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电子地图 > 淄博市地图 > 淄川区地图 >
寨里镇地图
寨里镇相关地区地图:

3.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

乡镇概况:寨里镇位于莱城区西部。辖寨里东、寨里西、寨里南、前枯河、后枯河、贾庄、公家庄、郗渔池、大渔池、东渔池、戴渔池、公王庄、前裴王、后裴王、北峪、金井、方家庄、张家埠、宋家埠、孔家埠、薛家埠、北庵、和平、唐王许、周王许、韩王许、边王许、魏王许、苏家坡、小下、宜山、吴家洼、燕家汶、王家诖、周家洼、郝家沟、太平街、赵官庄、涝坡、刘大下、王大下、曹大下、陈大下、水北东街、水北西街、卞官庄、王围子、大高庄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寨里村,距市区中心19千米。地处泰莱平原中部,枣(园)徐(州)公路,姚(庄)口(镇)公路在境内穿越。
历史沿革:镇因政府地寨里村而得名。据出土《重建金堂禅寺之记》石碑记载,元朝初年,镇国将军都元帅刘禹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由此得名刘元帅寨、旧寨;明朝称旧寨保,清末称旧寨镇,民国时期改称寨里。清末属西乡旧寨保、王许保、大下保。民国初年属第八区、第九区。1941年春属莱芜(北)县寨里区、水北区。1945年10月两区合并称水北区。1951年3月改称第十四区。1951年5月第十五区所辖的7个乡划入,1953年7个乡归回第十五区。1955年改称水北区。1958年3月分设为水北乡、寨里乡。同年10月合并设立寨里公社。1960年4月,原羊里公社的羊里、王石2个管区划入;1964年5月,两个管区归回羊里公社。此时,寨里公社辖寨里、大下、太平、水北、公王5个管理区。1984年4月,改称寨里办事处,辖公王、水北、太平4乡和寨里镇,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1985年10月改称寨里镇,辖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1997年,面积69.73平方千米,人口58164人,辖4个管理区,寨里东、寨里西、寨里南、前枯河、后枯河、贾庄、公家庄、郗渔池、大鱼池、东渔池、戴渔池、公王庄、前裴王、后裴王、北峪、金井、方家庄、张家埠、宋家埠、孔家埠、薛家埠、北庵、和平、唐王许、周王许、韩王许、边王许、魏王许、苏家坡、小下、宜山、吴家洼、燕家汶、王家洼、周家洼、郝家沟、太平街、赵官庄、涝坡、刘大下、王大下、曹大下、陈大下、水北东街、水北西街、卞官庄、王围子、大高庄48个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002年,面积69.73平方千米,人口57776人,辖4个管理区,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行政区划:寨里东村、寨里西村、寨里南村(三村合称寨里);前枯河、后枯河、贾庄(原名贾家庄)、公家庄、郗渔池、大渔池、东渔池、戴渔池、公王庄、前裴王、后裴王(后裴王、北裴王)、北峪(北峪、曹家庄)、金井、方家庄、张家埠、宋家埠、孔家埠、薛家埠、北庵、和平、唐王许、周王许(周王许、丁家屋)、韩王许、边王许、魏王许、苏家坡、小下(小下、赵家庄)、宜山、吴家洼、燕家汶、王家诖、周家洼、郝家沟、太平街(太平街、丁家庄)、赵官庄、涝坡、刘大下、王大下、曹大下、陈大下、水北东街、水北西街(二村合称水北街)、卞官庄、王围子、大高庄(原名高庄)。

2.福建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

乡镇简介:寨里镇位于光泽县北部,与江西省贵溪市、铅山县毗邻,距县城22公里,总面积666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茶果场,184个村民小组,236个自然村,总人口21647人,其中农业人口19625人,畲族1160人。该镇交通便捷,入闽通道贵溪至光泽三级公路穿境而过,所辖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交通路网四通八达。
历史沿革:寨里镇境域,在里都图建制时期,分属招贤里的二十、二十一都;永德里的二十二都;崇仁里的二十八、二十九都。民国时期,属新甸区。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茶富属三区;1951年,茶富划区后,改称四区;1952年茶富改为五区;1955年复又改称茶富区;1958年7月,撤销区的建制,按原区范围成立中心指导组,同年10月撤消中心指导组,成立红星人民公社;1959年4月,取消红星公社称号,改称茶富公社;1961年8月,改为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工委是县委的派出机构,由县委书记处书记兼任公社书记。下辖儒州、桥亭、梅溪、茶富4个小公社;1963年6月撤销工委,恢复区的建制;1964年撤区,改为人民公社。辖区内的大队调整为小公社;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成立茶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3年,又增设官桥、西溪2个大队,归属茶富人民公社革委会;1980年12月改为茶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9月,撤销公社管委会,恢复了乡的建制,并启用历史地名,更名为寨里乡人民政府;1993年7月11日撤乡建镇,称寨里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制,现全镇辖有:茶富、大青、梅溪、桃林、大洲、桥亭、百石、儒州、山坊、山头、西溪、小寺洲及江源、官桥、桥湾、太银4个少数民族村,共16个村委会187个村民小组。寨里镇的镇治所在地寨里街,昔村口有寨,寨分里外,故名。原也称茶壶,古时因盛产茶叶而得名,后衍生茶富。寨里镇曾名为茶富公社。
自然资源:寨里镇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镇林地面积61.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9.5万亩,耕地面积3.08万亩,森林覆盖率78.8%。境内以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多,尤以萤石、花岗岩、高岭土、石英石、钾长石储量丰富。木竹资源尤为丰富,年可生产毛竹120万根,木材2万立方米。
经济发展:寨里镇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农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以优质稻、烟叶、食用菌为主的种植业,以鸡、猪、牛、羊、渔为重点的养殖业,以木、竹、矿为主的加工业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镇内食用菌品种繁多,竹荪、香菇、巴西菇为主导产品,此外,还有盛产天然红菇,此为食用菌中的极品。工业不断发展,该镇现有工业企业4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200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8718万元,工业总产值675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83万元,总财政收入729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7元。
旅游资源:寨里镇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太史第”,府第至今保存完好,建筑规模宏大,现已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高家水库素有“大武夷天池”之美誉;大洲村1937年8月1日闽赣两省国共谈判旧址和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闽北邵光独立师政委吴先喜烈士牺牲地是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新农村建设寨里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光纤闭路电视、广播、程控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境,镇区街道和卫生公厕的改造,垃圾焚烧炉、垃圾池的建设,农村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农民文化俱乐部和老年人活动中心,棋牌、球桌等活动设施一应俱全,农村文化活动气氛浓厚。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013男10095女8918家庭户户数5160家庭户总人口(总)18599家庭户男9750家庭户女88490-14岁(总)44800-14岁男23030-14岁女217715-64岁(总)1313515-64岁男708115-64岁女605465岁及以上(总)139865岁及以上男71165岁及以上女687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7743
下辖村:,茶富村太银村小寺洲村桃林村大青村桥亭村桥湾村江源村山房村西溪村官桥村梅溪村儒洲村山头村大洲村百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