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省电子地图 > 南昌市地图 > 新建县地图 >
西山镇地图
西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4、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

西山镇位于从江县的东南部,距县城28公里,东与广西融水县交界,南接翠里乡、斗里乡、西与雍里乡毗邻,北与广西三江县梅林乡相依。西山镇地处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东南高、西北低。镇内最低海拔为190米,最高海拔达100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200米。西山镇气候温暖湿润,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8.7℃,极端低温-2℃,极端高温39.2℃,≥10℃年积温5400℃,年日照数为1400小时,年降雨量1270毫米,无霜期325天左右,温、光适应,雨量充沛。西山镇河流均属珠江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两条,河段长为48公里,河网密度38公里/百平方公里。水资源较为丰富。西山镇总土地面积12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80.5亩、山地、丘陵面积占90%,河谷坝子占10%。从高海拔至低海拔土壤分布为:黄棕壤、黄壤、黑黄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以上,PH值在5.5左右。西山镇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不仅有从江——融水的省际公路穿境而过,而且修通西山至梅林的断头公路接通321国道。同时到2003年止镇内已通公路的村有8个村。镇区内设有邮电支局和电讯支局,现装有程控交换机容量为120门和开通移动通讯。

交通

南宁至梧州、桂平至玉林、桂平至金田二级公路贯穿镇境内。黄金水道西江沿郁江上可达贵港、南宁,沿黔江上可达柳州,下航直达梧州、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

经济状况

2006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3.74亿元,比去年增加3.41亿元,增长16.78%。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21.89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1.85亿元。财政税收完成4743.2万元,比去年增加1112.9万元,增长30.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2亿元,比去年增加4.02亿元,增长35.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87元。镇内主要资源特色及产品有旅游、针织、饮食、运输、建筑、铝型材、中兽药等,是一个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大镇,是桂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西山镇位于广西东南部,黔、郁、浔三江交汇处,既是西江工业走廊和红水河能源工业带结合部,又是连结华南经济区和西南经济区的纽带,距桂平城区4公里的桂平市重点工业园区—长安工业集中区坐落在该镇长安村、福山村、西长村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企业情况:企业共6029家,其中工业企业512家,规模以上工业13家,支柱产业毛织、腐竹、交通运输、旅游服务、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矿业。

气候条件

西山属北亚热带气候,四秀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加上太湖水体调节作用,极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降水量1129.9mm,年日照时间2176小时,无霜期244天,全岛80%的山地覆盖着森林,林木覆盖率68%,其中38%是经济林,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大气、土壤质量属国家一级,水质保持二级水标准。

自然资源

西山自然资源丰富。全区有耕地1.4万亩,果园3.1万亩。盛产柑桔、枇杷、白果、茶叶等名优果品;太湖白虾、银鱼等特种水产品。同时,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区年产花果1.7万吨,水产品950吨。西山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秀美。西山以丘陵为主,林木覆盖率达68%以上,有浩瀚的水体调节气候,有满山遍野林木果树净化空气,岛内周围又无污染性工业。西山自然景观优美,林果景色宜人,人文景观丰富,是太湖风景名胜精华所在。西山列国务院统一规划的十三个太湖风景区之首。历代文人墨客有“遥望洞庭山秋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的诗名描绘西山。自古有“西山八大胜景”之称:甪里梨云、缥缈晴岚、消夏渔歌、林屋晚烟、石公秋月、西湖夕照、鸡笼梅雪。明代旅行家袁宏道更赞西山有七胜:山之胜、石之胜、居之胜、花果之胜、幽隐之胜、仙迹之胜、山水相得之胜。山不高而清秀、水不深而辽阔。其山之幽姿、其水之逸趣、其洞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丰富的植物景观更构成了西山色彩变幻、赏心悦目的四季奇景:万紫千红、百花争妍的满园春色,枝繁叶茂、花香果香的夏日魅力,层林尽染、硕果累累的金秋盛景,苍翠依旧、万木峥嵘的寒冬奇观。夏禹在此治水以来,吴王夫差偕西施在此消夏避暑,秦汉“商山四皓”避乱隐居、寄情山水,东晋南北朝佛道盛行,南宋遗民大兴土木、建宅造园。迄今为止,西山古村、古街、古宅、古桥、古巷、古坊、古井、古寺、古园,比比皆是,其艺术水准和完好程度为国内所罕见。古迹遗址、民间传统、辞章典故构成了西山风雅美奂的人文景观。

区域概况

桂平市西山镇是原西山镇和原桂平镇于2005年9月合并的一个新兴大镇,位于桂平市中至西北部,国家名胜风景区——西山脚下而得名,地处桂平市城区,属城乡结合镇。全镇面积30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6.61平方公里,镇辖22个村、社区,其中13个村,263个村民小组,9个社区,59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23万人(包括常住、暂住、外来),其中镇直属10万人,耕地面积2035.62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749.19公顷,宜林山地2000公顷。辖镇直单位28个,其中有派出所4个,卫生院1个,中学2间,在校学生3065人,教职工218人,小学18间,在校学生13550人,在职教职工757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镇供电网络畅通,电力资源充足,移动通讯、固定电话遍布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广播电视。日供水11万吨的供水设施,用水保障,镇基础设施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