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电子地图 > 丰都县地图 >
兴义镇地图
兴义镇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兴义镇四条措施狠抓劳务经济为培育壮大劳务经济新产业,全面加快农民增收致富进程,2008年兴义镇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健全组织,强化保障。成立了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常设办事机构劳务开发办公室,抽出2名行政职工常年负责劳动力输出转移。同时,配备了专门的办公室、电脑、宽带信息网络等办公设备,将办公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已落实专项经费5万元。二是立足品牌,加强培训。依托镇移民致富学校和三峡技校、丰都县职教中心、万兴绢纺厂,着力培训果树花卉种植、蚕桑饲养、丝绸纺织缝纫等技术工种。2007年,全镇共有500多人参加了职业技能短期培训。三是构建网络,拓宽渠道。在巩固浙江湖州、河北秦皇岛等现有定点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2008年新开辟了新疆、东北、上海三大劳务输出基地,上半年新增定单输出技术工210人。四是为民爱民,落实优惠。就业转移短期培训,一律实行免费培训;在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移民子女,每年补助学杂费2000元;对就读中职学校的建卡贫困户子女,政府每年补助500元。凡参与政府统一组织外出务工,适当补助交通费。

乡镇活动

2008年9月26日上午,兴义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机关、村社干部、中学部分学生以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约500人,种下桉树苗1000多株。此次植树活动,是在县委、县政府开展森林工程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得到了兴义镇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一是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植树活动相关事宜;二是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三是做好准备工作,划定活动区域,准备好锄头、铁铲、水桶等工具;四是搞好宣传动员,制定了宣传标语,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活动。在植树活动现场,全体参与活动的人员一起热情高涨地挥锨培土,不一会就把1000多株桉树种好。为确保此次植树活动不走过场,出实效,镇领导不时检查所挖的树坑是否符合标准,培土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种下一棵,成活一棵,把“开发致富之山,打造宜居之城”这个活动主题融入活动之中。

计生工作

2008年来,四川新津县兴义镇针对兴义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实际,积极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规范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管理,使兴义镇计生重点工作进展有序,取得了好的效果。一是出台了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文件下发到各村及相关部门,并组织、协调和监督镇社事办、计生服务站、卫生院等部门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的规章制度,督促其落实。二是制定了整顿计划生育后进村实施方案,指导并促进后进村转化。同时,组成干部工作组,进驻后进村,与村干部一道,共同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改变落后面貌,并制定了一系列奖惩办法,促进整改步伐,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三是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违规、失职行为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处分,并追究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成立了“关爱女孩行动”指导小组,加强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观念,给只有女孩的家庭落实优惠和奖励政策,并开展助贫帮困活动,使出生婴儿性别比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五是加强计生业务培训工作。制定了计划生育培训规划,结合兴义镇实际,确定每一季度的培训内容、要求及重点,严格按规划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旅游景点

1、仙鹤森林公园斑竹林,地处羊马河畔,距县城9公里,距镇政府驻地0.5公里。斑竹林植造于清代乾隆末年(公元1760年),现占地面积50余亩。林中竹木茂盛,斑竹、楠竹密布,内有众多树龄上百年参天的“活化石”--国家珍稀保护树种银杏。每年盛夏,遮天蔽日的竹木,为大批国家珍稀保护鸟类诸如鹭鸶、黄鹤、白鹤、斑鸠、大雁等在此筑巢繁殖提供了条件。每至黄错尤以鹭鸶、白鹤为主的成千上万的候鸟,栖息于树梢,婉转啼鸣,姿态万千,景象尤为壮观。仙鹤森林公园由此而得名,并被批准为唯一市级森林公园。2、先主祠:先主祠距县城10公里,相传为蜀汉先主刘备祈雨处,后人建庙以祀,称先主祠。清康、乾年间多次培修。每年正月二十至二十二日为庙会期,庙会期间川内香客云集此处,各地歌舞团、马戏团纷纷来献艺献技,整个行主祠方圆数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会期日人流量达2万人次以上。

城镇建设

新津县兴义镇位于成都市西南远郊,幅员面积39.32平方公里,辖12村(社区)、总人口3.4万(其中农业人口3.1万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建设滞后,属于典型的纯农业乡镇。近年来,兴义镇按照全市"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市级重点镇、县级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示范镇、纯农业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镇、全县统筹城乡"整镇推进"试点镇以及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契机,充分盘点自有资源特质,以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为工作指导,以"规划引领、市场运作"为工作思路,着力规划和产业发展,科学定位"半岛田园水乡·有机生态小镇",引进社会资金全域参与统筹城乡建设。目前,该镇的现代田园城镇发展图景已初现雏形,为全市纯农乡镇实现包容性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实践之路。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其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全面了解。一是创新思路,在组建上出实招。镇党委按照党章规定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依托产业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致富技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产业党支部。全镇现有43个产业党支部,分布15个村,主要围绕特色产业,包括龙眼、柑桔、蚕桑、渔业等产业,大部分农村党员都已加入到产业党支部。二是加强管理,在培训上做文章。产业党支部建立后,各村切实规范了产业党支部的日常管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召开组织生活、阅览图书、专家讲课、远程教育等形式认真组织党员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致富本领。2008年全镇产业党支部共组织各类培训460余次,参与培训的党员3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技术型党员骨干。三是开拓市场,在发展上动脑筋。其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义镇2007年已组建专业合作社26个,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多服务。其二加大与重点企业合作力度。兴义镇各大产业支部分别已与三峡建设集团、丝绸公司、重庆家乐福超市合作,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带动产业蓬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其三注重产品提档升级。2008年,金藤合作社出资几万元设计制作了精致的龙眼包装盒,征集了龙眼商标,提升了龙眼的市场形象,增强了龙眼的知名度,提高了龙眼的附加值,同时也增加了果农和会员的实际收入。通过产业支部的带动发展,使得兴义镇农民年均增加收入200元以上。

乡村文化

一是“学习进农家”。镇党委、政府帮助全镇10个村建立农家书屋,并出资购进3000余册具有实用价值的图书,免费提供群众借阅,并定期组织农民阅读学习;二是“文明进农家”。依托村文化活动室,以“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开展各种老年坝坝舞等各类文艺活动,通过真人真事,宣传树立先进典型,并定期开展评选“文明户”、“好婆媳”、等活动,展示农家新生活;三是“科技进农家”。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向农民发布各类致富信息2000余条,定期开展新型农民技术培训,2008年以来培训新型农民420余人,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和外出务工的本领;四是“法律进农家”。在农闲时节开展法制下乡活动,组织群众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各种文艺活动宣传法律知识,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