超过65%。镇区有海拉苏水管局、海拉苏蒙中等科级单位3个,海拉苏卫生院等企事业单位13个;公安、法庭、工商、税务、广电、邮政、网通等行政事业单位齐全;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现有民营企业30家,从业人员640人,个体商店、小型维修、加工等商贸服务行业130家,从业人员380人;固定程控电话近千部,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境。良好的经济环境。从宏观环境看:一方面,中国将较长时间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惠农政策将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这无疑会对全旗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同时带动海拉苏镇经济的快速增长。养牛致富
为了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海拉苏镇政府针对本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坚持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实施。在实施肉牛冷配改良最初阶段,农牧民嫌麻烦怕花钱不愿改良,通过不间断的示范带动,现在农牧民对肉牛改良的积极性非常高,主动要求政府统一组织、全方位开展冷配改良肉牛。镇政府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因势利导,成立了肉牛产业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分管镇长为队长的牛冷配专项推进工作队,不断对劣质公牛去势工作进行集中会战。自2007年4月以来,他们就去势劣质公牛4600多头。在此基础上,镇政府积极协调信用部门组建农牧民信用互助协会8个,协调信用贷款480万元,购进架子牛1820头,自繁自育育肥牛4100头,预计2006年可出栏育肥牛15000头。他们还大力实施专业化、规模化肉牛养殖专业村建设,现已建设专业养牛嘎查村6个,同时投资690万元建设青贮玉米及饲料基地9000亩、窖池115个、棚圈1万平方米,并围栏封育草牧场4.5万亩、灌溉草场1万多亩。全镇共设86个肉牛改良站,2006年可改良配种肉牛21000头,使农牧民不出嘎查村组就能进行黄牛冷配。海拉苏镇养牛协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扶持、培育下,以海拉苏镇150万亩草牧场、4万头优质牛和本镇的肉牛交易市场为依托,以立足本地养牛业发展、提高科学养牛水平和培养更多的养牛专业户为宗旨,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有机肉牛产品认证,培养了一大批农牧民经纪人,为推动当地牛产业发展及增加农牧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被农牧民亲切地誉为“引领大伙致富的好娘家”。海拉苏镇养牛协会现有会员100多人,均为普通的农牧民。为提高会员的整体素质,协会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经常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讲授肉牛养殖技术,并不定期地组织会员去通辽、鄂尔多斯、沈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此外,他们充分利用海拉苏地区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建立起了信息交流网络,从而使会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技术知识,为当地肉牛及其产品打入周边地区市场提供了方便。协会还充分发挥经纪人在肉牛及其产品销售环节中的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诚实守信的经纪人队伍。他们采取定期培训和教育引导的方式,不断强化对经纪人的管理,提高了经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增强了法律观念,使他们都能诚实守信、合情合法地进行供需运作。这支经纪人队伍在协会的管理下日趋成熟,逐渐成为肉牛及其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中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牛产业,协会强力推进牛改良工作。他们在各嘎查村建立了9处改良点,专人负责牛改良工作,每年完成黄牛冷配3500头以上。与此同时,他们积极筹措资金进行饲草饲料的种植,用以解决制约牛产业发展环节的瓶颈问题。自去年以来,他们筹集资金6.5万元,打配机电井和小型机井9眼,种植青贮1500亩、饲草700亩、人工牧草5000亩,修建青贮窖58处,配套和完善小草库伦160处2400亩,开发水稻300亩。这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解决了饲草饲料短缺问题,为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此基础上,协会积极发展有机肉牛,建成专门培育有机肉牛的生产基地12000亩,并注册了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有机肉牛品牌,2006年6月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为打造优质品牌,形成当地养殖龙头企业,协会制定了有机肉牛发展规划,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按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制定出了《有机肉牛养殖和加工技术规程》,规范了有机肉牛的养殖和加工程序,确保有机肉牛质量。目前,协会以西门塔尔、夏洛莱、草原红等优质品种的小龄牛为基础,正向更高的有机肉牛养殖迈进。海拉苏镇的肉牛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正在为当地农牧民架起一座致富的金桥。发展战略
(一)城镇性质:海拉苏镇的城镇性质是以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翁牛特旗东部牧区交通商贸型中心城镇。(二)城镇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海拉苏镇初具现代化小城镇雏形,即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能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的产业结构、法制化的城镇管理,争取把海拉苏镇建设成“市场繁荣、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镇,初步形成“总体布局合理,民族特色浓郁,城镇风貌独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社会和谐进步”的小城镇格局。
(三)城镇规模:计划2010年,镇区人口达到7000人,2020年,镇区人口达到13500人。2008年小城镇建设工作从4月初开始实施,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继续围绕牧区中心城镇建设目标,完成各项续建工程和新建项目。1、完成西拉沐沦大街硬化工程(面层),硬化任务1925延长米,面积2.6万平方米(不包括镇区内305段),预算资金200万元。2、继续实施镇区排水工程,完成排水主管道埋设2700米,预算资金350万元。3、逐步完善镇区给水管网建设,新增给水主管道铺设2200延长米,打配备用水源井1眼,预算资金59万元。4、完成西拉沐沦街绿化美化工程,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栽植风景树每侧一行共630株,彩砖硬化10000平方米(每侧宽4米),预算资金100万元。5、完成西拉沐沦街亮化工程,架设路灯50盏,预算资金50万元。6、新建水冲式厕所4处,坑式垃圾处理点4处,专用清运车1辆,全面改善镇区卫生环境,预算资金44万元。7、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3.5公里,变台2座,预算资金20万元。8、架设光缆线路2.5公里,预算资金46万元。9、铺设有线电视线路2.4公里,预算资金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