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地图
武平县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武平县,历史上原是畲族聚居地,多为汉族。夏商时属扬州之域,西周属七闽地,东周称越国地,秦属闽中郡,汉时为南海王织封地,吴时改属建安郡,公元282年(晋太康三年)今武平境域属晋安郡新罗县地。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后,在州西南境设南安(今平川镇)、武平(今中山镇)二镇,隶属长汀,公元946年(南唐保大四年),并二镇为武平场。公元994年(宋淳化五年)升武平场为武平县。公元1913年(民国2年)废除府州制,以省统道,以道统县,武平属汀漳道。此后,武平先后属福建省第八、第七督察专员专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武平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9年10月,成立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隶属闽西苏维埃政府。1931年1月,武平的武东、武北地区与上杭联合成立杭武县苏维埃政府,隶属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2月撤销杭武县,武东、武北划归武平县。1935年,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后,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逐步停止活动。1949年5月,武平县县长练平宣布起义,成立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武平分会,不久,国民党残部窜扰并盘踞武平;同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收复武平;11月7日成立武平县人民政府,建国后,武平先后隶属福建省第八专员公暑、龙岩专区、龙岩地区、龙岩市。?自然资源
截止2006年12月,武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2.8亿吨,膨润土1300多万吨,白云石1.8亿吨,锰矿200万吨,还富含铁、钼、铀等金属矿及稀土、石英石、大理石、钾长石、莹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林地面积320万亩,木材蓄积量1100多万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6万千瓦。1、煤炭资源:根据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和196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供的D级以上的煤炭资源储量4700多万吨,分布该县岩前镇和十方镇,煤系地层约4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宁洋矿区南井田、北井田和龙井井田。根据福建省矿业协会储量核实报告,并通过省国土资源评审中心评审的2006年初保有各级别登记储量约(指持证矿山11家)13,470万吨(333级别以上)。2、石灰岩资源:分布于该县岩前镇、十方镇和中堡镇,已探明并登记储量(333级别以上)约1.4亿吨,其中中堡镇新湖村380万吨,十方镇叶坑村280万吨,其余分布在岩前镇。预测储量(主要指水平基准面以下储量)约3.1亿吨。由于该县的的石灰岩总体质量较差,大部分仅作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用,少量大理岩化的灰岩可作生产白水泥、建筑石米、重钙粉等产品。3、白云岩资源:根据福建省建材地质总队提交的白云岩矿区地质详查报告,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和丰贵村白云岩矿石储量(333和334级别)约1.8亿吨(扣除永武高速公路压覆储量369万吨。另中堡镇新湖村石灰岩矿周边发现部分白云岩资源,但仍未做任何地质工作,储量未探明。4、膨润土矿:主要分布在城厢乡和中山镇,储量约1700多万吨。矿体两层,分为钠基和钙基俩种,由于矿体表层覆盖有瓷土,并该瓷土矿含铁较高、给开发带来较大困难。5、银、铜多金属矿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堡镇悦洋地区,主要矿体为银矿体。2006年初保有储量金属银642.8吨(包括332和333)。西矿段详查地质工作刚结束,根据二九五地质大队已提交的详查地质报告,金属量银约700吨,铜约3万吨(储量级别为333),另外,悦洋金矿外围仍在探矿之中,深部刚开始上钻探,预测有一定的资源量。龙江亭铜矿正在勘查之中,预测铜金属量在5万吨以上。东留背寨、封候金矿区还在预查之中,资源情况不是很明朗。悦洋矿区外围(中堡镇青径地区)铜多金属矿区仍属空白区。6、锰矿石:武平锰矿石主要为淋积堆积型,品位较低,含硅、铁较高,工业价值较低,主要分布在岩前镇和十方镇,岩前迳田锰矿区已探明储量约13.4万吨,十方镇梅坑锰矿区6.7万吨,另外岩前大布、双坊,十方鲜水、叶坑等其它矿区预测储量约180万吨。7、高岭土资源:该县高岭土矿分为两种,花岗岩高岭石风化型和伟晶岩型,花岗岩高岭石风化型含铁较高,以湘店湘湖高岭土矿为代表,探明储量52万吨,远景储量约1000多万吨,另有城厢乡东云高岭土、岩前大布高岭土矿为伟晶岩型,规模较小,储量均在5万吨以下。8、钾长石、硅石资源:该县钾长石、硅石基本以伟晶岩型伴生在一起,资源较丰富,分布各乡镇,预测钾长石储量约200万吨,硅石储量约500万吨。9、大理岩资源:主要分布在岩前镇澄邦村,预测储量约100万吨以上。10、钼、锡等其它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岩前、象洞、大禾、永平。11、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分布在该县大部分乡镇,并且品位较高,配分齐全,价值较高,但均未做正规地质报告,并未做储量评估报告,预测氧化稀土矿在5000吨以上。12、饰面石材:均为雪花白普通品种,主要分布中堡、东留、中山、民主等乡镇。政区划分
2008年,武平县城区面积扩大到6平方公里,辖6个镇、11个乡,214个村委会:平川镇:驻城南,辖3个居委会(河东、河西、南门)、5个村(七坊、红东、西厢、兴南、城南)。岩前镇:驻灵岩,辖16个村(灵岩、大布、将军、东峰、迳田、上墩、伏虎、三河、洋坑、宁洋、和安、龙井、双坊、峰贵、澄邦、杨梅)。十方镇:驻十方,辖19个村(十方、黎明、黎畲、三坑、白土、来福、中和、和平、处明、梅坑、鲜南、丘坑、集贤、叶坑、高梧、彭寨、熊新、乐畲、鲜水)。中山镇:驻老城,辖11个村(上岭、上峰、武溪、太平、三联、老城、新城、城中、阳民、龙济、卦坑)。中堡镇:驻朱坊,辖21个村(岭头、下村、芳洋、远富、悦洋、互助、朱坊、中堡、田坑、大绩、大坪、罗助、梧地、林坑、朝岭、章丰、新湖、新化、小岭、上济、乌石)。桃溪镇:驻桃溪,辖15个村(桃溪、新□、亭头、田雁、新田、江坑、鲁溪、新贡、湘坑、洋畲、湘里、小澜、新华、新澜、湘溪)。城厢乡:驻七坊,辖16个村(尧禄、云礤、东云、园丁、南通、始通、灵通、凹坑、汾水、长居、金桥、文溪、□文、下东、上东、东岗)。万安乡:驻下镇,辖6个村(小密、捷文、贤溪、上镇、五里、下镇)。东留乡:驻大明,辖18个村(大明、苏湖、桂坑、背寨、兰畲、龙溪、中坊、大联、永福、新中、小溪、黄坊、封侯、新联、新福、大阳、泥洋、南坊)。民主乡:驻民主,辖6个村(民主、岭下、高书、高横、林荣、坪畲)。下坝乡:驻下坝,辖9个村(下坝、大田、大成、石营、园丰、美溪、露冕、福兴、贵扬)。中赤乡:驻中赤,辖7个村(育平、中赤、上赤、壮畲、万营、下营、平沿)。象洞乡:驻联坊,辖11个村(光采、洋贝、东寨、官坑、沾洋、联坊、富岭、新岗、中段、芹□、太山)。武东乡:驻陈埔,辖20个村(陈埔、三峙、张畲、黄埔、新东、教文、美和、六甲、丰田、袁上、东兴、上畲、五坊、川坊、四维、安丰、炉坑、远明、袁田、袁下)。永平乡:驻帽村,辖15个村(帽村、塔里、中湍、杭背、梁山、瑞湖、田背、恬下、孔下、钩坑、岗背、唐屋、昭信、朝阳、龙归□)。湘店乡:驻尧山,辖6个村(湘湖、湘洋、三和、七里、店下、尧山)。大禾乡:驻大禾,辖13个村(大禾、山头、坪坑、帽布、贤坑、上湖、邓坑、上梧、源头、龙坑、湘村、大寨(音译)、大沛)。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旅游资源
梁野山:梁野山又名梁山,座落于闽、粤、赣结合部的武平县境内,县城东北部、主峰海拔1538米,是武平的第一高峰。梁野山自然保护区以南方红豆杉种群及观光木林、钩栲林等稀有的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被誉为“天然绿色基因库”,“野生动物避难所”是一颗“绿色明珠”。梁野山是武平的象征,该保护区建于1991年,1999年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12月,保护区全票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员会的评审,并于2003年6月通过国务院批准,成为正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野山旅游资源丰富。它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具有梁野山寺庙、鼓子石、仙人洞、仙人塘、猪麻石、水浪石等自然景观,南有六甲水库,公路环绕,东西南北均有通道上山,是理想的旅游胜地,灵洞仙山:灵洞仙山,即西山,为武平八大胜景之冠,山上有小洞28,大洞36,位于城西十里,灵洞仙山群山叠翠,碧水盈盈,鸟语花香,景色迷人。主要景点有:燕岩石、水门井、元龟石、相会岭、西觉灵山、棋盘石、丹井三石、祖师殿、巨鳄含球、天竺院、李纲读书堂、观音井、升车石。相传宋丞相李纲,被贬为武平县令时,酷爱灵洞仙山,建立读书堂,招揽乡间士子读书授艺。东晋著名道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曾在西山建祖师殿,修炼于天竺院。
汾水瀑布:汾水瀑布位于县城东南面的城厢乡汾水村腊石岌栋山腰、瀑布分别由一个约20米高和一个约8米高的瀑布组成,均为垂直飞落。腊石岌一带阔叶林面积广阔,保持完整,生态环境极为原始。
白莲塘水库:白莲塘风光位于县城北部10公里处档风岭下白莲塘水库库区,库区周边树木高大森林浓密,生态环境优美。
狮子山:狮子山位于闽粤边界的下坝乡,距县城33公里,属丹霞地貌,由许多两三百米高的奇峰大山组成,峰顶生长着浓密的奇花异草,古木参天,其中一山形如卧狮,因而得名,在群峰之间有一条小河绕山而行,河床被洪水冲刷后形成了许多缸形溶洞。狮子山有狮子岽、天下第一粮仓、马鞍石、龙潭、仙人下棋洞、童子拜观音等众多景观和关于雄狮守粮仓等许多神奇传说。
狮岩:狮岩位于武平县岩前镇,属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狮得名。狮岩古称南安岩,曾列入中国名胜词典。现有何仙姑宫、大雄宝殿、均庆寺等景点。
“南海国”王城遗址:西汉初年,皇帝刘邦为分封有功之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建立了四个分封国。即:福建的“闽越国”(公元前202年)、广东的“南越国”(公元前196年)、汀梅潮赣边区的“南海国”(公元前195年)、浙江南部的“东瓯国”(公元前192年)。对“南海国”的境域史书上没有明载,从史实分析来看,“南海国”境域大概包括武平在内的汀、梅、潮、赣边区一带,旧《长汀县志》载“南海国”封地在今武平地。为考证“南海国”王城遗址所在地,武平县加强了考古调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邀请省市考古专家来武平县进行指导,从史料分析入手,进村入户调查访问,探寻足迹,寻找证据。截止2008年,已在武平县万安乡刘屋后背山三号遗址采集到各种陶片750余片,其中一件已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汉代宫廷器物,综合各方面分析,省考古专家初步鉴定,武平县万安乡五里村刘屋后背山3号遗址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存。
著名人物
开国上将——刘亚楼:刘亚楼(1910-1965),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桃澜区大洋泉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任空军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开国少将——廖步云:廖步云(1914-2008),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彬县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湘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湖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开国少将——林伟:林伟(1914-1979),福建省武平县陈坑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第九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开国少将——罗斌:罗斌(1914-1967),又名罗振兴、罗思富,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中共北京密云钢铁厂委员会副书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公安部队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开国少将——蓝文兆: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四十五军一三四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
文艺理论家——林默涵:林默涵(1913——2008),武平县武东乡川坊村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中宣部文艺处处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
省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王锦春:王锦春,男,武平县万安乡小密村人,武平一中教师,福建省“优秀班主任”,“首届中国银行闽西奖教金”获得者,省级“骨干教师”。其事迹纪录片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事”和“社会记录”栏目播出。
作家、知名记者——王松兴:王松兴,笔名王超,南风,福建省武平县东留乡大阳村人,中新社河南新闻·人物频道总监、河南电视台翰墨春秋栏目执行主编。
《网易》副总编辑——方三文:方三文,《网易》副总编辑,福建省武平县人,《南方都市报》高管,曾任《南方周末》记者。
青年作家——钟兆云:钟兆云,笔名赵云,福建省武平县人,青年作家,福州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杂志编辑兼记者、副处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