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镇地图
永兴镇相关地区地图:
黑龙江省明水县永兴镇
永兴镇隶属明水县管辖。位于县境东北部,北与拜泉县接壤。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永兴镇原名白家店屯。清末,由孙殿甲等开荒建屯,隶属拜泉县管辖。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白云富到此开店为业,生意兴隆,远近知名,遂称“白家店”。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改为永兴镇。1923年12月,设置明水设治局后,划归明水设治局北乡管辖。1929年,隶属明水县第二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为第五保,1938年改设永兴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隶属第四区,1949年改隶永兴区。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爱国乡。1958年9月,改为爱国人民公社。1981年更名为永兴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为永兴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永兴镇。永兴镇辖区地处丘陵地带,撇拉河从乡境东部流过,土壤肥沃。全镇总面积18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大豆、向日葵、亚麻等。镇办工业有淀粉厂、米面加工厂、制砖厂、亚麻原料厂、被服厂、机修厂等。全镇共辖永兴、新合、东升、爱国、光辉、新华、同乐、跃进、建华、文化、治本、前锋、光明、务本等14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人;满、蒙古、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3%。镇政府驻地白家店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永兴镇
概况:永兴系名山的大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辖14个村(青江、三岔、瓦窑、大堂、化城、江落、金桥、箭道、沿河、笔山、郑岩、双墙、古房、马头)、87个社、1个街道居委会,18000多人,幅原面积34平方公里。旧<<县志>>载:“永兴场、明末建,后毁于火,清初重建,取其永远兴旺之意,”永兴地形平坝、浅丘、山地相间,共有耕地14732亩,其中国11783亩,素有名同粮仓之称,且是全区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自然资源:永兴自然条件优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拔570米,年均气温16.3℃,年降水量1326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生态环境优良,植被茂密,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富集的农产品资源:畜禽、茶叶、蚕桑、食用菌、果蔬、林竹等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项目,已形成基地和规模,且起点高,发展势头很好。目前,茶叶种植面积1870亩,投产面积870亩,新发展茶园以高起点,无公害为标准,选用品种以311、131为主。桑园面积1700亩,年产茧1600张,年产食用菌55万袋,以香菇为主,逐步向姬菇和其他高品位的种类发展。果蔬丰富,在笔山、郑岩村建成400亩经果林基地,品类涉及脐橙、板栗、枇杷、日本油桃等;全镇每年调整1000亩次土地专门从事蔬菜种植,臣菜专门销往雅安、名山、草坝等市场;林竹茂盛和传统茨竹、斑竹、苦竹等普遍,近年又大量发展杂交竹、麻竹及千亩经济林柜桉,长势良好。特别是种植的百亩药材尤曼桉系国农星火计划项目,点限量发展。养殖业一向兴旺,年出栏生猪八戒6000头以上长毛兔3万只以上,养鸭蛋5万只以上,鸡、鹅、羊.鱼等门类齐全。工业资源以芒硝为主,现已探明的芒硝有矿藏1600亿吨,品位市、易开采。现有芒硝企业界6个,硫化碱企业个,年产一级芒硝51万吨,二、三级芒硝万吨,硫化碱(含桶、片碱)1万吨。除芒硝企业外,还有电厂、农机、水利、预帛、瓠瓦、木地板、粮油等企业。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时一步发展,沪兴的软、硬环境日益完善,集镇不断发展壮大,驻镇机构有粮油、供销、信用、税务、工商、邮电、学校、农电、公安派出所等等;新村建设不断扩展。交通便捷,内接名、车岭、红岩,外接香花、草坝、雅安,位处交通枢纽,镇内三分之二的村已实现道路硬化;通讯发达,移动电话一路畅通,直拔电话覆盖各村;能源充足,农网改造不断推进,天然气工程即将启动,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向纵向深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长期化、制度化的措施,确保一方平安。党委、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开明开放的政策,把创新环境、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服务,树立"亲商"理念,创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皆关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竭尽全力为外来投资者搞好服务,以实际行动来换取他们的拥的要求具体化到政府工作之中,努力追求双嬴、多嬴的工件效果,不断推进永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
一、基本概况,永兴镇地处江津区西南边陲,东邻李市镇、蔡家镇,南与中山镇、四川省合江县接壤,西邻白沙镇,北靠慈云镇。属丘陵地带,东、南、西三面较高、中间低,构成夹沟槽形。北部以中浅丘陵地带为主,海拔在300米左右;东、南、西部以山岗深丘为主,平均海拔在600米左右。全镇幅员162平方公里,辖12个农村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000人,其中城镇人口5400人。全镇耕地35379亩,园地2095.5亩,林地80014亩。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1654万元,三次产业比为75:10:15,财政总收入4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11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1、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大部分土壤含锌、硒微量元素,是发展农、林、牧、渔的好地方。驴子溪河由大圆洞流经永兴七个村,到蝉鱼洞处与白沙交界汇合流入长江,境内全长15公里,最大流量为800立方米/秒,一般流量为100立方米/秒,终年有水。建成水力发电站5座,总装机达到2000千瓦。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董四井于1982年开采钻探,日产天然气250—300万立方米,蕴藏量7000万亿立方米。董13井重新钻探,日产原油100吨,初步估计为一中小油田。2、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土地资源,促进了江津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形成,优质晚熟柑橘和草食性牲畜逐渐在永兴农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玉米、水果、蔬菜、水产等。2004年全镇农业增加值1.61亿元,粮食总产量30089吨,水果产量2911吨,蔬菜产量2.52万吨;出栏小家禽41万只,生猪26291头,牛112头,羊2840只,兔9750只;存栏小家禽26万只,生猪23098头,大牲畜1141头,羊4500只,兔8420只。3、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城镇现有面积30公顷,城镇人口5400人。完成了场镇总体规划,到2010年,城镇城区规划面积183公顷,场镇人口规模为1.7万人。大圆洞街从2000年动工建设,完成建筑面积8000㎡,新汽车现已基本竣工。4、道路交通迅速快捷。白永公路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瓶颈制约,重丘二级水泥路面,结束了永兴镇全为泥石公路的历史,距江津主城区60公里。镇内公路纵横交错,自成网络,已实现村村通公路。5、旅游经济形势喜人。林木资源丰富,森林面积5800公顷,森林覆盖率36%。大圆洞森林公园现已获得国家级森林公园殊荣,已完成整体修编,是江津境内与四面山齐名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并与四面山一起被纳入“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共同打造,发展形势喜人。6、社会事业欣欣向荣。镇内有中小学校5所,在校学生3017人。医疗卫生机构1所,病床数30张,医疗卫生人员43人。全镇设广播电视站1个,邮政所3所。村村通广播、电视,广电覆盖率100%。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安装程控电话4214门,农话到达户数3056户,实现社社通电话。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在镇内建有机站,保证全镇任何角落都能进行无线通讯。开通有线电视宽带网和国际互联网,各种信息传播迅速快捷。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以“一路二化一游”发展战略为指导,着力打造快捷便利的综合交通网,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三区一带”,打造旸岩工业园区、黄庄苗圃花卉区、大圆洞风景旅游区,白永公路两旁的绿色经济带,实现老百姓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三、重点项目规划,(一)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移。实行与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有规模、有地方特色、有市场竞争力优质农副产品基地。1、优质晚熟柑橘发展,在胡庄村已发展优质晚熟柑橘1500亩的基础上,投资3200万元,规模扩大到胡庄、阳岩、黄庄、汪庄等村,形成10000亩的优质晚熟柑橘基地。预计2008年全面完成。2、种草养畜,利用永兴天然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种草规模,积极发展南江黄羊、成都黑山羊、肉牛等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草食性牲畜。投资1000万元,现现全面启动,预计到2010年实现新增草场20000亩,草食性牲畜10000头。3、土地开发整治,利用全市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的时机,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做好以整治促调整这篇文章。在黄庄村开发整治土地10500亩,预计在2006年动工,总投资1500万元。4、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充分发挥山区生态条件好,污染程度小的优势,结合大圆洞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机遇,建设具有永兴特色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周岩为重点,发展以墨西哥海椒为主的特色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二)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搞活大圆洞生态旅游经济。1、大园洞综合开发,(1)公路改造:投资10000万元,修建“永兴—大园洞—中山”宽8.5米的二级水泥路35公里。(2)大园洞水库:投资20000万元,建成库容450万立方米,配套1008千瓦的水力发电站和占地3000平房米的度假村。(3)大园洞森林公园:投资20000万元,建成具有避暑休闲、旅游观光、特色农产品出产销售等特点的旅游胜地,并大力开发当地温泉资源,形成具有保健旅游特点的时尚特色。2、驴溪河综合开发,投资10000万元,发挥驴溪河小流域开发资源,形成生态、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线。(三)以城镇化建设为突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永兴小城市建设,到2010年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0%。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0.2平方公里。新村居民点作为城区拓展居住功能的补充,突出以城市带农村的功能,以农村居民居住点为主,形成镇域片区中心,起到联接永兴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纽带作用。加快阳岩、毗罗等新村居民点建设,传递、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为农村居民全面建设小康创造良好条件。河南省尉氏县永兴镇
永兴镇位于尉氏县东南部,距县城24公里,分别与扶沟、通许县接壤。尉(氏)—扶(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辖35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8000亩,人口63000人。1995年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2年被评为第一批“科技示范乡镇”,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乡镇”,连续四年保持开封市“十八强”地位。棉花面积、产量均占全县五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县的八分之一。尉氏县第一职业高中设于此地。全镇初中升学总数占全县第一,尉氏一中在校学生中永兴学生占三分之一。永兴镇代码:410223104。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赵楼村、司马村、段庄村、西黎岗村、东黎岗村、西范庄村、陈村、王寨村、东范庄村、白潭村、白楼村、黄岗村、常岗村、李岗村、中杜柏村、后杜柏村、王楼村、乔寨村、孙留村、台子岗村、刘符陈村、闫岗村、前双庙村、后双庙村、唐庄村、吴庄村、丁岗村、后高村、前翟村、凌岗村、金寨村、黄寨村、袁口村、三柳村、马口村。永兴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兴镇富民”这个中心,带领全镇广大干群高扬发展主旋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97年农业总产值达1.6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6亿元,财政收入达579.4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2106元。全镇政治大局稳定,干群精神振奋,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通讯等事业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永兴镇是豫东平原上典型的农业大镇。镇党委、政府逐年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搞科学种植、养殖,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全镇小麦产量2.3万吨,棉花产量0.5万吨。森木覆盖面积达40%,活立木木材积蓄量1.3万立方米,经济林面积6千余亩,年产各种水果8千吨;全镇有机井3340眼,实现了灌溉林网一体化。全镇饲养大牲畜1.2万头,生猪1.6万头,禽11万只,羊6千只。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为永兴镇的经济腾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