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洞乡地图
象洞乡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854男6951女6903家庭户户数3845家庭户总人口(总)13652家庭户男6801家庭户女68510-14岁(总)39580-14岁男20580-14岁女190015-64岁(总)866415-64岁男443215-64岁女423265岁及以上(总)123265岁及以上男46165岁及以上女77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570
畜牧业发展
象洞乡是武平县目前养猪规模最大的乡镇,每年出栏瘦肉型猪达10万头以上,瘦肉型猪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为抓好这一农民增收项目,增强抵御产业风险的能力,在产业发展中,该乡注重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对新建规模化生态型养猪场和饲料加工企业,在用地、技术、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同时规划建设养殖示范区,以此带动养殖户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延伸瘦肉型猪产业链,该乡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扶持创办了春景农牧等5家规模较大的饲料生产、加工企业,为瘦肉型猪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饲料保证。各饲料生产企业和加工厂与众多养殖户(场)常年建立了赊销帮扶关系,大大减轻了养殖户(场)的周转金投入负担。为解决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该乡引进外地资金兴建有机肥厂。另—方面,该乡还围绕产业建协会,由协会处理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而今已建立饲料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行业协会,培育了20多支瘦肉型猪营销队伍。龙头企业帮扶,产销协会带动,有力推动了象洞乡瘦肉型猪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针对前一段时期一些地方受猪链球菌疫情影响,造成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受损的局面,该乡和龙头企业加大了帮扶力度,引导营销协会努力拓展外地市场,派人前往广东潮汕等地推销产品,从而确保了生猪不压栏,做到外调顺畅。产业协会还引导养殖户(场)降低饲养成本,动员他们统一使用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的饲料,努力提高生猪品质。一系列的工作措施,加上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象洞乡的瘦肉型措产业并没有因市场低迷和其他不利因素影响而受到太大冲击,—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2008年一季度,该乡瘦肉型猪存栏达7.3万头,出栏达3.2万头,实现产值2240万元。武平县象洞乡依托龙岩市鑫农鸽业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该公司饲养种鸽2万对,建设鱼塘40亩,种植蜜柚4000株,发展加盟养鸽场10个,初步形成了“鸽—鱼—果—林”生态养殖模式,年出栏肉鸽50万只,产值600多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1988年全乡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11所,校舍多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通过实现“一无两有”、“两基”、“六项督导”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使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幼儿教育:由1988年的8个所(班)发展到2000年15个所(班),全乡入园幼儿达63%。中心幼儿园于2000年迁入条石混凝土结构的新校园,有教职工19人,招收5周岁—7周岁儿童505人。小学教育:1988年有小学11所、10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76人,教职工139人,校园面积16467.4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123平方米。1989年中段、芹礤两校高年级学生就读于中心小学,两校设教学点。1998年太山、东寨两校高年级学生就读于中心小学,两校改为初小。2000年,全乡有完小7所,初小1所,教学点15个,89个班,在校学生2044人,教职工119人,校园占地面积16467.49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1988~2000年13年间,增建改建校舍5677平方米,投资142.25万元。初中教育:1988年象洞中学在校学生742人,14个教学班,教职工52人。校园面积9800亩,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2000年在校学生1081人,21个教学班,教职工74人。学校占地面积189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588平方米。1988~2000年的13年间,增建改建校舍面积2828平方米,投入资金96万元,投入购置理、化、生物、文体、图书、电脑器材20万元。科技普及1988年后,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种、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992年,象洞乡科学技术协会成立。2000年全乡有各类科技人员92人,比1988年增加17人,使农村70%中青年人掌握了1门—2门实用新技术。1988~2000年培训人次达5000人次。文化体育1988年,乡有文化站、广电站和农民体育协会,逢重大传统节日举办篮球、拔河、象棋、猜谜等文体活动。1992年,承办武平县第四届农民艺术节,本乡的“双龙抢珠”节目获县一等奖。1994年编纂《武平县象洞革命斗争史》。广播线路因缺乏维修经费,线路废损,乡村有线广播中断转播;乡政府驻地广播则接收天马寨发送的调频广播,放大后在集镇范围转播,至1994年停播。1988年在距乡政府1公里的罗子顶山上建5瓦电视差转台,聘请就近村民管理,可接收中央1套、福建1套2个台的电视节目。1994年自筹资金12万元将差转台改建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同年底开办闭路电视。此后,一些边远山区的行政村、革命基点村陆续开办卫星电视接收站(室)。2000年,乡闭路电视与县联网,电视节目增至15套,全乡有线电视用户1800户,拥有黑白、彩电2900多台,电视管理人员增至10人(其中村级7人),电视覆盖率达100%。卫生1988年,象洞卫生院设门诊部和住院部二处,各村均开有医疗诊所,有医务人员12人。1989年,县卫生局首次在象洞试行院长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集中式计划免疫接种全乡开展一体化医疗管理。2000年有医务人员22人,院占地面积18676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医疗器械价值10.80万元,村级卫生诊所20个,医务人员24人。计划生育1988年,乡、村计划生育工作较滞后,被定为“单列管理乡(镇)”经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有关政策,加强管理,工作大有进步。1996年,摘掉计生“单列管理乡(镇)”。1999年,在全县率先脱离手工台账,使用微机管理计生信息。2000年率先在厦门设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点,为外出务工的育妇提供“双查、双补”服务。2000年,有计生办1个、人员2人,计生服务所1个、工作人员8人,计生协会12个、会员123人。全乡计生率95.54%。人口出生率9.57‰,人口自然增长率4.57‰。比1988年分别下降17.46个千分点和15.85个千分点。
新农村建设
象洞乡武平县象洞乡注重基层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支持和思想保障。该乡投资96万元兴建乡综合文化站,内设图书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老年、青少年活动场所,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的文化娱乐场所。在乡综合文化站内设立革命历史陈列室,建设革命教育基地,弘扬优良传统。通过多种媒介向社会募征能反映、见证象洞人民革命史的历史文物资料,得到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已有许多人士捐赠历史文物资料,谢毕真等革命老前辈亲自执笔叙述象洞人民革命史,为革命历史陈列室提供宝贵的文字资料。该乡各村均配有文化协管员,培育文化中心户,设立文化室,使村民能在闲暇之余阅读书籍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和致富知识技术。该乡在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精心打造民间文化艺术宣传队伍,培育发展个协文艺队、老年文艺队、狮灯队、龙灯队等队伍,引导他们宣扬积极向上、顺应时代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女子文艺队象洞乡女子文艺队成立于2004年,共有24名队员。文艺队员中大多数是年轻的个体户、企业主,她们白天忙做生意,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排练。为了购买演出服装,队员们就你300元、我500元地出钱。文艺队成立后,得到了象洞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每次举办文艺晚会,乡党委政府都为她们提供资金、策划方案、演出场地、晚会宣传等,同时还指定专人负责指导节目编排、节目宣传导向,确保节目质量等。象洞乡个协也给予文艺队极大支持,每逢有演出任务,会长钟宏太都要来帮忙;会员钟文洲负责给文艺队写相声、小品、三句半台词以及快板歌词等,他总是把文艺队的事放在第一位,无论生意多忙,他都要先把台词、歌词写完,以保证文艺队的演出所需。平时没有表演任务,文艺队员就跳舞自娱自乐,同时也教其他人跳交谊舞,既愉悦心情又锻炼身体。每逢重大节日,她们都要为周边群众送上一台丰盛的节日文艺大餐,表演的节目有舞蹈、歌曲、小品、相声、龙灯等。排练期间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候,由于观看演出的都是熟悉的街坊邻居,周边群众,因此,她们更觉得马虎不得,一招一式,互相指点,力求把最精彩的节目献给父老乡亲。文艺队在为老百姓送去欢歌笑语、温馨祝福的同时,更注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如快板《计划生育意义长》、小品《劝君莫去学赌博》等节目让群众更加深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如今,象洞乡女子文艺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大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她们不但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革命历史
象洞乡地处闽粤边上的上杭、武平、蕉岭、梅县四县边陲的武平县象洞乡,是武平人民革命的发源地、闽西人民革命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为20多年红旗不倒之乡。朱德、陈毅、粟裕、邓子恢、谭政、罗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历史的脚印。1927年10月,中共武平特别支部在这里诞生。从此,黑暗朦胧的山乡,点起了指路明灯。1928年初,洋贝首先建立党支部,接着官坑、光采(又称岗背)、连坊、东寨、太平坑等党支部也先后建立。同年成立中共象洞区委。全乡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组建农会,闹分公尝、退租谷、斗恶霸,革命烈火开始熊熊燃烧。1928年6月,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邓子恢来象洞指导工作。7月邓子恢担任中共闽西临时特委书记后,派特委委员蓝为龙到象洞指示革命斗争向周边扩展,随即调派负责同志和党员骨干练文澜、练宝桢、练世桢、练灿华、陈丹林等,上武北、进武西、往武东、入县城,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吸收党员,建立党组织,革命火种迅速在全县范围点燃。1928年11月,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在象洞张天堂村成立。会议决定:练文澜任书记,委员有张玉衡(涤心)、陈道、练宝桢、蓝为龙等。1929年,在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时,象洞人民举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暴动,打响了武平人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翻身了的象洞人民高举红旗,与帝国主义势力、封建势力、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英雄的象洞儿女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战斗在闽西各地,转战在闽粤赣边。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让后辈更了解历史,珍惜胜利来之不易,激励后辈在“两个先行区”建设和为武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更加奋发有为。该乡党委政府决定:着手兴建“武平临时县委”陈列室。同时,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搜集、整理历史文物资料,以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供人们参观学习。
下辖村庄
光彩村洋贝村东寨村官坑村沾洋村联坊村富岭村新岗村中段村芹礤村太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