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甘肃省电子地图 > 临夏州地图 > 临夏县地图 >
榆林乡地图
榆林乡相关地区地图:

榆林乡机构基本介绍及职责:

中共榆林乡委员会榆林乡人民政府,直属于许昌县委、县政府,正科级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现核定行政编制33名,离退休工作人员3名,工勤人员编制4名,实有人员35名。设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1名,党委副书记2名(其中一名乡长兼任)、乡长1名,纪检书记1名、党委委员2名、副乡长3名、综治办副主任1名、副科级组织员1名、武装部长1名。下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三个正股级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0名,下设四个中心,一个所,即:农业服务中心、村镇建设发展中心、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社会劳动保障所、五个正股级单位。

榆林乡农业特产

榆林乡“小籽白”花生:籽粒饱满、果皮白净、入口无渣、酥香可口……提起榆林花生,尤其是“小籽白”,许昌是无人不知。每逢秋末花生收获,适宜花生生长的黄沙土田里,满是许昌县榆林乡的农民——手持抓钩、铁锹等工具,不急不忙地收获着花生。拔起一棵,轻轻一抖,饱满的花生很是喜人。花生晒干后,四面八方的商贩会来收购,几个月便抢购一空。这些花生中,适宜榨油的被榨油,适宜干炒的被干炒,临近春节时基本上就断货了。如今,榆林乡的花生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亩产六七百斤,适宜做炒货的约5000亩,但限于对土质的特殊要求,很难再扩大规模。花生一收获,各地的商贩便会前来收购,根本不愁销路。然而,一个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既然榆林花生这么好,为什么仅在许昌有名气呢?作为地方的土特产品,难道就不能走出去吗?近日,带着相关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黄沙土适宜生长,榆林花生颇受青睐,许昌县榆林乡位于许昌市区西南13公里处,东接蒋李集镇,北连长村张乡,西与襄城县为邻,南与临颍县接壤,水资源丰富。全乡总面积73.7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17.4公顷。2009年3月,许昌县被省农业厅批准列入全国花生高产项目县。“大部分花生都是在麦垄中套种的。小麦发黄时开始播种,收割后花生长出地面。经过约4个月的生长,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收获花生!”11月16日上午,许昌县榆林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朱胜利介绍,榆林乡的花生有名气,主要是由于该乡水土和气候适宜花生生长。这里的土为黄沙土,最适宜花生生长。这里的花生籽粒饱满,而且非常干净,收获时随手拔起轻轻一抖,花生壳上基本不带土。在榆林乡经营种子公司的朱建设介绍,该乡东榆林村、西榆林村、店后李村、大岗李村、阮王村、胡庄村6个村均享受国家粮油倍增计划——种植花生所需的种子、农药、化肥全部由国家提供,不用农民掏腰包。这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便于花生的统一收购和销售,今年5月份,东榆林村的杜凤玲、朱建设、朱建伟等人联合村里的种植大户和能手,成立了许昌县绿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天能收购一两千斤,再有一个月基本上就收不到了。截至目前大概收购了10万斤!”朱胜利说,合作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比较喜人的。●加工方式单一,大多为传统的沙炒,每逢花生收获季节,这里的人们普遍采用人工拔收、刨收或犁收。花生就地晾晒,晒到摇动有响声时,运回场院垛起来,果实朝外,继续风干。约30天,待充分干燥后摘果,去除秕果,再充分晾晒,便可入库储藏。此时,四面八方的商贩便会云集至此进行收购。商贩将花生送至炒货作坊,让其代加工。11月16日,在该乡东榆林村朱惠民家,记者看到,一个2米多高的炉子内,炒货机不停地翻滚着,熟透的花生纷纷被甩出来。朱惠民的妻子李建萍一会儿将花生秧放入炉膛内烧火,一会儿起身收拾滚落在地上的花生。飞扬的尘灰落在她的脸上、头上。“哎呀,这活儿脏着呢!”李建萍不好意思地说。这样一锅能炒200斤花生,半个小时炒一锅。经过初炒的花生还需要再放入清粮机内筛选。随着马达声的响起,饱满的花生和干瘪瘦小的花生开始“分家”。同时,两名工人忙着拣其中的杂物,再将花生分装到鱼皮布袋中过秤。“不赚啥钱,就挣个辛苦费!”朱惠民说,他从事炒货行业已有16年了,一斤也就一两角钱的利润,大都是替别人加工的。他们乡像他一样从事炒货行业的有八九户。“榆林花生的确好吃,得好好宣传一下!”朱惠民说,榆林花生每年基本上都在市区销售,销往外地的并不多,所以出现了许昌榆林花生在外地知名度不高的现象。●街头商贩兜售的“小籽白”,很多是假的,初冬时节,各种炒货纷纷上市,市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卖花生的小贩。他们有不少打着“榆林花生”的招牌,令人真假难辨。“目前,榆林乡大部分花生都是远杂9102、海花系列。‘小籽白’虽然好吃,但由于个头小、产量低,几乎被淘汰了!”朱胜利说,有的花生适合榨油,有的花生则适宜干炒。“‘小籽白’也有,不过很少,所以市面上很多打着‘榆林小籽白’牌子的花生是假的!”朱胜利说。“正宗的榆林花生从外观上看和外地的花生区别不大,主要是味道不同。”朱胜利介绍,榆林花生壳很薄,吃起来果仁焦酥,嚼起来酥得像面一样,后味发甜;而非榆林花生吃起来味道没这么好。“街头不少商贩出售的所谓榆林花生其实都是信阳花生。因为榆林花生价格稍高,这样可以多赚钱。”据知情人士透露,像山东、安徽等地的花生不仅实现了产业化,而且口味丰富。但榆林花生固守干炒这一种加工模式,比较单一。“小籽白”产量不高,逐渐被农户淘汰。而新的品种市场认知度不高,榆林花生知名度也提不上去。●市场上,花生深加工品种五花八门,在市区劳动路一家综合性超市里,记者看到摆放在货架上的花生被作为休闲食品售卖。酒鬼花生、麻辣花生、芥末花生、五香烤花生、香焖花生……品种繁多。遗憾的是,记者没看见本土的榆林花生。100克装的芥末花生售价3.8元钱,这样算起来一斤花生的价格为19元钱,是榆林花生目前价格的3倍多。此外,花生还被作为辅料,如花生酱、糖果糕点等的点缀物,附加值同样很可观。榆林花生口感好,市民也喜欢吃,为什么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呢?,“榆林花生没有形成产业链,依然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上。每年秋收过后,榆林花生在市场上销售3个月左右,便缺货了。榆林花生缺乏大型加工企业和叫得响的商标。只有许昌人知道榆林花生,这远远不够。这么好的东西,应该把它做大做强!”市区万邦炒货总经理李邵立认为,榆林花生要做大做强,必须坚持走出去的思想,学习外地成熟的开发经营理念,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多口味的产品,创造出行业内叫得响的品牌。●要想真正做到有特色,可借助农产品标志保护,禹州粉条、许昌腐竹、长葛蜂蜜等,这些同样是我市的特产,在国内已有了名气。榆林花生难道就叫不响吗?这么好的特色农产品难道就没有人将其做大做强,让其走出许昌乃至河南吗?,2008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指出:“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地理标志的技术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与检测体系。普查地理标志资源,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实现这样的转化,必须加大宣传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力度,增加其美誉度、知名度和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地方政府还要加大投入力度,从注册保护、投融资支持到市场体系建设等,给予重中之重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保证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在许昌榆林经济开发区内,有一个规模并不算大的公司,名叫“许昌稼昌农副产品深加工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成立于2010年8月份。该公司董事长贾朝平就在努力做着这样的事。“榆林不仅花生好,小米也是一大特色!”11月24日,在该公司加工车间,贾朝平指着面前经过包装的榆林花生、小米、绿豆等农产品说,“做企业刚开始很难,必须严把产品质量关,这样才能慢慢把它推销出去。”,贾朝平说,特色农产品必须借助农产品标志保护,注册相应的商标,打出自己的品牌。他所走的路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产品定位是“绿色、营养、健康”。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目前销售情况还比较乐观。“现在花生的包装有普通包装、真空包装。下一步我们准备开发五香花生、椒盐花生等品种。不光是花生,我们针对粗粮市场推出了很多产品!”贾朝平说,他之所以想做这件事,就是想把许昌本地的特色农产品的牌子打出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贾朝平说,他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榆林花生飘香更远。许昌榆林花生要走的路,还很长……

榆林乡颍河生态休闲旅游

榆林乡南湾湖:榆林乡南湾湖位于许昌市区西南榆林乡的村庄、姚湾、西岭山村,位于许昌西南的颖河东岸,距许昌南环八公里,县乡级公路村村通达,许平南高速横穿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良好,民风淳朴。这里的农民长期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加之在杜庄、姚湾、西岭王村之间,因颖河早年多次泛滥,造成近600亩面积的荒滩沙地长期荒芜,部分不法村民为了从中受益,挖土取少赚取蝇头小利,久面久之,颖河水渗透过来,这里已形成一片湖泊。目前,因过分取沙,水面面积在逐步扩大,已经威胁到许平南高速和颖河堤坝的安全,东边的可耕地也在被逐步吞噬着。为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许昌,造福当地百姓,许昌南湾湖生态苑服务有限公司,把这个荒滩立项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南湾湖”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这一带进行环境绿化发行和特色种养殖项目开发,走公司加农户、品牌经营管理的路子建设立体生态园,达到四季有花看,四季有果摘,创造宜居环境,利国利民。

教育事业:

许昌县榆林乡第一中学学校地址为河南省许昌县榆林乡,是属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普通中学学校,我校主要的教学范围是普通中学,学校邮编:411023区号:0374,欢迎大家来许昌县榆林乡第一中学参观访问交流学习!,许昌县榆林乡第二中学学校地址为河南省许昌县榆林乡,是属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普通中学学校,我校主要的教学范围是普通中学,学校邮编:411023区号:0374,欢迎大家来许昌县榆林乡第二中学参观访问交流学习!

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介绍

(1)党政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党委、政府机关文秘、信访、党务、行政事务等项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抓好乡干部职工的考勤、人事、老干部管理工作;搞好机关的后勤服务工作;负责乡组织、宣传、纪检、人大、政协、统战、工会、妇联、武装部等项工作。(2)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职责:负责本乡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负责本乡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及对内对外贸易、科技、审计等项工作。(3)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职责:(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职责:负责全乡教育、财政、民政、计生、卫生、统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工作。(4)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宣传、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有关农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做好农村、农技、水利、林业、畜牧等项工作。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及各种资源的保护,对农民进行指导、培训,收集推广传递农业科技信息,承担农业机械的统计、人员培训、技术检测、维护修理和水政、渔政、林果、畜牧业生产经营、保护运输等社会化服务工作;承担国家指令性的畜禽疫病防治、检疫、监督任务。(5)乡村建设发展中心职责:贯彻上级关于村镇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土地管理使用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制定村镇发展规划,做好环境保护工作。(6)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法规,宣传人口理论、避孕、节育、保健和优生优育等科学知识,承担育龄夫妇避孕、节育、保健和优生等技术服务;管理发放避孕药具并进行使用技术指导、计划生产资料收集及统计工作,对村、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7)乡文化服务中心工作职责: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对广大群众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传授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搜集、整理、保护民族和民间文化遗产。配合有关部门对当地文化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做好文物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举办本乡的广播节目;配合当地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工作。(8)乡社会劳动保障所工作职责: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辖区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情况档案和数据库,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就为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组织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引导其合理、有序的劳务输出和回归创业;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落实再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监督检查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接收管理辖区退休人员,开展领取养老保险金资格认证等工作;承办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园区基础设施情况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000亩。目前,已开发面积600亩。3.5万伏变电站和工业区高压专线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电话程控化装置与移动、联通的使用改善了工业园区通讯条件,有线电视的安装,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窗口。工业园区治安室的设立,为企业环境的安定提供了有效保障。

乡镇民生新闻:

千村植保榆林店的项目启动大会胜利召开:2009年8月15日由许昌营运中心精心策划、筹备组织的千村植保榆林店的项目启动大会胜利召开了。到会的工作人员和农民朋友进行了心与心、面对面的交流,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参加启动大会的农民朋友来自榆林乡的五个村,超过200多人,炎炎的夏日难挡农民朋友们的浓浓的热情,会场座无虚席。在会议中,首先由千村植保许昌营运中心负责人安建鸣先生和榆林店店长胡殿勋先生发表了讲话,向大家介绍了千村植保,传达了对大家到来的谢意,并表示千村植保将持续长久的为农民朋友提供农技服务和农产品服务,为农民朋友的增产做好保驾护航工作;接下来,由焦海明老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千村植保的惠农、利农的各个细则;最后由农业专家安老师现场为农业生产的难题做了讲解,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这次榆林店启动大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千村的品牌走进了榆林乡的千家万户,为千村植保在许昌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给榆林乡移民新村喜迎国庆表演:9月28日,在河南省许昌县榆林乡姬营移民新村,来自许昌市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为村民表演舞狮。当日,为喜迎国庆中秋“双节”的来临,河南省许昌市民间艺术团来到南水北调移民新村——许昌县榆林乡姬营村举行“迎国庆,庆团圆”慰问演出活动,祝福村民在新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国庆及中秋佳节。
榆林乡民建烈士纪念碑开建:11月8日上午,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凝聚着许昌县榆林乡6位退休老人心血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终于在榆林乡一中院内奠基并开工建设。这座碑身高9.1米、基座高1.8米的纪念碑主体工程预计11月30日前竣工。明年清明节,附近群众和学生即可到此缅怀革命先烈。按照工程规划设计,该革命烈士纪念碑高9.1米、宽1.5米,基座高1.8米,碑身材质为钢筋混凝土,外用大理石贴面,基座用钢筋混凝土网做基础。续建工程包括4间革命烈士纪念展览馆、四周篱笆墙、400平方米的硬化展览区、四周的四季常绿花草装饰。据悉,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就在榆林乡这片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他们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唤醒了刘昭平、萧朝(晁国庆)、李明灿、刘书山、姬顺福、姬丙炎等榆林乡一大批有识之士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此,2008年年底,河南省民政厅授予榆林乡“革命老区乡镇”称号。得知这一消息,榆林乡的朱清安、刘玉亭、魏伍欣、王国卿、赵林广、朱清志6位离退休老人兴奋不已。为把榆林乡诸多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他们历时近半年实地考察,查阅文史资料,经5次修改,最终整理出《革命先驱溯源》。随后,6位老人又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榆林这块革命热土上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也为榆林乡建设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好地教育一代代年轻人。6位退休老干部的想法得到榆林乡党委、乡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成和大力支持,他们纷纷捐钱捐物,为建革命烈士纪念碑贡献自己的力量。许昌市老促会和许昌县老促会也鼎力相助。6位老人最终筹到资金可以开工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6位老干部退而不休,为榆林乡办了一件大好事。”在奠基仪式上,榆林乡党委副书记许三保说,下一步,他们要协调施工单位把这项凝聚6位老干部和全乡近6万群众心血的工程建设好。参加奠基仪式的许昌县老促会会长王德成说,6位退休老干部时刻关心老区的建设,筹资建造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教育后人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他非常感动。同时,王德成表示,许昌县老促会以后也会加大力度支持老区建设,使许昌县革命老区的建设跟上全市发展的步伐。
感动事迹
六位老人公益事越做越大:奔波一年,建起全国第一座乡镇级革命烈士纪念碑;紧扣时代精神,巡回宣讲《八荣八耻》……许昌县榆林乡6位老人退休后,公益事业越做越大。●6位老人爱上“公益”,12月2日,许昌县榆林乡一中,朱清治和两位老搭档朱清安、刘玉亭,带着他们自己制作的《24勤学》,利用课间时间向学生们宣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我们跟这几位爷爷可熟悉了,校园西南角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他们建的。”该校八年级学生王艳说。75岁的朱清安说,经常跟他们一起做公益事业的还有赵林广、桓建光、黄国恩。榆林乡政府的一名负责人说,这6位老人做的公益事业很广泛,他们紧扣时代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搞一些活动。2008年宣传《八荣八耻》,去年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今年宣传《24勤学》。●奔波一年建烈士纪念碑,朱清安说,2008年的一天,他无意中获悉榆林乡是“革命老区乡镇”,历史上曾涌现一批革命烈士。“但今天的青少年却对此了解不多”。2008年5月,在一次老干部聚会上,朱清安提议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革命先烈建碑立传,激励广大青少年奋发图强。他的建议得到了其他5位老干部的肯定。说干就干,他们自己捐出一部分钱后,就到社会上募捐,6位老人共募捐17万多元。2009年4月,榆林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在该乡一中落成。据了解,这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乡镇级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白发组合”想老有所为,这6位老人年龄不一、性格各异,却在离退休后因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成为乡邻尊敬、学生欢迎的白发组合。桓建光在6位老人中“最年轻”,今年66岁。朱清安,今年75岁,退休前是榆林乡副乡长。“就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家乡办点儿事”。朱清治今年75岁,是名退休教师。朱清治说,他不想在无所事事中消磨掉晚年。刘玉亭今年68岁,他说:“人这一辈子很短,能多做点儿事就多做点儿。”,赵林广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今年84岁。小时因家里穷,想上学没条件。“我希望子孙后代珍惜大好时光,多学点文化”。黄国恩今年76岁。他说:“只要还跑得动,我就会一直忙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