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乡地图
张集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完善
该乡交通便利,单鱼路(单县─鱼台),单丰北路(单县─丰县)贯穿全境,终张路、张马路、张和路纵横全乡,沟通周边乡镇。全乡50个行政村都已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柏油路,引水沟渠纵横全乡形成网络。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东西大街长2华里,500余工商户已正式营业,成为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江苏省响水县张集乡
张集乡地处响水县西南端,东临运河镇,西接小尖镇,南与黄圩镇接壤,北至204国道边。总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241亩。全乡辖12个村(居),93个村民小组,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299人。
建设:张集乡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是响水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乡镇,是204国道边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乡立足乡情,找准着力点,狠抓项目建设,全力营造招商引资的政策“洼地”。在204国道沿线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的张集私营经济园区已经初步建成,目前进入园区的项目有响纺公司、金兰制线、荣华制线,广进毛纺、响达纺织配件、纺织专件及赛克电机、阜响配件等12家企业。园区内企业2002年产销6800多万元,利税400多万元。2003年已初步洽谈进区的企业有AB集团等5家企业。至2006年底,全乡先后引进项目24个,其中16个落户工业园区,定报企业12个,以纺织为龙头,带动化工、饲料、机械、食品等项目,产品已有四十余种。广进毛纺、宝龙纺织、棉纺纺织、福利化工厂、冠荣轴承座厂等骨干企业已具规模。
产业:张集乡还培植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建起了8000余亩浅水藕基地、万头菜牛养殖基地、千亩无公害蔬菜栽培基地。2006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686亿元,比2005年增20%,其中工业增加0.508亿元,比2005年增36.4%,农民人均纯收3962元,比2005年增12.8%。张集乡正在向“纺织之乡,工业强乡”的目标迈进。
历史悠久
张集乡建制于明朝洪武年间,因临惠河,始称临河集,后因该集住户张氏家族兴旺,更名为张集。1941年,该乡马桥村曾成为抗日民主政府湖西专区所在地,成为单县革命老区之一,曾有“银九区”的美誉。1958年建张集公社,1984年社改乡时由张集人民公社更名为张集乡至今。二、
张集乡丰富的林业资源
也吸引了安徽泰岛公司、安徽三农公司等纷纷来乡投资。张集乡现有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户,全乡年出栏肥猪约2万头左右。张集乡现有一座轮窑厂,位于民兵村境内,主要生产红砖,年产红砖800万块,年产值150万元,企业目前发展情况良好。张集乡于2006年引进安徽和诚公司来乡投资兴建养鸡场,目前该养鸡场已建成投入使用,主要采取租赁加承包的形式进行经营,年产成鸡100万只,全部用于外销。另外,安徽三农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来乡承包土地投资水产养殖的有关事宜正在洽谈。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店白公路生态农业示范走廊的契机,充分发挥地区土壤、水利、交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共引入资金8700万元。先后引入汇景生态园、安徽白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肥鑫华养殖有限公司、合肥桂和农牧渔发展有限公司、圣泉中学等项目12个。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中汇景生态园已被合肥市列入“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高塘建材、卡迪亚服装公司、玩具厂等大中小型企业,解决了地方700余名劳动力就业问题,有效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
农业
资源丰富。农作物主要产品有主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去年粮食总产达3114万公斤。其中小麦1821万公斤,玉米929万公斤,大豆83万公斤;皮棉总产达238万公斤;作物秸秆达4800万公斤。畜牧养殖业存栏黄牛1.35万头,山羊2.42万只,猪2.09万头,家禽35万只,禽蛋产量140.2万公斤。张集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粮食生产百强乡”、“周口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强乡”、“周口地区科技示范乡”等荣誉称号。
张集乡是农业大乡
以油—稻生产为主。从2002年起,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党委、政府积极鼓励、引导农民群众在荒滩、荒地和缺水易旱的高岗地栽植杨树等林木,从而使该乡林业生产发展迅速,全乡现有退耕还林地1.5万亩,是肥东县第一个杨树种植万亩乡,丰富的林业资源也吸引了安徽泰岛公司、安徽三农公司等纷纷来乡投资。为张集乡实现向“林业立乡,畜牧富乡”的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