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镇地图
和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交通
324国道、省道和惠、洪和公路贯穿全境,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潮阳区的重点城镇之一。和平镇是潮阳区经济发展较快的镇之一,是其交通中心枢纽。
社会事业
:和平各项事业进步,社会和谐发展。全镇现有基层党组织34个,党员1054人,镇机关工作人员85人,其中国家公务员38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投入960万元新建了和平中心小学,投入3000万元,启动了和平中学的整体搬迁工程。全镇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87.9%。文化队伍稳定,文体活动丰富,成功争创了国家级一级文化站和省级东方明珠工程。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021男6757女6264家庭户户数2793家庭户总人口(总)13021家庭户男6757家庭户女62640-14岁(总)41700-14岁男21680-14岁女200215-64岁(总)819915-64岁男426215-64岁女393765岁及以上(总)65265岁及以上男32765岁及以上女32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2890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077男9970女9107家庭户户数5638家庭户总人口(总)19028家庭户男9938家庭户女90900-14岁(总)42060-14岁男21760-14岁女203015-64岁(总)1347215-64岁男721915-64岁女625365岁及以上(总)139965岁及以上男57565岁及以上女824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716
地理位置
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县人民政府驻地。地处东经108°03'49″~108°37'53″,北纬28°12'45″~29°05'23″,乌江东西两岸和326国道与411省交汇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南北长14.24千米,东西宽9.25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55.1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23%。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3~18℃,年降水量1050—1200毫米,年日照1100至1400小时。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9535男25201女24334家庭户户数12499家庭户总人口(总)48780家庭户男24642家庭户女241380-14岁(总)143520-14岁男74250-14岁女692715-64岁(总)3207115-64岁男1638615-64岁女1568565岁及以上(总)311265岁及以上男139065岁及以上女172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4287
历史沿革
和平镇曾隶属德都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南部,讷谟尔河南岸,西与克山县毗邻。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和平镇驻地原名“16号屯”,为中华民国初年丈放荒地时编排的顺序号,即“兴字十六号”,隶属讷河县第四区管辖。1915年划归克山县管辖,隶属第三区。1929年3月,划归德都设治局管辖,始为第三区,后改为第四区。东北沦陷后,1938年3月,隶属西和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3月,设置西和区,并为区政府驻地。1949年6月,改为第四区。1956年3月,撤区划乡,分设和平、四平、太平3个乡。1958年9月,将德都县并人北安县,成立和平人民公社。1959年初,划入“青山大公社”,设立和平管理区,隶属北安市管辖。1961年4月,将原和平、四平两个管理区合并,成立和平公社。1963年9月,撤销北安市,恢复德都县,改隶德都县管辖。1966年9月,将和平公社划分为和平、四平两个公社。1984年春,将和平公社改为和平乡,1985年5月设置和平镇。德都县与五大连池市合并后,成为五大连池市的一个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