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坝乡地图
向坝乡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发展
向坝乡位于大巴山腹地。西连陕西,南接神农架,左通川渝,下抵汉江,是省际边界乡。向坝乡版土面积113平方公里,辖9个村6195人。向坝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3℃,有天然氧吧之称。境内森林植被茂密,被列为省级生态乡。向坝不仅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古栈盐道及民间故事,还有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的庸巴文化——向坝民歌;乡内自然资源丰实,森林面积16万亩,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烤烟发展已成十堰市优质烟叶生产区,小药材已成为全县集中种植区。以“十巫”省级公路、“向桃”县级公路,乡内6条村级公路网四通八达,集镇建设以人文、生态为主的民居风格正在形成,配套建设日趋完善,中心福利院投入使用,广播电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覆盖向坝乡。向坝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明确以“追赶型”的方略加快向坝的发展,做到“五坚持”,确保“五实现”一是坚持争创“民歌乡”将民歌文化当成产业来抓,从而扩大知名度,实现“借船出海”;二是壮大民营经济倡导“抓发展不力是错,抓民营不够是过”的功过观念,形成聚精会神抓发展的氛围,实现“借风行船”;三是坚持大力发展烤烟、小药材为主的特色经济,力争依靠市场、信息和科学技术建成全市优质烟叶生产区,全县中药材种植区,实现“借鸡生蛋”;四是坚持抓“三德”、“四下村”、“倡五情”、“评六好”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德为梯”实现“借梯上楼”;五是依托生态文化优势,逐步做活做强生态文化经济,实现“借景生财”。使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人民安定和谐。已连续五年被县委、政府授予“文明乡镇”、“安全文明乡”,2004年被市委、政府授予“文明乡镇”,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乡”。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乡镇”,十堰市政府授予“信用乡镇”。向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政策开明,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向坝乡党委、政府衷心希望广交天下朋友,共同兴业,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建设
乡发挥民主决策作用,确立科学的发展观:思路决定出路。发展乡域经济首先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对向坝乡经济发展有一个科学的定位,要立足于本乡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脚踏实地的抓发展,而不能贪大求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为了理清发展思路,向坝乡组织了以“加快向坝的发展抓什么”为主题的大讨论,广泛听取县、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听取乡直部门和村干部的意见,听取外出打工返乡人士的意见,听取县直有关部门的意见,听取在向坝工作过的老同志的意见。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论证,确立了“文化名乡、民营活乡、产业强乡、环境靓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明确以“追赶型”的方略加快向坝的发展,做到“五坚持”,确保“五实现”。一是坚持将向坝民歌这一乡土文化当成产业来抓,着力打造“民歌之乡”。向坝民歌优美动人,地域特性明显,是三国古盐道交汇地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延续,经专家论证极具研究价值。因此向坝乡坚持积极申报向坝乡为“中国汉民族民歌乡”,扩大影响力,营造加快发展的人文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抢救这一被遗漏的、濒临灭绝的民间文化遗产,从而将向坝唱出竹溪,唱响中国,唱向世界,实现“借船出海”。二是全面贯彻《竹溪县委县政府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为向坝的“追赶型”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全体干部中,倡导“抓发展不力是错、抓民营不够是过”的功过观念,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人领办5—10户民营企业,做到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真诚服务,营造聚精会神抓发展的氛围,实现“借风行船”。三是坚持发挥向坝山林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小药材为主的特产经济,依靠市场、信息和科学技术建成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借鸡生蛋”。四是坚持抓“三德”、“四下村”、“倡五情”、“评六好”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三德”就是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抓“四下村”就是抓电影下村、农技下村、扶贫下村、普法下村;“倡五情”就是倡导夫妻恩爱情、父母养育情、姐妹手足情、婆媳体贴情、邻里互助情;“评六好”就是评出好邻里、好妯娌、好儿媳、好女婿、好夫妻、好公婆。这些活动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相结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德为梯”,实现“借梯上楼”。五是坚持生态立乡,依托省级生态乡、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和新建的十巫公路,进行整体规划,夯实基础,逐年做活做大做强旅游经济的文章,实现“借景生财”。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激活发展的改革观:乡镇领导机构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结合部,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组织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除了明确职能分工、健全运作机制外,重要的一点是要善于抓大事、办大事,突出党委执政的主导作用,保证辖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顺利通过省税改验收组的验收。向坝乡撤销了3个管理区,对原有的14个村、1个场、63个村民小组精简合并为11个村、43个村民小组,精简村组干部68人,共减少干部工资及费用6万元。二是村级债权债务化解工作进展顺利。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向坝乡11个村进行债权债务化解,共清理债权67万元、债务77万元。三是改制盘活现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对双河口、头道河两座乡办电站进行公开出售,一次性消化了2座电站260万元的债务,每年节省招待费6万元,增加税收7万元。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开发水电工业。聘请有关专家对境内的大河流域水能资源进行综合考察论证,初步规划新建电站7座、装机容量3.5万千瓦,总投资2.5亿元,电站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吸引外地客商投资80万元兴建起向坝加油站、投资80万元建设向坝汽车站、投资380万元建设天池山庄。引进客商投资100万元组建了向坝嵩珍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及批发部,半年产值经营额达到40万元。五是坚持把科技、教育、卫生、福利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农业生产的科技推广率达到90%。投资50万元其中争取捐资20万元,新建中心小学综合楼。投资35万元新建了福利院工程,对45名五保户、孤寡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
发挥整体引导作用,增强能动的服务观:向坝乡党委从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党员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三个党建工作重点,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事业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即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党的先进性教育和管理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从而实现带领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使乡镇党建工作不尚空谈,有抓手,群众得实惠。二是树立超前创新意识。坚持立足实际,敢破敢立,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不断超前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树立真诚服务群众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向坝乡从倡导“三员”(信息员、技术员、推销员)干部做起,狠抓转变部门作风,切实改变垂直部门与地方部门那种“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都管都不管现象。坚决做到该管的必管到位,并把每个单位的职能与向坝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实行量化、质化到实现责任目标的各个方面,签订便于结硬账又能兑硬现的岗位责任书,把部门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群众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