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宣城市地图 > 宣州区地图 >
向阳镇地图
向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情况

广汉市向阳镇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距广汉市区9公里,距成都市30公里,是德阳市的南大门,与成都市青白江区比邻。全镇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辖20个村,154个合作社,1个社区,1个居委会,总人口34545人,总耕地面积约3万亩。宝城铁路、成灌铁路、成绵高速公路、成德大件公路、广木公路横穿全镇,都江堰水系自流灌溉,沟渠遍及全境,交通方便,自然条件优越。镇内现有中学校2所,小学5所。有合格的镇卫生院2所,镇文化中心2个。1980年4月,向阳因在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恢复乡级建制而被誉为“中国第一乡”;1990年,又率先跨入全国百颗“中国乡镇之星”行列,是广汉市率先达到小康的乡镇之一。

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的发展观,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土、环保、文教、卫生、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通过全镇人民多年的共同努力,向阳镇先后荣获“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民政工作全优乡镇”、“四川省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四川省文化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出了浓厚的氛围。

经济发展

全镇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2公倾,其中水田528公倾。2003年,辖11个村民委员会,183个村民小组,有4303户17051人。国内生产总值3274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8302万元,总产值4576万元;完成特产税26.3万元,农业税22.7874万元,折征实物25.3193万公斤,地税22.76万元,国税1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95元,比上年增长7.97%。年内全镇完成粮食总播面积2475公倾,其中,水稻886公倾,玉米836公倾,豆类350公倾,薯类403公倾,粮食总产量达7021吨;完成退耕还林2044.7亩,发放生活补助费31796元,兑现退耕还林粮食476940斤;完成贫困村茅草屋改造200户,组织贫困人口劳务输出3000人次;加大力度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筹集资金17.5万元,兴建了林列、当明、林细、牛场、海洲、林潭六个村村委办公楼。2003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长抓毛竹与松树,短抓经济果木林”这一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使优质米、瓜果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的生产成为全镇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五大支柱产业。目前,全镇已形成规模的经营项目有:25000亩杉树、10000亩油桐、3000亩蔬菜、800亩西瓜、3000亩龙眼荔枝、2000亩大果山楂、20000亩板栗、400亩水产养殖、2500亩毛竹、2个万只养殖场、5个珍稀动物饲养场,种植有苍溪梨、无核黄皮果、杨梅、草梅、巨峰葡萄、罗汉果、胡柚、夏威夷糖桃、布朗李、奈李、云南石榴、核桃等名特优水果。利用库区淹没林木,引进外资860万元,创建了4个木材加工厂,8个石料场,3红砖厂。年内“三大纠纷”接案32件,调结32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协助县调处办调处“三大纠纷”12起;法庭接审案件47件,结案47件,结审率达100%。向阳镇是龙滩水电站库区移民重镇,全镇将有89.9%的良田、25%的旱地、58.5%的经济果木林被淹没,涉及搬迁人口9400多人,2004年4月底前需完成第一期搬迁人口4000多人,2008年底前需完成第二期搬迁5400多人。2003年,全面完成了375高程以下移民实物指标权属分解落实和公示工作,290以下各个移民安置点工程全面启动,除新集镇纳念点及八打点尚在平整地基外,其他各移民点已全部进入建房阶段。

简介

代码:220182108,面积287.04平方千米。人口51578人。镇政府驻东中央堡。辖八户、向阳、长岗、齐乡、万宝、富合、横道、万合、一统、中合、泉草、复兴、小兴共13个村等。取吉祥之意得名。清初禁垦区,康熙年间开发。中华民国时设向阳警察署,属二区所辖。日伪统治时期为向阳村,管辖10个屯。1949年设向阳区,1956年置向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4年建镇。

气候资源

向阳镇地势属半丘陵地区,多黄土坡地,仅有少量低洼平坦黑土地块。全镇大至呈西高、东低地势,属大陆性中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短暂炎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3、9℃,平均降水量590毫米,无霜期136天左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向阳镇资源丰富“三道河”由南向北流经境内,辖区内有拦河水库一座,小型水库一座,有林地2743公顷,其中农田防护林1219公顷,荒山荒地1524公顷,林木蓄积242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4%。科铁、榆五公路纵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向阳镇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大豆、高梁、杂粮和薯类,新经济组织创新实现14个,其中专业协会9个,涉及1000户,各类合作社5个,涉及620户。

农业工作

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对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运、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武装、社会化服务。现已形成以青水屋为龙头的蔬菜生产基地,以米老头食品公司、天马罐头食品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以江南村牛市为龙头的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以四川路桥绿化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花木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2006年全镇实现农业增加值11092万元,农民纯收入430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