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西镇地图
溪西镇相关地区地图:
市政建设
市政建设日臻完善,完成了镇区6平方公里市政规划。水、电供应充,足。镇有赤头巷、大坑、油甘坑、朱厝坑等四座小二型水库。拥有位于镇区的雨山110千伏变电站和位于镇域腹部的红山35千伏变电站各1座。通讯快捷:电讯设备先进,电话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辅数字化、程控电话遍布全镇各村,通信网络覆盖全镇。
历史
1958年建溪西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设镇。现辖2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0651人,其中农业人口66414人,占全镇人口94%,旅外侨胞1万多人。耕地面积23216亩,其中水田12300亩,林地21704亩。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2332.8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9432.87万元,工业产值22900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095元。
工业
近年来,溪西镇在加快投资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巢引凤,引凤筑巢,效果明显。目前,全镇拥有工业企业119家,初步形成了果蔬加工、造纸、建材、塑料、食品、编织等骨干农业,主要工业产品有萝卜脯系列、卫生纸、塑料花、谷寿牌纯斋绿豆、赤豆、油麻、糕系列、草砖等。目前,全镇拥有萝卜加工厂40多家,年加工成品8000吨,创产值6400万元。珠海宏馨经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纯斋绿豆糕等豆类加工,该食品厂档次高,注册商标、电脑条码、刨冰包装装潢都申请国家专利,年可创产值120万元,产品目前已打入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超级市场,并在广州百方国际机场设置专卖柜,产品远销海内外。位于经济综合区域的造纸、渔网厂、塑料丝花厂、粮油加工、石板材加工等行业相继创办、发展,促进了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招商引资方面:今年以来,溪西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资源,交通优势,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精心组织做好“回归”工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对本镇籍在外乡贤知名人士进行拜访,积极推介家乡发展前景,引导和鼓励他们回乡投资办业。如:“院前村服装厂”、“西湖村铃木汽车配件加工厂”先后在该镇落户投产。
农业
溪西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经济比较薄弱,长期以来以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把全镇合理规划定位,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三高”农业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果、蔬、饲养业等副食品生产为主的经济型农业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特色化、基地化、集约化发展。在蔬菜生产加工区域,根据本地区萝卜生产加工厂多,农户素有种植萝卜的习惯,大力动员广大农户大面积种植萝卜,为此,溪西镇被省政府定为“一乡一品”萝卜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镇委、镇政府的指导下,各村根据实际,走“一村一品”发展路子,使全镇“一村一品”达89.9%以上。山头、西尉、永安等村大胆种植淮山薯和反季节黄瓜、辣椒,取得明显社会效益,提高了农民收入。在水果生产、发展养殖业区域上,也有了大大的发展。特产主要有:萝卜脯、龙眼、荔枝等。
杰出人士
林连登(1867—1963年)又名林达科,生于惠来县溪西镇鲁阳村。1895年到马来西亚谋生。初期替富商赶牛车,人称“牛车登”。历尽艰辛,积资开垦荒地,种植木薯和橡胶。经多年苦心经营,建立了泰城、泰益、茶园和泰丰等4个园区,面积3000多亩,工人近3000人。还开办顺泰和连德2个碾米厂,并在槟城开设连兴和酒厂。而後,又在槟城创办新世界戏院和韩江中学。1936年捐款在惠来县立中学和龙溪小学各建一座“连登楼”(教学楼),在隆江至惠城的桥埔路段建造一座“连登桥”。1938年回乡创办惠民农场(即後来的国营葵潭农场)。抗战胜利後,先後投资200多万港元,开办连通筑路行车公司。捐助港币8万元,修建潮阳和平桥。1957年积极参与筹资创建惠来华侨中学。曾任马来西亚槟城潮州馆主席、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主席。
交通
交通条件优越。深汕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镇内腹部设立1个出入口;接国道324线的葵和路越境而过;起于镇区中心的内隆线直通陆丰市甲子港;起于葵和路镇区西湖路段的溪鳌路直通本县鳌江镇直达汕尾市,隆青公路穿境而过。水路运输也十分方便。龙江河从腹地经过直通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