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电子地图 > 赤峰市地图 > 翁牛特旗地图 >
阿什罕苏木地图
阿什罕苏木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景点

一、地理位置:罕苏木墓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阿什罕苏木东南约30公里的古日板呼舒牧村东北的“裂缝山”南,为辽代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宝山墓群长方形茔园,面积达3400平方米,夯土筑围墙,东、南各设一门,有瓮城。茔园内有10余座墓,至少列为三排。其中1号墓壁画题记为天赞二年(公元923年),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契丹贵族墓。1、2号墓室内饰有精美彩绘壁画,以高逸图、降真图、寄锦图、颂经图等为代表。画面布局较好,用笔简练流畅,纤毫入微。特别是画面中众多盛装女子,无论从神态还是服饰都可窥见唐和五代遗风,充分展现了辽初绘画艺术的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
二、考究:罕苏木墓群中的耶律羽之墓结构精细考究,以琉璃砖作为建筑装饰材料,金碧辉煌,局部饰有彩绘壁画;墓中出土大量的金银器、瓷器等精美文物,总数达300余件。墓中还出土一方近千字的楷书墓志,字口勾金,记述了耶律羽之属皇族近支的显耀世系及其生平事迹,极具文献价值,对研究辽代早期契丹族历史有重要意义。此外,墓地还发现了用大型实用车具殉葬的现象。

经济发展

一、项目投资: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努力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配合旗文化馆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成功举办了阿什罕苏木第三届歌手大奖赛;完成了阿什罕地区的旅游资源普查调研工作,录制了风景片进行宣传招商。投资2万元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光纤入村送电视信号;投资300多万元的永延寺(高日苏庙)正式开工建设。按照教育布局调整方案和实际情况撤并了原高日苏小学,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并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2万元为教师宿舍配备了电视;投资6万元修建了冬储菜窖一处,改善了住宿师生的就餐条件。积极争取自来水项目,正在水泉等两个独贵龙实施,并在苏木所在地打井修复自来水工程,年内争取供水。全苏木参合牧民在市、旗医院和苏木卫生院累计核销医药费7万多元,其中受益牧户达到了1100户,受益人口3600人以上。全苏木已经完成5万元左右的新合保险费收入;苏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计生办配备了标准的工作场地,同时新建村级计生服务室2处。
二、建设方案: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呈负增长状态。政府投资10.8万元,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牧民出工,整修苏木镜内乡级公路79.5公里,保证了全境的公路畅通。苏木已经完成了305国道开工建设的前期测量和准备工作,进入土地征用阶段。投资10万余元改善了苏木机关的办公条件,购进了10台电脑,并建成了局域网,实现了所有业务的微机化管理,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并为干部宿舍接通了暖气,改善了干部职工的住宿条件。
三、干部建设:苏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党建是保障。苏木以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统揽全局。机关作风整顿取得了较好效果:提高了机关干部的自身素质;培养了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了干部管理;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改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锻炼了干部。机关作风整顿活动提高了环节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增强了各个部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加强机关作风整顿活动的同时,加强了村务公开,对教育收费和“两免一补”资金、德援项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补助金发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抽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正。全苏木各级干部扶贫捐款4000多元,全部送到困难牧户的手中。

农牧业发展

一、基本情况:五月的阿什罕,草原披上了绿色的新装,黄的、紫的、蓝的各种鲜花竞相开放。沙丘里草苜蓿、沙打旺、白柠条等草木青青,上万亩防风固沙林带如一道道屏障,锁住了昔日肆虐的沙龙。过去濒临绝迹的沙鸡、野鸭、山兔、候鸟频频出没于草丛中。阿什罕苏木总土地面积为146万亩,沙地面积81万亩。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恶劣,草牧场利用不合理,沙化十分严重,牧民们生活在遮天蔽日的黄沙中。严峻的现实,促使历届党政班子将生态建设作为刻不容缓的工作来抓。
二、政策:2004年,苏木党委、政府在充分了解民意,剖析乡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畜牧业为主导,以饲草料种植和转化为突破口,带动五个产业(草产业、沙产业、肉牛肉羊产业、有机种养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苏木财政收入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思路,确定了“生态立乡、牧业强乡、民营兴乡”的发展目标。为了使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苏木狠抓了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
三、投资:改扩建境内水库、塘坝,修泄洪闸一处,新打机电井6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00亩,使水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结合京津风沙源、退牧还草、德援造林三大项目的实施,共完成沙地治理33.2万亩。他们还在草产业开发上大做文章,鼓励牧民完善并扩大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种植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等多年生优质牧草,今年,苏木在人工种草2万亩的基础上,又扩大种草面积9000亩,当年可转化饲料600万公斤。针对退化的草牧场严重的问题,苏木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将珠日干格日嘎查100户牧民整体搬迁,在退休的草牧场上实施人工种草,现已种植牧草700亩,牧民可从中受益10万元。苏木积极引导牧民走生态保护型家庭牧场的路子,从根本上解决林牧矛盾问题,通过舍饲圈养、自然恢复、项目配套和人工治理等措施,走现代模式的禁牧入林,组群圈养的畜牧业发展的路子。苏木植树造林面积1万亩,人工种草3万亩,围栏封育万亩,人工看护草场15万亩,退牧还草万亩,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9.1%增加到现在的11%。
四、方向:苏木把养羊业确定为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广优质肉羊、绒山羊产业。发放养羊贷款169.86万元,购进羊3343只,在去年的7.4万只的基础上,预计到6月末羊存栏可达9.2万只,配套草库伦81处2430亩,建青贮窑75处1875立方米。同时,苏木加大了羊改良力度,在宝门、召克图、好力图三个组新建羊改良站3处,改良品种以德国美丽奴羊为主,现技术人员已全部培训到位,计划年内完成羊改良3000只。在抓好养羊的同时,苏木把奶牛养殖做为一个专项推进,重点扶持,利用千村扶贫项目的有利时机,争取抓出一个养殖数量达100头的专业村。目前,苏木肉牛存栏9557头,现有养牛大户30户(30头以上),牛改良站17处,已完成牛冷配改良3000头。

生态建设

一、项目建设:积极实施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沙产业的今天,像道敖这样在沙地上种草而致富的农牧民不计其数。已达2000多亩。10年来,仅500多亩沙打旺,他平均每年就纯收入1万多元。从1991年开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南北山植树种草,目前已种草3.96万亩,建草田林网0.6万亩。通过治理,过去的秃山已变成了绿色的天堂,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了南北山流域的水土面积6.5万亩,解除了水患,并保护了4000多亩农田不再被洪水冲淤。项目区内还年产优质牧草300万斤以上,年纯收益50多万元。自1978年开始在沙地上进行人工种植牧草,1984年开始实施飞播和机械喷播,并从2002年对人工种植牧草实行专项推进。
二、成果:可利用草场873万亩,全部落实“双权一制”,人工种草保有面积达50万亩,人工种植饲用灌木保有面积18万亩,飞播种草保有面积45万亩,改良草场保有面积24万亩,围栏草场7050处计489万亩。草原工作站站长陈志国向我们介绍,为了不断推动沙地草业的发展,全旗目前开发牧草种子繁育基地8000多亩,为优质牧草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01年至2006年,全旗种植素有牧草之王美称的沙地紫花苜蓿30多万亩,每亩产草200多斤,年创利240多万元,每亩还产草籽40斤,年创利6000多万元。他告诉我们,加工牧草的龙头企业也有力地带动了沙地草业的发展,翁旗百合草业有限公司专门加工来自沙区的沙打旺、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加工出的草粉、草颗粒还出口到日本、韩国、印尼等国家。此外,全旗东部沙区还有10多万亩围封管护的麻黄,年总产量3000万斤,年创产值1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