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德阳市地图 > 中江县地图 >
悦来镇地图
悦来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经济

悦来镇经济发达,企业兴旺。已初步形成建工建材,煤化工、机械铸造、食品酿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体系,年产值达5亿元。现已建成顺江工业小区,有年产12万吨的水泥厂,年产7000万块标砖的川西第一大砖厂--宁江砖厂,有年产4万吨国家二级冶金焦生产线一条。第三产业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

乡镇概况

悦来镇位于沭阳、宿豫、新沂三县市交界处,辖12个行政村,人口4.2万。镇域面积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该镇曾连续二年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科技、教育等工作也分别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宿迁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年被宿迁市信访局评为信访工作“四无”乡镇。

经济发展

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6500亿元,农业总收入7525万元,农村人均收入实现3240元,完成招商引资840万元,民营经济实现总收入18,900万元,增加值4,940万元,实缴税金330万元。镇级初级中学一所,完全小学10所,校园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教师295人,中小学生4090人,目前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镇现有乡镇卫生院一所。

乡镇物产

悦来镇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大邑县城通往国家级风景区-西岭雪山、高山滑雪场、花水湾温泉度假区、道教发源地-鹤鸣山、佛教早期传播地--雾中山的咽喉要道。斜江河傍城区而过,国家一级水泥路大(邑)--双(河)旅游快速通道和大(邑)--灌(都江堰即灌县)路横贯城区东西南北。悦来古镇是大邑县丘陵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集贸繁荣,古有“一新(场)二唐(场)三灌口(悦来)”之称年集贸成交额在亿元以上。农副土特产品丰富,年出栏肥猪3.6万头,麻羊10000只,肉兔6万只,年产柑桔200万公斤,李子160万公斤,魔芋100万公斤,拥有2000亩成片樟州柚子基地,年产量达180万公斤以上,素有“客商来到灌口(即悦来)场,夏买水果冬买羊”之说。

历史沿革

悦来镇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建镇。1912年(民国元年)11月,桦川县公署由佳木斯镇迁入,悦来镇定为桦川县城。1934年(伪满康德元年),伪县公署迁至佳木斯,悦来镇以区建置。1964年9月,悦来镇重为桦川县城。经过40多年的发展,镇容焕然一新。2001年原悦兴乡合并到悦来镇,2006年悦来镇共有17个行政村,21个自然屯,5971户农民,22890人;城镇4个社区24个居民委,10049户居民,30262人。“悦来”这一名称,始于清代。1884年(清光绪十年),有山东张姓移民来此开设小客栈,取名“悦来客栈”。后客栈兴旺,商贾云集,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勘定街基,定名为悦来镇,隶属临江州管辖。1909年(清宣统元年),划归新设置的桦川县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11月,桦川县公署由佳木斯镇迁驻悦来镇,成为桦川县城,隶属平政区管辖,1930年改隶第一区。东北沦陷后,初为县城区,1934年伪县公署迁至佳木斯镇,1941年将悦来镇改为悦来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悦来区,1950年7月改为第六区。1956年3月,划归集贤县管辖,设置悦来乡。1958年2月,划回桦川县,同年9月改称悦来人民公社。1959年3月,划归佳木斯市管辖。1964年8月,划回桦川县,同时恢复桦南县,桦川县人民委员会驻悦来公社。1965年6月,将悦来公社划分为悦来镇公社和悦兴公社。1972年设置悦来镇。

乡镇简介

悦来镇位于广安区北端,东南与大兴镇、彭家乡接壤,西靠岳池县苟角镇,北连兴平镇,距广安市区约19公里。全镇辖27个行政村,204社,8086户,32661人,劳动力14402个,耕地面积21944亩,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镇城地形属浅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13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060毫升,平均气温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