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地图
武威市相关地区地图:
名优小吃
中秋大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端出来”,这端出的就是大月饼。凉州大月饼,除了千层饼变形的色泽花纹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爷天爷大大下,月饼蒸上车轮子大,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大的月饼,足有十来八公斤,像小汽车轮子似的。过了八月十五日,女婿携妻带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面提的大月饼,右面提的凉州酒。面皮子:酿皮子是面粉制的食品,色泽晶莹黄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细的长条状食品,再加上酱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盐等调料即可食用。其作法是将优质面粉加水和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称面筋,被分离出来以后另行放置。游离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将上面的清水倒去,再加入适量的食用碱,调成稀糊状,随即舀人大平底盘,中,上笼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极受人们喜爱,食用者非常普遍。在凉州城里,几乎每街都有卖的,为数亦不少。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酸辣凉爽,柔韧可口,是一种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食品。凉州还有一种“高担酿皮”,据说制作者过去在街头挑担出售,因其担子特别高而得名。高担酿皮的制作和普通酿皮稍有差异,主要是蒸制过程中不加入食碱,不提取面筋,所以,柔劲较强。另外,其成品色泽不是黄亮,而呈灰白。所用调料亦更精致而周全,有的在食用时还加入少许黄瓜丝或豆芽,因而在酿皮中独树一帜,被人们视为名品。
三套车:三套车是指茯茶、行面、腊肉三样食品,它们是组合起来,捆绑在一起卖的,如三驾马车一样,缺一不可。少了一样,便不完美。先说茯茶,一杯滚烫的茯茶,酸甜开胃,消渴解乏。这茶中有山楂、桂圆、红枣、枸杞、锁阳、葡萄干、核桃仁,经长时间的熬煮,喝前外加冰糖。茯茶的汤汁呈赭色,像红茶,像咖啡,更像葡萄酒。深沉中透出暖意,很有生气,也很诱人。尤其在哈气成霜的寒冬,有着强大的招徕性和亲和力。这茶随喝随续,任凭尽兴。二为行面,也叫饧面。将面加水揉匀后,让其「醒」半个小时。「行」据了解与分析应是「饧」的笔误。据字典解释,「饧」有使面团发软的意思。因「饧」相对冷僻,少用。在当地「饧」某重意义上与「醒」通用。待面「醒」后,经搓揉拉,便可成型。这面条可圆可扁,圆的筷子般粗细、扁的手指般宽窄。满满的一碗面条,浇上稠稠的卤汁,这卤是勾了芡的,厚实明亮。卤中有胡萝葡丝、芹菜丝、肉丁、肉片诸等配料,可谓内容丰富。这面滑爽筋道,既耐嚼,又熬饥。三为腊肉,这是用新鲜猪肉用老汤老卤,经文火长时焖制出来的。这肉色泽金黄,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至于腊肉分量的多少,肉块的大小厚薄,随顾客的心愿。一般腊肉随意地码放在盘中,撒上青椒丝、大葱丝、香菜丝算是点缀和调味。这种摆放不像豪华饭店那样过于严谨,讲究章法,它于随意中透出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这腊肉的口味既不齁人,也不寡淡。你可就着茶吃,也可拌在面里吃,悉听尊便。在武威,卖三套车的均同在一处,分门别类,单一经营。三样食品同时兼营的,几乎没有。这样的好处是精力集中,精益求精。事实上三者之间也形成了唇齿相依,兴衰与共的关系。
招商引资
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如今的武威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热潮,越来越浓的是创业兴业的氛围……近年来,我市积极拓宽招商引资视野,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努力打造招商平台,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招商工作。今年1至6月份,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3项,项目总投资254.19亿元,拟引进资金254.14亿元,比2010年同期拟引资金148.53亿元增加105.66亿元,同比增长71.14%。市上主要领导以站高看远谋发展、敢谋善断引项目、果敢顽强抓建设的创业精神,亲赴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交通厅等部门,争取相关政策和项目扶持;分管领导深入招商引资一线精心指导,解决存在问题;四大班子其他领导严格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全力以赴围绕项目抓落实;市直部门紧扣服务职能提效率,下移工作重心;各县区层层分解任务,签订目标责任,党政领导带队赴外招商洽谈。我市紧密跟踪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瞄准重点项目,紧盯重点企业,走出去洽谈,请进来考察,着力加大衔接洽谈力度。组织参加了西洽会,先后28次赴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新疆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在上海、无锡、溧阳等地举办3场专题推介会。邀请中国正国集团、浙江普信集团、江苏山田集团等重点企业和海南甘肃商会、甘肃江西商会的646名客商来武投资考察,洽谈对接正国集团100MW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及500兆瓦光伏组件制造、海南家轩武威汽车商贸配件城等重点项目138项。我市紧盯能源化工业、食品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和开发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市重点招商项目征集工作,征集各类项目300多个,调整充实了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库。各工业园区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项目入园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搭建招商平台,提升聚集能力,使招商引资工作热气腾腾,园区吸引项目和投资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1至6月份,新引进落户各工业园区的项目达50项,占全市新开工项目总数的64.94%。民族人口
截至2010年末,武威市总人口1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96万人。凉州区总人口102万人,民勤县总人口28万人,古浪县总人口40万人,天祝藏族自治县总人口22万人。武威市的土族主要集中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总11837人。武威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天祝藏族自称“华热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据藏族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俩,哥哥叫阿秀,弟弟称华秀,他们俩都是部落首领,由于遭受天灾人祸,他俩率领全部人马先后离开故乡,来到安多藏区下部宗喀北方一带,弟弟华秀带领的部落最后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华锐”。另据藏、汉文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崛起后很快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军团十分英勇善战,他们占领河西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由于未接到藏王允许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军变民,进入祁连山区,依靠自己的英勇顽强和勤劳智慧,终于在异常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从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由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此地多产人参果,即天祝藏族的渊源是吐蕃,而与古羌族已无多大关系。武威新城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连结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城市结构呈现为单中心的发展模式,老城区面临较大的开发压力,并且对于历史名城的保护不利。为此,我市于今年5月10日正式公布的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提出了城市发展思路: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城市跨杨家坝河向东发展,与武威工业园区及武南城区形成轴向发展,老城区与新城区相互协调、新城跳跃发展。开发建设分为三期:先期开发建设新区北区,中期开发建设新区中区,后期开发建设南区。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一个崭新的城市新区。今年以来,我市强化新城区建设力度,积极引入项目化管理念,把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突出项目建设管理,围绕项目明确任务,着力加快建设步伐,全面落实重点工作,市体育馆、市博物馆、市影剧院“三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据了解,截至目前,体育馆工程土方基础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人工挖扩孔试验桩已完工;四台工程塔吊已全部到位,并已安装了两台,工程木料和钢筋也已储备完毕。预计今年十月份将完成主体工程,下半年完成装修工程招投标工作。据悉,市体育馆于去年11月11日奠基开工,是体育中心的标志性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693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481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一层(局部二层),总高度26.3米,设观众席4944座,其中固定座位4154个,残疾人座位10个,活动座位780个。项目总投资约1.14亿元,主体工程造价5962万元,装修工程造价5437万元。场馆以“包容、和谐”为切入点,整个建筑平面接近一个圆形,是一座集综合比赛、大型演出、文化娱乐、展览集会、群众锻炼于一体化的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同时,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市博物馆建设项目自去年年底破土动工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60%,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并力争在10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着手博物馆的提升改造、三防工程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进展较为顺利。市影剧院建设项目现已完成施工图纸二次修改,建筑规模投资追加,并按要求重新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选址意见书、设计图纸审定等工作。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东跨西扩”和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步伐的城市建设战略目标。2009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新城区规划设计工作,规划局先后与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等多家省内外规划设计单位进行了洽谈,8月签订了城市设计,五凉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科技会展中心)设计合同,9月中旬进行第一次汇报,10月进行第二次汇报,确定了规划方案,12月16日第十次规委会议通过。2010年签订了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合同,并于同年8月完成。同年完成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馆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作。民俗文化
凉州舞狮:“狮”者势也。古时候官府衙门,寺庙厅堂,富门豪宅的门楼两侧都摆放石狮以示权贵势要,舞狮也在镇宅避邪的寓意中逐渐兴起。作为国内狮子舞先模的凉州麻狮舞在唐代最为盛行。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庆功祝捷都以舞狮助兴。那首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凉伎》早已将精彩的凉州麻狮舞描述得酣畅淋漓。凉州舞狮从装扮看,二人合扮为“太狮”,一人独扮属“少狮”。“狮”的制作工艺,也有独特之处--------“麻”狮子。狮身先用野生的麻皮经手工制成“合子布”作“皮”,再根据长短需要将麻皮染成金黄色、棕色、绿色等,经精心梳理后做成很细的丝而充当“毛”,然后戳、纳、引、栽在“皮”上。舞动时毛随风动、飘流自然,尽显狮之威武之气。表演时由多个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练一番流传在凉州的八步转、琵琶条子、定宋大刀等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后,随着助威的鞭炮声,和着轻重不一,急缓有别的狮舞鼓点,披红挂彩的引狮人手拿绣球,翻腾跌扑,引得狮子昂首出场。只见那狮子忽而翘首仰视、张牙舞爪,忽而低头回顾、振鬃奔突,忽而回首葡匐、翻腾戏嬉。间或穿插着舐毛、动睛、擦脚、抖身、洗耳等维妙维肖的动作,或立或卧、或扑或衔,仅一个逼真可爱的“开裆生仔”就足以引得观众拍手叫绝。舞狮表演绝妙惊险,除“滚木推磨”、“戏龙取水”、“燃爆喷火”、“滚绣球”外,当属“高台”狮子舞最为精彩。表演前用特制的长条板凳搭起约10米的塔状高台,舞狮者逐级而上,边上边舞,在绣球的引导下,时而纵跃、时而攀援、时而伏卧、时而翻转做出各种杂技表演中的惊险动作。尤其在塔顶更是惊险万份、扣人心弦。此时的舞人自然谨慎无比,在时缓时急的鼓声指挥下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达到手、眼、脚及身法变换的高度统一,辅以清亮的锣镲声烘托,整个场面气氛热烈,颇为壮观。若是多支舞狮队伍表演,文明的凉州舞狮人会主动谦让,要么让阵容较小者先行表演,要么按到场顺序轮番上阵、互相喝彩。凉州舞狮那光彩夺目的形象,镀金贴银的化妆和那雷霆万钧、翻江倒海的气势,驱瘟散疫、恭祝安康的寓意无不体现出古凉州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节社火:每年春节,在凉州大地上,传统的社火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庆的锣鼓,为城镇和乡村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流行于凉州的民间社火,阵容庞大,形式独特,装扮艳丽,表演精彩,引人入胜,风格鲜明,明显地保留了古典西凉乐舞的遗风。关于社火队的形成,凉州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齐国开战,楚庄王被围困在一座城里,突围不得。其时正逢春节,楚庄王苦思突围之策,终于计上心来,装扮成“春官老爷”,随从侍卫扮成执事跟班衙役,御林军扮成鼓子匠,王后嫔妃及宫娥彩女等扮成蜡花女,武将文臣等扮成金刚或罗汉,后随各色臣民百姓,最后由御医压阵。他们打开城门,敲锣打鼓从容而出。围城敌军见此阵势,以为是天兵天将下凡,纷纷围观看热闹,不予或忘记阻拦围攻,楚庄王因此得以脱险。从此,楚庄王为纪念这次脱险,就在每年春节按照以上规矩闹起了社火,其本人也被尊奉为社火队的祖师爷。凉州民间传统社火队的结构,一般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社火的前导部分。打头的是“春官老爷”,一般人都称之为“老爷”。“春官”是封建社会对礼部的别称,掌管礼仪、祭享、贡举、外交等职。闹社火一是在春天,二是文化活动,当属份内之事。“春官老爷”是社火队的总领队,担负着统领指挥整个社火队的重任。按照民间的传统习俗,“春官老爷”必须由当地辈份大且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者担任。因此,在社火队里扮演“春官老爷”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在闹社火前,社火会(民间又称元宵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推选“老爷”,然后由会长亲自将大红请帖郑重其事地送到入选人手中。入选人为表谦虚,必然略有一番推诿,而后答应下来。为了不负众望,入选“老爷”在接到请帖后还要有一番认真准备的过程。待到社火开闹时,每天早晨社火会的人要敲锣打鼓,燃放炮仗,前往请“老爷”。“老爷”装扮齐整,欣然就位,率领社火队,红红火火,走乡串户,正式开闹。每天闹完社火,社火会的人还要敲锣打鼓送“老爷”回家,“老爷”家要设宴款待。说起“春官老爷”的打扮,还有一定的讲究。古时候,“春官老爷”的服装是朝廷命官打扮,头戴乌纱帽,身穿红蟒袍,还坐一顶四人抬的官轿。清朝时候,则穿满清官员服装,坐七品官轿。民国时期,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架一付茶色墨镜,手执一把折扇或鹅毛扇。官轿前,排列着全套仪仗执事,左右护卫手执写有“回避”、“肃静”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字样的虎头牌。另外还有道锣、探马、报子、门子、衙役等一班人前拥后卫,俨然一派官员出巡的威仪。到后来,这些人员逐渐有所裁减,如轿子、马匹及仪仗执事等都不再出现了,但道锣、探马、报子、门子等依然如故。增加了“陪老爷”(一般由“春官老爷”的嫡亲兄弟担任)。“老爷”仍在社火队里享有绝对的权威。第二部分是鼓乐队,一般由大锣、大铙、大钹、铰子、长号、唢呐等组成。社火队行进表演时,配以锣鼓音乐,表演的人们按锣鼓音乐的节奏扭摆踏步,左右摇晃,显得十分热闹和谐。第三部分是天公和天母。天公天母的扮相是一对农家夫妇。天公扛着锄头,拿着木锨;天母提着蓝子,拿着笤帚。凉州民间传说天公天母是司农之神,专管人间耕作之事,象征着勤劳与智慧,他们行进之地,来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公与天母的表演动作十分逼真生动,天公挥锄耕作,握锨扬场;天母撒种扫地,送茶送饭。同时二人边唱边舞,真个是“夫唱妇随”。第四部分是腰鼓队和蜡花队。腰鼓队也叫鼓子队,打鼓人被称为鼓子匠。鼓子匠一般为古代武士打扮,身穿黑色双排扣武士装,足蹬长筒靴,头戴黑色英雄巾,上扎红绒花,各背一面羊皮鼓,双手执鼓锤,边行进边打鼓表演,动作粗犷有力。鼓子队的人数一般为8至16人,有些为32人甚至更多。蜡花队的人数与鼓子匠相同,身穿彩色女袄裙,一手拿一面手锣,一手执锣锤,锣锤上系一条长长的彩绸,敲起小锣,舞姿翩翩,彩绸飘飘,十分动人。队前有傻公子和丑婆子领头表演。傻公子和丑婆子的化妆和表演都非常滑稽可笑:傻公子一脸傻相,憨态可掬;丑婆子丑态百出,令人捧腹。他们相对扭舞打浑,为社火队增添了许多“笑料”。傻公子和丑婆子的表演是整个社火队里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特别是两队或多队社火相遇时,要展开对舞,互相迎接,以示礼貌。这时,傻公子和丑婆子便使出浑身解数,傻者愈傻,丑者愈丑,将各自的特点表达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赞不绝口。第五部分是和尚队,也叫大头队。和尚队一般穿僧衣戴僧帽,也有戴面具的。金刚穿武士装,戴头盔,手拿降魔杵、钢鞭、画戟等兵器,人数一般为8至10余人。表演时,和尚模仿十八罗汉各种神态的舞蹈,金刚作武术表演。第六部分是百色队。这是社火队里最随便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队。这一队由三教九流、七十二行各色人物组成,大部分扮成传统戏剧故事,如唐僧取经、白蛇传、桃园结义等。这一队的人数最多,大约在五六十人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以上。表演时,百色队在紧锣密鼓声中跑大场,有四门斗敌、五典坡、六月雪、七巧会、八阵图、九穿梭、十面埋伏、八角茴香、蒜瓣子、双龙会等很多花样,使观者眼花缭乱,赞叹不已。第七部分实际上只有一个人,这是一个贯穿全队、活跃全局的人物,即所谓的“膏药匠”。这个角色是游方郎中打扮,一手执蝇拂,一手摇串铃。他的主要职责是随时随地制止乱挤乱闹的人群,协调指挥各队表演,起着维护秩序和照料全局演出的作用。在新到一个表演场所,或在各种表演间隙中,“膏药匠”能即景生情地现编现唱“秧歌子”。“秧歌子”多为四句一首,内容大多为颂春节、贺太平、庆乔迁、祝长寿、恭喜发财等吉庆词语,但要唱得切合实际,具体生动,诙谐有趣。长于此道的人,往往妙语连珠,好曲连台,博得观众齐声喝彩。社火队中,“膏药匠”这个人物的出现,还有其讲究。据说,膏药是药物中的万应灵药,又名八面风。“膏药匠”是古代凉州民间对医生的代称。凉州王蛤蟆膏药非常有名,可能与此有关。因此,这个人物既有联络社火全局的职能,又象征着驱瘟散疫、促进健康的良好祝愿。
武威历史长河
重要历史事件:一、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打败了休屠、浑邪二王,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显示武功军威,武威由此得名。二、建兴四年(316),西晋亡,河西进入“五凉”割据时期。时中原大乱,惟河西独安,武威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形成辉煌的“五凉文化”。三、唐开元二年(714),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凉州大曲》于长安,受到唐玄宗极力赞赏,西凉乐舞成为大唐国乐。四、1028年,宋天圣六年,党项族占领凉州,沿置西凉府。1038年,李元昊称帝,称西夏。“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凉州由西夏统治190余年。五、1247年,西凉王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在武威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商谈”,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六、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50年5月,设立天祝自治县,1955年7月,改称天祝藏族县,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七、1958年10月,红崖山水库动工修建,1997年竣工。库存总容量9930万立方米,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八、1969年9月,雷台汉墓出土了铜奔马。1983年10月,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2002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将铜奔马复制品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九、1986年12月8日,武威市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十、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8月1日,武威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武威瑰宝述略:中国旅游标志之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名胜繁多,古迹遍地。自古以来,史书说其有“兵食恒足,战守多利,斗粟尺布,人不病饥”之誉;有“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之险要和繁荣。纵观武威五千年文明史,它不仅是“山开地辟结雄州”的军事重镇,还是“人烟扑地桑柘稠”的河西都会;不仅是“市廛人语殊方杂”的多民族聚居地,还是文人谋士冠盖荟萃之所,烈士武将耀武扬威之地。丝路漫漫,岁月悠悠。五千年的盛衰变迁给武威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众多的文化遗产向世人见证着武威上下五千年绵延更迭的民族奋斗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距今五千年前,武威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秦时期,武威为戎、翟、月氏、乌孙所居。秦汉之际,以大月氏为主。约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赶走大月氏,占据了河西走廊。西汉年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了解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元狩二年(前121)春,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将河西纳入了汉朝版图。为此,汉武帝将这块显示西汉武功军威的地方命名为“武威”,那时的武威在今民勤境内,今天的武威就是那时的姑臧。“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武威成了河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经过武威,大量的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如大宛的汗血马,西域的胡麻、蚕豆、核桃、苜蓿、葡萄、葱蒜等。经过武威,中原优秀的文化成果又源源不断地传入西方,为各国所融汇吸收,如天文学、医药学、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等。史书上说,“(时)姑臧(武威)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其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又说武威“汉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俗,贤于内郡。”武威,成了河西走廊的第一个交通重镇和商品集散之地。三国,凉州统领五郡。十六国时期,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都先后建都武威,加上汉族李暠建立的西凉,武威从此冠上了“五凉古都”的美誉。在五凉的140多年间,中原大乱,凉州独安,于是有了士大夫中“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之说,于是“中州避难来者日月相继”。中原人才来凉州避难,也为五凉效力,因而凉州人才济济,文化勃兴,胸襟开阔,兼收并蓄,并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凉文化”,孕育出了像著名诗人阴铿这样的杰出人才,以至于杜甫评价李白之诗时还说:“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隋唐时期,河西进入了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又一历史阶段。隋大业五年(609),隋炀帝西巡来到焉支山,时“高昌、伊吾西蕃胡二十七国,竭于道左。皆令佩金玉,被锦罽,焚香奏乐,歌声喧噪。复令武威、张掖仕女盛饰纵观,骑乘填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盛。”这是一次国力和经济的大检阅,同时也反映了凉州的兴盛。唐时的凉州很大气,透过“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吟唱,可见史不绝书的武威城在唐时有多么的繁华,以至于500年后的大诗人陆游也为之神往,吟出了“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的清词丽句。《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士沃物繁,而人富其地。”大唐高僧玄奘西天取经路过武威时,用“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描述边城凉州的繁华风貌。唐初,武威是唐朝统治河西乃至整个西域的基地,后期又是河西节度使驻地。宋朝的凉州,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国的辅郡。《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上说:“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辏交会,日有千数。”说明西夏的武威在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公元1206年,蒙古族部落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在斡滩河即位为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入西夏境内。7月,攻陷西凉府,凉州遂为元朝所统治,元封凉州的只必贴木儿为永昌王,降西凉府为州,在今凉州区永昌镇设永昌路。其时,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应元太子阔端之邀来凉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凉州会谈,结束了西藏几百年的混乱局面,促进了民族团结,实现了祖国统一。明洪武五年(1327),宋国公冯胜定河西,武威为明所有。为了抗击残元势力,宋朝大修武威城,使武威成了长安以西的第一名城和河西走廊的“金城汤池”。明废永昌路,设凉州卫,在河西实行军屯和民屯,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茶马互市,兴办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武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消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在河西的贺锦部,占领了河西。同治之前,武威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可谓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著名史学家张澍使是武威籍嘉庆翰林,他一生著作等身,内容涉及史学、金石学、姓氏学、敦煌学等领域,而“姓氏五书”尤为绝学。还有并称为武威四大名家的张美如、赵永章、陈之墉和牛鉴,他们为武威争了光,添了彩。清末至民国年间,武威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武威行政公署下辖武威县、古浪县、民勤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1986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01年8月,武威地区撤建为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撤建为凉州区。波澜起伏的武威史,孕育了瑰丽多彩的珍贵文物。截至目前,武威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多处。有馆藏文物4万多件,其中有国宝级文物16件;有古籍图书24193册,其它文物14000多件。它们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时代,以不同的形态见证着历史,显示着文化。——遗址墓葬遍布全市。突出的有武威皇娘娘台遗址、长城遗址、百塔寺遗址和磨嘴子墓群、旱滩坡墓群、南营青嘴湾吐谷浑墓群、西郊西夏墓群和五坝山墓群等。——古建筑蜚声中外。有陇右梵宫之冠——海藏寺,有陇右学宫之冠——文庙,有铜奔马出土地——雷台,有罗什卓锡处——鸠摩罗什寺,有开创凉州模式的“石窟之祖”——天梯山石窟,有“灵瑞”数起的前凉张氏宫殿遗址——大云寺,有民勤圣容寺,古浪财神阁,有天祝天堂寺、华藏寺等。——金石遗存不可多得。这里有闻名全国的西夏碑,有汉蒙文合璧的西宁王碑和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有前秦宋华墓表等众多珍贵的碑刻。——书画艺术珍品璀璨夺目。突出的有汉唐木雕、汉墓壁画、明清大家书画墨宝、民间水陆画等。此外,武威还有众多的简牍、瓷器、兵器、金器等珍奇瑰宝。逝者不可复,知者犹可追。现存的珍贵历史遗产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神奇地域的伟大历史;不可知的历史遗产激励着今人探幽历史,打捞历史;潜在的历史遗产敦促着人们更好地去书写历史,创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