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镇地图
五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2、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
概述:谷城县五山镇地处道教圣地武当山东南麓,与房县、丹江口市毗邻,是个一脚踏三县(市)的边陲山镇,因境内有云雾山、马鞍山、百日山、邱家山、李家山等五座大山而得名。面积250平方公里,辖20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西湾、黄山垭、昝家铺、熊家岗、黄峪铺、东湾、何家湾、四棵树、小星店、夏家寨、黄龙沟、九里岗。总人口3.5万人,其中农村总户数8384户,农业人口2.9万人。五山区位独特,跨谷、丹、房边境,襄渝铁路横贯东西,汉十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园林山镇精巧别致,千山万岭绿茶飘香,素有湖北名茶之乡和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美誉。十五期间,五山镇委镇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党委政府一班人立足传统产业的优势,与时俱进,正确谋划,结合镇情民意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那就是:立足“一个定位”,即“生态五山,文化之乡”的战略定位,建设生态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抓住“两条主线”,即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生态经济两条主线;实施“三大战略”,即生态立镇,工业兴镇,产业富镇战略;发展“四大经济”,即茶叶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农业经济,以电子产业为支撑的园区工业经济,以生态旅游为代表的新兴特色经济和以打工经济为骨干的外向型经济。由于思路明晰,路子正确,措施得力,这五年是五山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财政收入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0%、1.25倍和36%;五山山奇水美,乡土文化积淀厚重,生态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宜人,群体素质显著提升,民主管理不断推进。目前,全镇4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50%的农户有10万元以上的资产,6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70%以上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农用小汽车,80%以上的农户搬进小洋楼,90%以上的农户家通水泥路,95%以上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所有农户饮用干净卫生水。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堰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示范镇”,2006年五山玉皇剑再次夺得“湖北十大名茶”桂冠。人们看到的五山,乡村公路四通八达,茶叶基地规模成片,村庄整洁,山清水秀,充满活力而又恬静宜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茶乡,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在鄂西北的大山深处初步显现。
“五山模式”:近年来,谷城县五山镇镇委、镇政府把创建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的茶乡新镇作为统揽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农村的经济建设、环境改造与文明创建融为一体,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的有声有色。目前,全镇40%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50%的农户有10万元以上的资产,6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话、手机、有线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70%以上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农用小汽车,80%以上的农户搬进小洋楼,90%以上的农户通水泥路,95%以上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所有农户饮用干净卫生水。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堰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山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示范镇”。人们现在看到的五山,是精巧别致的园林城镇,四通八达的乡村道路,规模成片的茶叶基地,青山绿水的农村新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村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茶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俞书记等领导评价五山基本达到了“五个好”:生产发展好、生态环境好、生产设施配套好、人居环境好、社会事业发展好。被学者公认为“五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