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镇地图
新集镇相关地区地图:
二、产业结构概况和经济发展状况
新集镇按照“政府规划,科技先进,产业集聚,标准生产,品牌经营”的思路,以园区建设开发作为载体,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块状经济,优化全镇农业区域布局。1、园区化建设现状。西新庄的设施蔬菜,吴家坨的特色林果,马踏店的珍稀动物养殖以及遍布全镇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的地产生猪,在全县已小有名气。多年来,在农业方面的人力、财力、智力积淀,已使我们具备了率先发展的条件,因此,我们的工作以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结合我镇农业现状,因地制宜,重点指导,突出发展;首先,确定了沿滦河和沿刘石公路两条经济带的开发思路,在沿河滩涂一线说涉及的12个村,开发20000亩滩涂资源,使闲置多年的荒滩,变成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在沿刘石公路一线所涉及的13个行政村走市场带基地的路子,依托新集蔬菜批发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带动设施蔬菜的种植完成沿路地区日光温室走廊的建设工程,使其成为面对京、津和东北地区较为固定的蔬菜供应基地,经过一年的建设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3000亩,可实现农业产值增值250万元;其次,根据我镇的不同区位特点,规划建设五个农业示范园区:(1)东北部地区以西新庄至裴各庄为中心,建设设施蔬菜园区,实现农业的大投入、大产出。在小营村和新庄村分别投资200万元和100万元建立了绿色蔬菜示范园区。(2)南部地区以吴家坨、东佃为中心,规划建设施林果示范园区,以此带动本镇特色林果业的发展。目前,该园区实现特色林果面积3000亩。(3)中部沙带地区在种植业以外搞调整,以马踏店、冯庄为中心建设珍稀动物养殖示范园区。该园区各种珍稀动物存栏达到了50万只。投资200万元对高庄村进行了沙地改造工程。(4)西部地区以崖上一、二村为中心,投资100万元建设了生态示范园区。这一新建园区规模在千亩以上,将扩造为精品园区,使之不断上档次上水平。(5)西北部地区原大周庄乡各村建设了以拱棚蔬菜为重点的粮菜套种示范园区。2、园区扩展规划。为促进新集镇的全面发展,立足新集镇区域优势特点,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再规划开发两个园区,一为马踏店村北的工业园区,一为高庄村北的畜牧养殖园区。过对上述两条经济线的开发和七个示范园区的建设,来带动全镇42个村的农业结构实现宏观与微观上的调整,使全镇农业形成了特色不同的功能区,一区一品,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区位或资源优势
新集镇地形呈半山半川分布,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4.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658米,兰郎公路从镇中东西贯穿,交通便利。全镇耕地面积19876亩,其中水浇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6%,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洋芋、蚕豆、油菜等农作物和少量的花卉,粮食亩产265公斤,畜牧业以家庭养殖为主,主要生产牛奶、商品猪、牛、羊、鸡,年生产和出售各类肉类520吨。根据临夏县“南电北水”开发战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大夏河流经的优势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对大夏河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投资1475万元的新集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营,古城电站正在建设。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组织实施了金水小区开发建设,筹措资金3亿元,建成金水花园、金成山庄、京九嘉园、金河佳居等新颖别致的欧式别墅约千套,并探索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施工、组团式开发、集约化管理”的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实施街道、公共场所、庭院、山区绿化,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均绿地面积13.7m,河流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继续保持“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成果。
重点项目
千头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和外地客商合作,在该镇建立一处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带动全镇畜牧养殖业,实现全镇奶牛养殖数量1500头,实现畜牧强镇。小城镇开发。对老市区进行整顿,使市场美化,建2000平方米商贸楼一座,凤舞标识一处。规划好开发带,为建设文明生态镇奠定基础。
基本情况
新集镇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古称永成集,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位于南京市北郊,六合区西南端,南与浦口区隔马汊河相望,西与安徽来安隔滁河相望,东南与六合经济开发区、原大厂地区相临,南、西、北三面为马汊河、滁河环绕。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2万人。宁启铁路、宁淮、宁蚌高速公路、西气东输、石油管道和江北500kv变电站等重点工程穿镇而过。新集具有离江南主城区较近、离重点园区较近的区位优势、公路、铁路、航道和管道运输等方式齐全的交通优势、三面环水,一面是森林的生态优势,拥有相当数量以及6万多亩耕地,3万多亩水面,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特色农副产品有:西瓜、挂胚鸭、卤牛肉、葡萄、草莓等。2006年被评为省级平安乡镇,市级“‘十五’期间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市“农民增收杯铜杯”。现与新集镇并入龙池街道成立为龙池街道。
一、基本情况
新集镇是兰郎文明线上的一个重要集镇,距临夏市15公里,镇域面积35.5平方公里。现辖夹塘、新集、古城、苗家、苏山、赵山、赵牌、寺湾、杨坪9个行政村,103个社,4350户、210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93人,农业人口20200人,2006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1923.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