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赤峰市地图 > 翁牛特旗地图 >
亿合公镇地图
亿合公镇相关地区地图:

学校介绍

亿合公镇压位于翁牛特旗的西部,常住人口4万人,行政面积125万亩,西与灯笼河牧场接壤、东与广德公镇毗邻、南与松山区相望、北与克什克腾旗接边,羊肠河、少郎河横贯东西,形成两条大川、两个墁甸的纵向格局,这里物华田宝、人杰地灵,不管历史的风云如何变换,位于少郎河北岸的亿合公镇人民政府始终是翁牛特旗西南片的政治文化中心,如果说大理石厂、风力发电等外资引进给亿合公镇人民打开富裕的双翼,那么“两基”达标就使亿合公教育展开腾飞的翅膀。亿合公总校1947年成立,经过十届领导班子的精心治理,导引着本地区教育的方向,领导班子在殚精竭虑提高质量的同时,从不曾懈怠对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六十年坎坷旅程,十届领导的辛勤经营,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亿合公不论是学校的布局调整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学楼拔地而起、太阳能宿舍的建成、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的调试成功、微机室语言室的装配使用、亿合公教育硬件的变化天翻地覆。亿合公总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三更起、五更眠的工作责任,他们有挥汗半亩方塘、情系一江春水的工作热情,他们有细雨润春苗、煦风拂柳稍的工作耐心,他们蚕咀叶、茧抽丝的工作耐力,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累累硕果,清华园里有亿合公学子姗姗的脚步,末名湖畔有亿合公学子徜徉的身影,亿合公教育人才辈出。2005年阔别二十年兄弟乡的回归,分离二十年总校的撤并,“两基”达标已经通过验收,亿合公镇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全镇有教职工324人,其中教学能手41名,市级骨干教师28名,初中3所,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8个,共有教学班88个,中小学在校生2989人,学校布局的重新调整,总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优化组成,亿合公教育前景广阔。总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前几届领导的优点,汲取前几届领导班子的经验,“务实、求真、发展、创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明确,亿合公教育远景发展规划的蓝图已经描绘,亿合公镇广大教师的凝聚力已经形成,比知识、比干劲的育人氛围已经凸现,我们抓住“两基”达标的教育契机,以创建和谐教育为突破口,真干、实干、充分发挥每名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实行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亿合公镇的教育已如巨轮下海、蓄势扬帆,亿合公镇的教育已如大鹏展翅、鹏程万里。

抗旱自救

亿合公镇党委政府面对今年严重的旱情,采取多种措施组织群众抗灾自救。首先是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坐水点种,本着能种一亩是一亩的原则种植生长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坐水种大葵花5万亩,种植甜菜1000亩,架豆角、彩椒等蔬菜178亩,有效地缓解了旱灾压力。其次是积极与外地联系,召开劳务输出推介会,组织劳动力走出去,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生活压力,又能增加群众收入,已输出劳动力7545人。再次就是本着农业损失副业补的原则,引导群众产业转移,把产业重点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上来,目前在镇内的风电和理石产业中安置剩余劳力1543人,镇内从事三产的人员达到1200多人。为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镇党委政府选派工作队走村、入组、串户,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力争大灾之年将灾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确保生活困难的群众渡过难关。

乡镇动态

亿合公镇继全旗“一卡通”工作会议后,召开了全镇财政惠农惠牧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一卡通”改革工作会议,坚持“四个一”的总要求推进全镇“一卡通”工作。坚持一个工作原则。坚持切实保护农民根本利益的总原则,落实国家的惠农惠牧政策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使国家这一惠农政策真正惠及于民。服从一个领导组织。镇里成立由政府镇长任组长的“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全镇的“一卡通”工作分22个工作组进行,但必须服从一个组织的领导,做到宣传政策不变调、执行政策不走样。突出一个工作重点。把做好基础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做到内容全、对象实、数字准,面对群众公开公正、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透明。服务一个工作大局。此项工作的开展要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农村改革和稳定的大局,让“一卡通”真正成为群众享受惠农政策的明白卡、成为检验党员干部工作的监督卡、成为政府惠民利民的便民卡,成为沟通政府干部与群众的连心卡。

学习实践

亿合公镇召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会议决定按照“党员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利用今冬明春近5个月的时间在全镇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围绕科学发展、培育主导产业、实现兴乡富民”为主题,以“学理论、正观念、强产业、促发展”为主线,以“三学、三查、三落实”(坐下来学理论,认真查找在认识科学发展观上思想不到位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首先深入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中;走出去学经验,认真查找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行动上的差距,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科学发展的行动中;沉下去学实践,认真查找党员干部在解决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存在的差距,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改善民生、兴镇富民的的伟大实践中)为主要形式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引领到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来。亿合公镇是全市12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乡镇之一,该镇镇直各机关单位和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亿合公镇的相关负责同志就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结合本地实际,就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具体部署。旗委组织部的相关负责同志在会上强调,要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干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要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为民服务、改善民生的进程之中。

自然地理

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大部分地区为平缓台地,属高寒墁甸区。土壤多为黑,钙土,有少量棕壤土。海拔在950米~1655米之间,最高山峰三叉档山坐落在原杨树沟门乡政府驻地27公里处,海拔2020米,境内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蒸发量3000毫米左右。无霜期短,在11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2℃,最冷一月平均气温-14℃,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0℃。

理石发展

发展思路:亿合公镇党委政府围绕打造蒙东地区最大的“蒙古黑”玄武岩生产加工集散地的工作目标,下定“一业为主,一业做大”的决心,确定了理石产业开发“规划先行、规模开发、取向市场”的工作思路,通过招商引资集聚资金,优化环境吸引企业,促进了本地理石产业的发展壮大。全镇共有采矿企业10家,碎石厂3家,石材加工小区7个。同时,党委政府还针对理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新举措,促进了理石产业质的提升。一、由政府牵头,将10家采矿企业召集起来,组建亿合公镇石材联合会,并以协会名义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现10家企业全部实现了持证生产,也使信息、资金、技术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这也极大提高了行业自律程度,方便了政府监管。二、对采矿企业实行资源整合,将长期停产、资源开采价值不高的2家企业果断关停,对没有经济实力、占而不采的3家企业采取融资的办法恢复了生产,壮大了企业实力,从而使全镇的理石产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三、盘活原亿合公敬老院闲置固定资产,引进上海大禹公司入驻,进行高科技产品生产,从而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全镇的石材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资源优势:拥有“蒙古黑”大理石资源优势,且市场呈现供不应求之势。然而行业集中度不高、整体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总体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制约着亿合公镇石材业的开发。通过资源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石材产业集群的城镇化、集团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定位,实施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分步推进的发展战略。石材加工要把品牌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纠正只重视产品价格、产品销售,不重视品牌的错误观念。石材产业做强受多种因素制约,目前许多石材生产企业处于微利经营状态,企业间竞相压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尽管现在市场供不应求,但随着产量的扩大将会导致石材产品价格一路下滑。
发展瓶颈:作为支柱产业的石材加工业有着辉煌的前途,但现状却存有危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体企业规模小,石材行业集中度不高,上规模的石材生产企业集团没有,多为私营和家庭作坊式的工厂。第二,小型石材企业居多,整体技术装备落后,多数仍以圆锯、手扶磨机为主要生产设备,导致效率低,质量不高。第三,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总体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是“家庭作坊式”经营方式,不能满足对中高档石材的需求。亿合公石材制品只是简单加工,而石雕、影雕以及一些精细石材产品(工艺品、生活用品)一点也没有。

水利事业

2008年,亿合公镇以水利建设为根本,累计完成投资433万元,确立“三个重点”,加强“三项建设”,全力打造水利这一命脉工程,谱写了水利事业的新篇章。
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加强生态水利建设:通过项目扶持,到9月末,完成西场村樱桃沟1.2万亩小流域治理整地工程,新增水土保持面积3.2万亩,新增生态保护面积5.2万亩。实现了山、水、田、林、路、沟综合治理,促进了植被恢复,极大的改善了全镇的生态环境。
以饮水安全工程为重点,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建成新开地人饮工程一处,解决了463口人、3236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同时,高标准完成了头段地、五段地、西大梁、双敖包等四处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的初步设计,让水利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以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北台子、五段地、杨树沟门、庙子沟、墁甸、头段地等六个村新打配机电井8眼,小土井40眼;完成王营子村、头段地村、北台子村、兴隆洼村、陪房营村水源节水工程5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63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0亩,组建农村用水合作组1个,从而更好地服务了全镇的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