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庆阳市地图 > 镇原县地图 >
武沟乡地图
武沟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2005年,武沟乡国内生产总值1768万元,粮食播种面积3945万亩,粮食总产量8413吨,财政总收人90.6万元,财政支出29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镇原县武沟乡大力实施产业强乡富民战略,着力抓生产、夯基础、强产业、促增收。已落实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80亩,已覆膜1640户3760亩,落实露地洋芋种植2500户11200亩,设施瓜菜种植面积16亩,新修户户通道路5条32公里,新修农田400亩。武沟乡按照“山区种草养畜、川区设施瓜菜、原区地膜粮食、全乡万亩洋芋”的工作思路,乡政府组织乡村干部及部分农业科技带头人先后前往郭塬乡王沟圈村、泾川县党原乡李家、戴家、丁寨等村现场参观新农村建设及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示范点,聘请县农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4场(次),受训500多人次,印发《栽培技术要点》等宣传资料1500多份,筹措资金15万多元,为种植户免费投放地膜1万公斤。同时,乡村全体干部驻村包点、划片包干、责任到户、跟踪指导,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分村施策,带动武沟乡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00亩;建成椿岔袁岔至甘岔、武沟至袁岔、渠口至孟庄镇草公路沿线三个洋芋种植示范带和冯俭后塬、梨树台、孟庄三个露地洋芋种植示范点,带动武沟乡种植露天洋芋12000亩;建成巨沟川区300亩设施瓜菜生产基地和椿岔至冯俭规模养殖示范区,逐步形成区域布局合理、主导产业突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新格局。

历史沿革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长征经过武沟乡。解放初为黑渠口乡,隶属开边区,1958年3月撤区并乡时隶属县政府,9月撤消乡建制为大队,隶属开边人民公社,1961年6月成立黑渠口人民公社,1970年12月改称武沟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称武沟乡。

自然环境

武沟乡位于镇原县西北部,平均海拔1456米,年均降雨量450毫米,年均气温10℃,全年无霜期15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积4133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4873万亩。

地名由来

武沟,很久以前,此地沟圈处居住姓武的人,故取名武家沟圈,以后简称武沟。

名胜古迹

战国秦长城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彭阳县孟原乡东部,进入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的刘家堡子,这就是长城在镇原的源头。沿镇、固(固原地区)交界横跨孟家原(即长城原)到孟庄的白草洼。此地遗址保存尚好,有残墙、城障、烽墩四处。残墙高达一丈二尺至一丈五尺,宽两丈左右,城障呈长方形,南北长约三丈,东西宽约六丈,中心残墩高达一丈四尺,底径三丈三尺,夯土均匀。长城经千年的风雨剥蚀,大部分段落由于放牧践踏、掘土垦种、治理农田、整修道路等,城墙已不明显,仅留痕迹而已。有些段落由于几经沧桑,地震损坏、地貌变迁、山洪冲刷,城墙陷入沟谷,连痕迹也不留了,只能根据它依稀可辨的断断续续的残墙残墩走向寻踪觅迹。

社会事业

文教卫生:文教卫生:学校总数13所,在校学生总数2906人,教师总数133人;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3人,病床6张。乡领导慰问贫困户教育事业:武沟乡椿岔小学是一所五年制小学。学校创建于1965年。1970年校址由椿岔村里湾自然村搬迁到椿岔村。学校占地面积2668平方米,建筑面积35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6人,专任教师6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学班六个,在校学生137名,各种教学设施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坚持”的办学思想和面向全体,培养“合格加特长”小学生的培养目标努力工作,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计生工作:计生工作:镇原县武沟乡结合抗旱救灾工作,组织乡村组干部进村庄、入农户,广泛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已为48户生活困难、口粮短缺的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发放救济面粉100袋。2008年以来,武沟乡全力为“两户”提供各项优惠待遇。武沟乡16名乡村计生干部自愿与16户“两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确定帮扶项目,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资金,为他们送信息、送技术、送物资,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