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省电子地图 > 商洛市地图 >
镇安县地图
镇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置县后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分丰阳西境(今柞水界牌湾以南、宁陕的东北部和镇安县地)建安业县,属商州。自此,镇安始建县。景龙二年(708)安业县属京兆府。景龙三年(709)改属雍州。景云元年(710)再属商州。乾元元年(758)改为乾元县,属京兆府。继还属商州,隶于山南东道(此时州的建制之上设“道”)。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分裂割据,各国辖地较小,道制逐废,实行以州(府)统县的二级制。乾元县在后梁、后唐、后晋时均属商州。后周属京兆府。此间,在后汉乾佑二年(949),乾元县更名为乾佑县,辖地未变。北宋初,恢复唐代旧制。开宝九年(976)在州上始设路。淳化五年(994)改道为路,实行路、府、县三级制。乾佑县隶属永兴军路京兆府。南宋·金时期的绍兴九年(1139)乾佑县隶金州。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后,屡次割让疆土。绍兴十六年(1146)二月,丰阳、乾佑二县割予金,降为乾佑镇并入樊川县。大定二十一年(1181)咸宁复县时入咸宁县。泰和四年(1204)废咸宁入长安县,隶京兆府(金皇统二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元代,设立行中书省,省下设路、府、州、县。至元十三年(1276),改乾佑镇为乾佑巡检司,属奉元路商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复置乾佑县,由兴元路金州管辖。至元三十一年(1294)再废。明代初取消行省,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洪武八年(1375)设乾佑巡检司,属咸宁县。明景泰三年(1452)秋,在乾佑巡检司北二十里置县,取镇守安定之意命名镇安(旧志俱载,县南门外有镇安河,县以水名,讹)。镇安县初隶西安府,成化十三年(1477)改属商州。清代沿用明制。雍正三年(1725)镇安属商州,商州直隶陕西省。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沿用清制。民国2年(1913)废州、府,存厅、县、道。镇安属陕南汉中道。民国22年(1933)废道后,由陕西省管辖。民国24年(1935)镇安属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直至1949年11月镇安县全境解放。在此同时,194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第四纵队十二旅三十六团解放镇安县城,宣布成立镇安县人民民主政府(县政府驻地迁至郧西泗峡口),先后隶属豫陕鄂边区第四专员公署,陕南区第四专署,陕南区两郧专署领导,1949年6月改属陕南区商雒专署领导。新中国建立后,镇安隶陕西省商雒分区专员公署。1958年,撤销柞水县,辖地并入镇安县。1961年复设柞水县。镇安仍属商雒分区专员公署管辖。1969年商洛分区专员公署改称商洛(1964年“雒”改洛)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迄今。

经济建设

2005年底,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2.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8元,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26万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达到586人,上线率和万人比均居全市第二,镇安县中学入选全国百强中学。2004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花落镇安。农村微波电视数字覆盖率达到50%。

地理位置

镇安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位于北纬33.8'至33.48"57',东经10834"35'至10936"51'。距陕西省西安市195公里,离商洛市178公里。面积3487平方公里。县委、县政府驻地永乐镇(谢家弯)县城前街188号。境内最高点为杨泅乡鹰嘴石,海拨2601.6米,最低点是龙胜乡询河村河谷,海拨344米,高低落差2257.6米,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年均降雨量804.4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

基本概况

镇安县东西长175.5km,南北宽72.5km,全县国土总面积约为3487km2,镇安县现辖永乐、回龙、铁厂、大坪、米粮、茅坪、西口、高峰、青铜关、柴坪、达仁、木王、东川、云盖寺镇14镇,及灵龙、西沟、关坪河、张家、龙胜、余师、杨泗、月河、黄家湾、庙沟、结子乡11乡。全县有205个行政村,3个社区,1060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11月1日0时,户籍总人口为29万零138人(包括外出务工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位于秦岭麓的镇安,自古就是西安通往安康的要道,是联系陕西与湖北的天然纽带,素有“秦楚咽喉”之称,随着陕西经济开发战略重点由关中向陕南、陕北转移,镇安承北启南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必将成为陕西和商洛开放、开发的一个重要“窗口”。

气候特征

镇安地处南北气温0℃分界线和800毫米降水线上,南北气候共存,南北生物皆有,南北景观荟翠,虽属长江流域,但有黄土风情,虽归西北地区,却有江南美景,属于北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半湿润性气候。年均日照1947.4小时,年平均风速1.4米/秒,年均气温12.2℃,无霜期206天,年降水量800一11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804.8毫米。镇安县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较大,素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的多”气候差异农谚。镇安县地处我国中纬度偏南地带的秦岭东段南麓,属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界地带,秦岭南坡为我国夏季风——东南风的迎风坡,加之我县海拔较高,因此镇安县相对于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降水偏多,更加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04.4mm,降水日数达130天以上。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春季稳定,冬季最少;降水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受地形地势影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多,大体是西部最多,东部次之,中部最少,西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50mm以上,东部在750-850mm之间,中部在750mm以下。同时,由于偏布内陆山区,平均海拔800—1200m,因此气温相对于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低4—6℃,且日温差和年温差都较东部地区大,又具有大陆性特征。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气侯的过渡性特点。再加上山大沟深,全县各地海拔高度相差较大,因而又具有山地气候垂直分异的特点。东三区与西三区各地光、热、水资源及气象灾害却有明显差异,但总体上讲,全县气候呈现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秋凉春暖四季分明的的特征。

行政区划

县域: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分丰阳(今山阳)西部地区置安业县。明景泰三年(1452)置镇安县时,县域面积无确切文字记载。据清雍正四年(1726)《镇安县志》载:“疆域,县东200里山阳县界,东200余里至湖广上津县界;东南150里亦上津县界;南280里旬阳县界;西南300里兴安州界,西南300里汉阴县界,西南450里石泉县界;西200里长安县界,西北250里亦长安县界;北200里咸宁县界,东北250里蓝田县界,东北250里商州界。东西相距600里,南北相距370里”。乾隆十八年(1753)《镇安县志》载:“县东130里至戴家铺、山阳县界;南120里至界牌湾,旬阳县界;西400里至五郎关,石泉、长安二县界;北145里至旧县关之界牌石,咸宁县界;东南130里郧西县界;西南360里至紫溪河,兴安州界;东北180里至曹家坪,蓝田县界;西北160里至涧长庵,长安县界。东西相距530里,西北相距265里,东南至西北相距290里,西南至东北相距540里(以上均为华里)。今柞水东南及宁陕东北部的五郎坝当时均为镇安辖地。乾隆四十八年(1783)设孝义厅(今柞水)和五郎厅(今宁陕)时,分别将东北土地4142顷和西北山境110里拨出。设置两厅后镇安辖境较前缩小。为测定本县准确面积,清乾隆十八年(1753)镇安知县聂焘在任八年曾踏遍县境,因无科学测绘办法而未能如愿。民国26年(1937)测定面积为4214平方公里。民国30年(1941)镇柞两县划拨地界时确定,镇安乾佑河以西,湾滩子下首山嘴,龙王庙后至山,分水为界。上至老山仍以分水至原县界。乾佑河以东的王家河,金井乡所属的沙沟、曹家坪划归柞水。34年(1945)将木王乡的五郎保划归宁陕,茅坪乡的第四保(公馆河)划归旬阳。至此,镇安的辖地再度缩小,面积为4026平方公里。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政区整体划分,镇安县域变动较大。1950年初划原金凤区的仙人庙、狮子口、牛槽沟、野猪沟、穆家庄、瓦房口和原乾佑区的下梁、东坪、石瓮子等乡(均为原保名)归柞水县;1953年6月划后池乡(手攀岩)归宁陕县。1958年12月镇柞两县合并后,镇安县域随之扩大延伸;1961年9月镇柞分县,恢复原建置,将柞水原辖的东川区划归镇安县,将镇安原辖的凤镇区划归柞水县。196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镇安县达仁区的太平、紫荆两个公社(乡)划归安康县辖。1989年镇安县境东西长92.5公里,南北宽64.2公里。总面积为3487.3平方公里。镇安县清雍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境域概况
置域: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建安业县后,置城初址无考。永泰元年(765)县城被甘、青、川方面来的少数民族义军占领,迁县治于西北六十里。长庆二年(822)迁回原址。光启二年(886)县城又被黄巢义军余部将领秦宗权占领后,复迁县西北西皇峪。龙纪元年(889)迁回,历时三载。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更名乾佑县,县城在夜珠坪。嗣后,因县的废置和隶属关系的变动,导致县城时置时废。明景泰三年(1452)复置县。更名镇安县。县城仍在夜珠坪,今有遗迹。天顺七年(1463)二月迁谢家湾,即今县城。城内建县署、文庙和城隍庙。弘治十年(1503)扩建县署正堂。正德七年(1512)将土城墙改为砖墙,增修了壕池。嘉靖四年(1525)再度修葺加固城墙,并兴建永安门(西门)、永庆门(东门)和永丰门(南门)。城内铺设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条街。此时,县城逐渐成型。嘉靖十四年(1535)至万历年间,县城修建崇圣祠、养济院、文昌阁。在后街西门内还修建为表彰李垂街考中进士的石牌坊,上刻“黄甲开先”字样和浮雕(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倡兴文教的建筑为山城增色亦为文教开道。此时,有了集市,商业开始繁荣。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部几经县城,移县治于龙首山(虹化亭)。清康熙十年(1671)复迁城内。县城经过明代和清代前期的扩建,居民不断增加,尤以东关和南关人烟稠密,街市繁荣。但因南关、西关一带常遭水患,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城西南的三官庙前筑堤后,水患稍息。咸丰、同治年间,战乱迭起,加之护城专款被官方挪用,河堤再未修筑,每逢雨季常遭水患,居民日稀,大商号渐少,市面冷落。1949年,镇安全境解放时,县城只有622户,2794人。仅有民国26年(1937)铺设的两条石板街道,路面凸凹不平。鸡犬猪羊满街跑,积水和粪便横溢,街房低矮破旧,商业网点零落。新中国建立后,县城于1953年开始整修。在后街先后建有直入四座大院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可容纳八百余人的大礼堂。前街建成邮电局砖木结构的简易楼房,街西黄土包处建面粉厂。1960年建成西菜园电站,为县城机关单位和工厂供电,结束了“晚上桐油灯,行人提灯笼”的历史。60年代翻修县城街道,整饰市容。首先做到了鸡有笼,猪有圈,街面无污水潭。1973年建成2499平方米,可接待500名宾客的服务楼。相继建成1052个座位的剧院和法院、银行的砖混结构楼房,房体结构开始变化。新的建筑群始于70年代。招待所、医院门诊楼、百货楼、供销楼、税务楼、书店楼等相继建成。在县城东关外填平污泥水坑,开辟了运动场和灯光球场。自来水公司成立后,在骊珠山建成容量500立方水塔一座,铺设1.2万米管道,城区机关单位和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县城经过历年修建,1989年形成主要街道有前街、后街、南新街、涝巷街、北城路、西沟路、安业路,均已修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街道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绿树成荫。楼房建筑正在向高层次发展,造型向多样化发展,居民自建小楼房举目皆是。历年受滚坡水冲击,荒无人烟的大西沟,现已建起新型的住宅区。从县河口到轿顶山下的“十里长街”已具雏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营、集体、联营、个体商店、摊贩星罗棋布。县城依山傍河,河水平日碧波涟漪,到汛期却暴戾肆虐,危及县城。为取直河道根治水患,1987年开始腰斩虹化山,开辟新河道。1989年新河道基本形成,旧河道填平后增添平地40余亩。这不仅免除了水患,而且为城区建筑增加了用地,美化了环境。城区内保留有文庙等古建筑。随着日新月异的面貌变化,涌现出许多新的风景区。在日几山下峭崖之上的招待所,直耸云霄,登此全城景色可一览无遗;鱼洞峡大桥的瀑布飞珠溅玉,令人眼花缭乱;日几山上的气象站和玉屏山上的电视差转台,均在海拔700米以上,在那里如游九霄,可以脚踏白云,手揽北斗。这些由自然地势和文明进化相结合的景色,把山城装点的绚丽多姿。县城交通方便,到各区、乡都通汽车。出县干线有镇柞(水)、商(州)沙(沟口)、山(阳)镇、镇旬(阳)、镇郧(西)等五条公路,半日内可北达西安,南赴安康。今日县城为明代旧址。位于镇安县中部,属永乐镇辖。海拔570米,西安空距90公里。面积为2.45平方公里,居民1.6万多人,是镇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今辖区:镇安县辖19个镇:永乐镇、回龙镇、铁厂镇、大坪镇、米粮镇、茅坪回族镇、西口回族镇、高峰镇、青铜关镇、柴坪镇、达仁镇、木王镇、云盖寺镇、灵龙镇、张家镇、东川镇、庙沟镇、杨泗镇、月河镇。永乐镇辖北城,青河、安山、山海、王家坪、金盆、新衣、中合、胡岭、花甲、孙家砭、八亩坪、杨家河、鸳鸯池、东河口,杏树坡村典史、栗园、樊里、票海、大坪、木园、太平、蚂蝗25个村和县河、镇城,青槐3个社区,人口59057人,其中农业人口31499人,非农户口27854人,是全县第一大镇。回龙镇辖水源、和平、枣园、百合、宠平、回龙、双龙、万寿、青娥9个村,人口10300人。铁厂镇辖红铜、铁铜、姬家河、铁厂、庄河、安泰、新联、新声、西沟口、新民10个村。人口14085人。米粮镇辖树坪、月明、清泉、八一、红卫、光明、联盟、丰河、门里、水峡、欢迎、岩子、西河、江西14个村,人口24716人,是全县第二大镇。茅坪镇辖五星、峰景、茅坪、元坪、红光、五福村、腰庄河村5个村、人口11094人。西口镇辖上河、石景、黑沟、长发、聂家沟、农平、岭沟、安岭、青树、孙家坪、东庄村、石门村、宝石村13个村,人口17661人。高峰镇辖双寨、青山、鱼坪、升坪、新坪、银坪、农科、永丰、两河、丰富10个村,人口11369人。青铜关镇辖青梅、乡中、前湾、柏胜、铜关、张家坪、冷水河、营丰、东坪、茨沟、丰收、柏树、月星、阳山、悦爱、兴隆、早阳、旬河、龙胜19个村,人口19895人。柴坪镇辖柴坪、金厂、向阳、梅子、和睦、建国、松柏、金虎、安坪、枫坪、枇杷、余师、文家庙、枫元、祝坪、石湾、米粮寺17个村,人口19545人。达仁镇辖水利、狮子口、象园、丽光、双河、金砖、山庄、欢坪、西凤、玉泉、春光、黄龙、农光13个村,人口11739人。木王镇辖朝阳、坪胜、长坪、栗扎坪、近安、月坪6个村,人口8973人。东川镇辖八盘、西川、川河、蔡土岭、高河、郑家庄、益兴、罗家营、先锋、新华、太白庙11个村,人口12134人。云盖寺镇辖云镇、三条沟、岩海、黑窑沟、西华、东洞、西洞、金钟、金坪9个村,人口13440人。灵龙镇辖青泥、东铺、莲池、三义、蜂王、安乐、界河7个村,人口11965人。张家镇辖营胜、东岭、正河、三台、西坡、东坡、连家沟、东平沟8个村,人口9697人。庙沟镇辖蒿坪、双庙、东沟、五四、三联、中坪、双喜、五一8个村,人口10252人。月河镇辖先进、菩萨殿、东阳3个村,人口2092人。杨泗镇辖平安、胜利、桂林3个村,人口2241人。

自然资源

镇安地形、土壤、,气候的复杂多样决定了镇安的植物复杂多样,由于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北有秦岭阻挡,南有汉江流域的暖湿气流,气候温暖湿润,这些都为亚热带及暖温带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现在镇安是陕西省5大林区之一,境内种子植物达1300多种,截止2004年覆盖率达64%,境内主要树种188种,北亚热带的油桐、柑橘、棕榈、枫香,暖温带的油松、云杉、漆树、板栗、核桃均生长良好,其中银杏、樟树、木兰、桂花等为名贵树种,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小麦树、杜仲、连香树、秦岭冷杉、山柏树、香果树、狭叶瓶尔小草屋国家级保护对象,镇安名副其实的中药材宝库,据考察全县共有野生中草药480余种,储量达250多万公斤,其中天麻、二花、黄姜、五味子、杜仲、猪苓、刷五加、产量较大,镇安山高林密,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生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其中有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动物27种:羚牛、青羊、苏门羚、林麓、金钱豹、云豹、黑熊、大灵猫、毛冠鹿、宏羊、大鲵、镍鸡、金猫、锦鸡、红腰角、红角号鸟、老鹰、雀鹰、灰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