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漳平市地图
漳平市相关地区地图:

森林氧吧

漳平全市森林覆盖率77.9%,林木蓄积量1503万立方米,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2004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漳平天台国家森林公园,2008年5月九鹏溪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漳平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于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命名,总面积3987.4公顷,分天台山、大涵溪、紫云洞山及九鹏溪四大景区。森林公园内的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各类植物197科1300余种。境内双洋镇为古宁洋县治所在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有众多名胜古迹。天台山所在地——赤水镇香寮村是明代航海家王景弘的故里,其壮举已被福建省教委收入初中乡土教材。我市将根据森林公园的地理分布特色和森林公园自身特色,加大开发力度,把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漳平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林冠一般带有照叶林的亮绿色特征,林相比较整齐,群落的垂直层次较分明,加之丰富的降水,温暖的气候,较大的相对湿度,照叶林外貌带有南亚热带雨林的一些特征。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松、银杏、红豆杉、毛红椿、伯乐树、金毛狗等20多种。森林中还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使公园充满生机;在天台山景区,时常有猕猴出没,在秋冬季节,九鹏溪景区更有珍稀候鸟鸳鸯嬉戏水面,给人们带来很好的观赏素材;景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被列入我省一级、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一级云豹、蟒蛇等;二级穿山甲、猕猴、黑熊、灵猫、虎纹蛙、豹、苏门羚(岩羊)、松鼠、龟、丛林猫等。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山菜野果给森林公园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食品资源。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可爱和美丽。“4A”级景区。水上茶乡——九鹏溪风景区,位于漳平市南洋乡,于2005年5月1日开园,是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2008年5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景区。景区面积1800公顷,距市区28公里,省道永(安)—漳(平)公路纵贯其间,交通便利。景区按照“规划开发、规范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水体景观为主体,保持景区内原生态的森林环境,造就了幽爽清新的空气,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9820个以上,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2007年由省林业厅与省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07年我最喜爱的“绿色之旅”暨最具体验价值的十佳森林人家评选活动中,九鹏溪景区名列其中。景区融合森林旅游、人文旅游等特色,充分发挥茶山水景、森林人家特色,参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现建有别墅22栋,游客休息亭5座,森林漫步道5公里,成为众多旅游观光者的休闲度假游览胜地。南方重点林区。漳平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之一。全市林地面积383.5万亩,占土地面积86.7%,有林地面积337.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99.3万亩,商品林238.2万亩,森林覆盖率77.9%,林木蓄积量1503万立方米,位于全省前列。漳平市及永福镇于2000年6月分别被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杜鹃花之乡”。漳平作为全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市)之一,林业经济是我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深化林业各项体制改革,坚持以营林为基础,以森林保护为重点,以科技为动力,改善林业投资环境,大力实施发展漳平现代林业的“321”工程,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旅游景点

桂东洋森林公园:漳平市桂东洋森林公园位于漳平市官田乡桂东村内,景观以其“稀”、“秀”、“幽”、“旷”为显著特征。风景区所属的桂东山主峰火烧岭头山海拔1530.3米,为当地第一高峰,雄伟的山势与变幻莫测的云雾刚柔相济;山里溪涧幽邃、植物茂盛,是闽西南地区珍稀动植物的庇护地和资源库之一。,天台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漳平市北部,包含如下景观:马山、紫云洞山、宁洋古城、天台山、宁洋溪。,王景弘故里:古称“香山”、“风寮”。香寮村地处漳平市西北部,曾产生宋代高僧慧真祖师、道教教主曹泗公、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和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苏阿普、隐士王镜等杰出人物。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行政区划

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晋安区|福清市|长乐市|闽侯县|闽清县|永泰县|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厦门市思明区|海沧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仙游县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将乐县|大田县|宁化县|建宁县|沙县|尤溪县|清流县|泰宁县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金门县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平和县|南靖县|诏安县|漳浦县|华安县|东山县|长泰县|云霄县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建阳市|松溪县|光泽县|顺昌县|浦城县|政和县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永定县|连城县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寿宁县|霞浦县|柘荣县|屏南县|古田县|周宁县

民间活动习俗

清代盛行于民间,有火龙、布龙两种。火龙流行于新桥西埔、云墩等地,长达110节,200余米,龙头、龙尾各3米多长,龙身每节长2米,底平,上呈拱圆形,安装3层灯座,上层装彩灯10盏、下层36盏。整条龙有彩灯1000余盏。龙头、龙尾各由8—10人肩扛,龙身每节6—8人抬扛,前面灯牌引路,接着是鲤鱼、龟虾等各式彩灯,10组鼓乐队,30多把响铳首尾相随。1987年春,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播放了这一巨龙奇观。布龙有7节、9节,分青龙、黄龙、红龙,盛行于菁城、双洋、永福一带,飞舞穿行组成“福、禄、寿、全”字样。配鼓乐以壮声威。【舞狮】即狮子舞,是漳平流传广泛的主要民间文娱活动形式之一。大体有狗头狮、杂艺狮、簸箕狮3种。狮的造型大同小异,不同的是狗头狮和杂艺狮的嘴、眼是活动的,而簸箕狮是固定的,狗头狮和簸箕狮的狮身均用布饰成,杂艺狮另披一层毛皮。3种狮的下嘴唇均有八卦图。在民间,狮子象征吉祥,是一种驱邪神兽。表演时,由一人掌头,一人伺尾,用小堂鼓、马锣、大钹等打击乐伴奏。狗头狮与簸箕狮都有个嬉狮角色称小鬼或叫“逗弥”,带娃娃面具,穿羔羊皮背心,右手持葵扇,左手拿竹枝戏狮出场,而后由猴子和歪嘴两个角色出场与“逗弥”一块耍狮、驯狮、洗狮、量狮、抓虱子等。簸箕狮另有跳狮、杀狮、翻狮等武艺表演。舞后有矛、盾、铁尺、双刀、九节鞭、棍棒等武术表演。【迎竹马】竹马,又称竹马灯。明清以来,历代相传,流传于溪南、拱桥、新桥、永福、赤水等地。马灯采用竹篾扎成,糊以色纸,分红、白、黑、斑花4种,马分前后两节,系于马童的前后腰间,以12—24人组成队列。配上鼓乐,赋于一定的历史故事情节。马童按戏剧人物装扮表演,如“昭君和番”、“宋江入城”、“唐僧取经”、“薛仁贵征东”等。迎竹马,民间视为丰年之兆,祈求国泰民安。春节、元宵,迎竹马最为活跃。【采茶灯】这是闽西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在漳平城乡广为流传。采茶灯反映采茶姑娘上山采茶的欢快情绪,音乐优美轻快,散发浓郁的茶乡气息,民歌风味。舞女手持彩扇、花篮,以云步、碎步表演上山、踩石过山涧,运用兰花手,表演正采、倒采,将层次逐渐展开。扑蝶成为高潮。先以打击乐为前奏,到采茶时以笛子为主,三弦、二胡、扬琴伴奏,边歌边舞。【花船】又称旱船、船灯。由闽南沿海传入漳平,流传于菁城、双洋等地。花船下部以竹片仿制木船,上部以花轿结构装饰,男、女两人表演,女乘船,男撑船,反映开船、上滩等情节,表演中赋有历史故事情节,如桃花搭渡等。【闹宋江】“闹宋江”是起源于明朝末期,流传于永福一带的民间舞蹈形式。古装服饰,八音伴奏,表现宋江组织出征、下船过渡、进攻战斗、胜利入城等历史故事情节。此一形式现已失传。【宝塔灯】为永福龙车所独有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以木片为杠架,制成高10余米的宝塔造型,左右用竹竿支撑以求平稳,上扎各色纸花,数十名男子抬着游村过河,配以“战鼓”。而后翻倒在地,观灯者争抢纸花,带回家中,悬挂门上,以祈求吉利安详,多子多福。

行政区划

1998年漳平市辖2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6个乡,26个居委会、176个村委会。菁城街道:驻菁西,辖8个居委会(东门、南门、北郊、西门、西郊、星政、北门、东桥)、4个村(菁东、菁西、福满、顶郊)。桂林街道:驻上桂林,辖7个居委会(城南、上江、高明、上桂林、下桂林、厚福、南美坪)、4个村(黄祠、瑞都、山羊隔、石坂坑)。新桥镇:驻新桥,辖2个居委会(和睦、麦园)、25个村(新桥、东坑、水仔尾、易坑、西埔、产坑、南丰、秀溪、城口、珍坂、云墩、双溪、武陵坑、仓坂、城门、钱坂、高美、产盂、陈坑、逢湖、秀岐头、白泉、义宅、石码、坂尾)。永福镇:驻福里,辖1个居委会(永福)、27个村(福里、李庄、西山、清源、吕坊、后盂、新坑、龙车、石洪、洪坑、大坂、秋苑、蓝田、紫阳、封侯、文星、同春、桂洋、箭竹坪、佳山、和丰、颖水、陈村、元沙、岭下、适榕、古溪)。溪南镇:驻溪南,辖1个居委会(南洲)、16个村(溪南、下林、久鸣、东湖、大山、郎车、官坑、长荣、南柄、上坂、金菊、吾老、前坪、小潭、官林盂、下河)。双洋镇:驻城内,辖1个居委会(双洋)、12个村(城内、城外、东洋、西洋、员当、坑源、温坑、百种畲、溪口、徐溪、大窑、中村)。和平镇:驻和平,辖7个村(和平、和春、春尾、下墘、安靖、东坑、菁坑)。拱桥镇:驻拱桥,辖8个村(上界、罗山、下界、拱桥、岩高、高山、隔顶、梧地)。象湖镇:驻象湖,辖12个村(象湖、下地、土坑、杨美、灶头、上德安、长塔、禄前、下德安、宽田、半华、科山)。赤水镇:驻赤水,辖1个居委会(樟东)、9个村(赤水、田头、香寮、岭兜、大坑、安坑、黄山、罗坑、石寮)。芦芝乡:驻和宅,辖5个居委会(东坑口、芦芝、大深、洛阳、东郊)、4个村(华寮、月山、圆潭、涵梅)。西元乡:驻可人头,辖9个村(卓宅、进庄、遂林、基泰、钟秀、西元、丁坂、前洋坪、可人头)。官田乡:驻官东,辖12个村(豪山、梅营、梧村、下浙、黄坪、坪山、官东、山贝、石门、官西、和坑、桂东)。南洋乡:驻南洋头,辖9个村(北寮、梧溪、红林、营□、永兴、南洋、党口、暖洲、利田)。吾祠乡:驻后隔洋,辖9个村(吾祠、留地洋、彭溪、内林、彭炉、陈地、厚德、北坑场、凤山)。灵地乡:驻灵地,辖11个村(灵地、游山头、谢畲、谢地、文山、易坪、长垵、京口、西坑、赤坂场、留春)。

特产小吃

漳平笋干:又称“闽笋”,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嫩脆,被列为是百味山珍。漳平水仙茶饼:又名“纸包茶”,是乌龙茶类惟一紧压茶,品质珍奇,风格独一无二,为福建名茶之一。永福藤器:以毛竹、杉木为骨架,用当地盛产的龙须藤进行编织。主要产品有藤椅、藤床、藤桌、藤茶具、藤垫等10余种。米浆粿:漳平特色传统小吃。因其用米浆蒸制时,蒸熟一层再加一层,循环反复,故又名“千层糕”。风鸭糊:在漳平,每逢入冬,家家户户杀番鸭,褪毛去内脏后,用竹片撑开鸭肚,再用特制香料(双洋镇上一陈姓人家有卖,家家户户知晓,最正的)加食盐等抹遍净鸭内外,并腌制一个晚上,让味道渗入全身,最后将鸭悬挂在通风日照的走廊过道或庭院处,任风吹日晒使鸭自然风干,故俗称“风鸭”。油炸粿:漳平人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制作时,把大米、黄豆等浸泡后磨成米浆,用圆勺子取适量,然后放入碎肉或萝卜丝等馅料,再盖上一层米浆后,将其放入热油锅中炸制而成。其状为圆形,其色金黄,味香爽口,诱人食欲,用天然茶油炸制的食用起来风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