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地图
镇安县相关地区地图:
经济建设
2005年底,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2.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38元,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26万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达到586人,上线率和万人比均居全市第二,镇安县中学入选全国百强中学。2004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花落镇安。农村微波电视数字覆盖率达到50%。水能开发
镇安县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因此境内河流密布,大小河流有5801条,平均每km2土地至少有2条河流,其中旬河与乾佑河为过境河流,滑水河、达仁河、池河、关坪河和腰庄河为出境河流,所有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属汉江中游的支流。主要河流有旬河、乾佑河、达仁河、滑水河、池河五大水系。旬河为镇安第一大河,旬河全长218km。县境内呈西北-东南走向,长74.4km,流域面积1272km2,平均年径流量9.68亿m3,县内属中游河段,发源于秦岭沙沟河上游甘沟垴,流经安康宁陕县黄金乡小川入镇安境,经本县东川、黄家湾、庙沟、柴坪入旬阳县。境内支流有东川河、月河、晓仁河等。乾佑河为镇安第二大河,全长151.2km。县境南北贯通流程66.8km,流域面积1227km2,平均年总经流量为6.53亿m3,发源于柞水县陈家沟垴的大屿河与黄花岭的老林河。在镇安县回龙镇古道岭入境后,经回龙、永乐、青铜关的界碑石入旬阳县境,境内支流主要有县河、冷水河及其支流。达仁河全长75.5km,境内流程57km,流域面积377km2,经木王、达仁,在火地沟口入旬阳境,于仁河口注入旬河。滑水河全长39.7km,源于本县茅坪回族自治镇分水岭,流经白塔弯后称滑水河。池河发源于杨泗乡栗扎村正沟垴,县内长12.9km,向北于磨沟口入宁陕县境。全县河流的共同特点是:河流密部,流程较短,流量较大,含沙量小,无冰期,河床比降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2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7.3万千瓦,但现在开发很少。镇安为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试点达标县。尤其是旬河和乾佑河流量大,落差大,水能集中,流域内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需电量大,由于受资金、技术限制现在仅开发部分河段,利用率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镇安经济的飞速发展,镇安巨大的水能资源必将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地理位置
镇安县位于秦岭东段南麓,位于北纬33.8'至33.48"57',东经10834"35'至10936"51'。距陕西省西安市195公里,离商洛市178公里。面积3487平方公里。县委、县政府驻地永乐镇(谢家弯)县城前街188号。境内最高点为杨泅乡鹰嘴石,海拨2601.6米,最低点是龙胜乡询河村河谷,海拨344米,高低落差2257.6米,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属长江水系汉江支流;年均降雨量804.4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旅游资源
镇安县自然景观俯拾即是,名不虚传。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山雄、林丰、花艳、竹茂、谷幽、洞奇,水莹石巨,野生动物成群结队,珍稀植物漫山遍野,木王镇莽林十里野生杜鹃花带,余师乡文家庙村的燕子岩百米瀑布,景色绝伦。月河乡是远离城市污染的乐土,河水冰青玉洁,瀑布连潭,溶洞幽远,奇石繁多,是游人垂钓、探险、狩猎的理想之地,其汉白玉矿石更是驰名国内。县东南茅坪、高峰、米粮、青铜关镇、关坪河乡部分地区属喀斯特地貌,地下河流溶洞众多,地表古海洋生物化石琳琅满目,是有待开发的地下宫殿,亦乃北方圣景!县河龙头湾度假山庄,冷水河、旬河漂流;铁厂镇石板街、三里峡回流泉、庙梁子、黑龙洞、倪家庄园;云盖寺镇的三观庙、白侍郎洞、西洞峡一线天;米粮镇张氏宗祠、龙洞泉;张家乡西坡尾龟山溶洞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美不胜收。正像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别业》中描述的:“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史,谈知无还期。”,镇安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空气清新,犹如天然氧吧,是人们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感受自然与人文之和谐的好去处。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好机遇下,大力开发镇安旅游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镇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经构画出以西安市辐射周边省市的旅游度假区蓝图,将镇安正在发展的文化旅游事业列为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在此,辑镇安部分风景名胜做一简介,旨在为实现把“镇安建设成西安市的后花园”而抛砖引玉,邀热爱大自然的人们,览镇安山水,叙镇安风情,将镇安山水人文罕奇之美景,传遍祖国各地,让更多的人关注镇安,热爱镇安,建设镇安,促动镇安经济更加繁荣。行政区划
县域: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分丰阳(今山阳)西部地区置安业县。明景泰三年(1452)置镇安县时,县域面积无确切文字记载。据清雍正四年(1726)《镇安县志》载:“疆域,县东200里山阳县界,东200余里至湖广上津县界;东南150里亦上津县界;南280里旬阳县界;西南300里兴安州界,西南300里汉阴县界,西南450里石泉县界;西200里长安县界,西北250里亦长安县界;北200里咸宁县界,东北250里蓝田县界,东北250里商州界。东西相距600里,南北相距370里”。乾隆十八年(1753)《镇安县志》载:“县东130里至戴家铺、山阳县界;南120里至界牌湾,旬阳县界;西400里至五郎关,石泉、长安二县界;北145里至旧县关之界牌石,咸宁县界;东南130里郧西县界;西南360里至紫溪河,兴安州界;东北180里至曹家坪,蓝田县界;西北160里至涧长庵,长安县界。东西相距530里,西北相距265里,东南至西北相距290里,西南至东北相距540里(以上均为华里)。今柞水东南及宁陕东北部的五郎坝当时均为镇安辖地。乾隆四十八年(1783)设孝义厅(今柞水)和五郎厅(今宁陕)时,分别将东北土地4142顷和西北山境110里拨出。设置两厅后镇安辖境较前缩小。为测定本县准确面积,清乾隆十八年(1753)镇安知县聂焘在任八年曾踏遍县境,因无科学测绘办法而未能如愿。民国26年(1937)测定面积为4214平方公里。民国30年(1941)镇柞两县划拨地界时确定,镇安乾佑河以西,湾滩子下首山嘴,龙王庙后至山,分水为界。上至老山仍以分水至原县界。乾佑河以东的王家河,金井乡所属的沙沟、曹家坪划归柞水。34年(1945)将木王乡的五郎保划归宁陕,茅坪乡的第四保(公馆河)划归旬阳。至此,镇安的辖地再度缩小,面积为4026平方公里。新中国建立后,根据政区整体划分,镇安县域变动较大。1950年初划原金凤区的仙人庙、狮子口、牛槽沟、野猪沟、穆家庄、瓦房口和原乾佑区的下梁、东坪、石瓮子等乡(均为原保名)归柞水县;1953年6月划后池乡(手攀岩)归宁陕县。1958年12月镇柞两县合并后,镇安县域随之扩大延伸;1961年9月镇柞分县,恢复原建置,将柞水原辖的东川区划归镇安县,将镇安原辖的凤镇区划归柞水县。196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镇安县达仁区的太平、紫荆两个公社(乡)划归安康县辖。1989年镇安县境东西长92.5公里,南北宽64.2公里。总面积为3487.3平方公里。镇安县清雍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境域概况置域: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建安业县后,置城初址无考。永泰元年(765)县城被甘、青、川方面来的少数民族义军占领,迁县治于西北六十里。长庆二年(822)迁回原址。光启二年(886)县城又被黄巢义军余部将领秦宗权占领后,复迁县西北西皇峪。龙纪元年(889)迁回,历时三载。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更名乾佑县,县城在夜珠坪。嗣后,因县的废置和隶属关系的变动,导致县城时置时废。明景泰三年(1452)复置县。更名镇安县。县城仍在夜珠坪,今有遗迹。天顺七年(1463)二月迁谢家湾,即今县城。城内建县署、文庙和城隍庙。弘治十年(1503)扩建县署正堂。正德七年(1512)将土城墙改为砖墙,增修了壕池。嘉靖四年(1525)再度修葺加固城墙,并兴建永安门(西门)、永庆门(东门)和永丰门(南门)。城内铺设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条街。此时,县城逐渐成型。嘉靖十四年(1535)至万历年间,县城修建崇圣祠、养济院、文昌阁。在后街西门内还修建为表彰李垂街考中进士的石牌坊,上刻“黄甲开先”字样和浮雕(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倡兴文教的建筑为山城增色亦为文教开道。此时,有了集市,商业开始繁荣。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部几经县城,移县治于龙首山(虹化亭)。清康熙十年(1671)复迁城内。县城经过明代和清代前期的扩建,居民不断增加,尤以东关和南关人烟稠密,街市繁荣。但因南关、西关一带常遭水患,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城西南的三官庙前筑堤后,水患稍息。咸丰、同治年间,战乱迭起,加之护城专款被官方挪用,河堤再未修筑,每逢雨季常遭水患,居民日稀,大商号渐少,市面冷落。1949年,镇安全境解放时,县城只有622户,2794人。仅有民国26年(1937)铺设的两条石板街道,路面凸凹不平。鸡犬猪羊满街跑,积水和粪便横溢,街房低矮破旧,商业网点零落。新中国建立后,县城于1953年开始整修。在后街先后建有直入四座大院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和可容纳八百余人的大礼堂。前街建成邮电局砖木结构的简易楼房,街西黄土包处建面粉厂。1960年建成西菜园电站,为县城机关单位和工厂供电,结束了“晚上桐油灯,行人提灯笼”的历史。60年代翻修县城街道,整饰市容。首先做到了鸡有笼,猪有圈,街面无污水潭。1973年建成2499平方米,可接待500名宾客的服务楼。相继建成1052个座位的剧院和法院、银行的砖混结构楼房,房体结构开始变化。新的建筑群始于70年代。招待所、医院门诊楼、百货楼、供销楼、税务楼、书店楼等相继建成。在县城东关外填平污泥水坑,开辟了运动场和灯光球场。自来水公司成立后,在骊珠山建成容量500立方水塔一座,铺设1.2万米管道,城区机关单位和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县城经过历年修建,1989年形成主要街道有前街、后街、南新街、涝巷街、北城路、西沟路、安业路,均已修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街道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绿树成荫。楼房建筑正在向高层次发展,造型向多样化发展,居民自建小楼房举目皆是。历年受滚坡水冲击,荒无人烟的大西沟,现已建起新型的住宅区。从县河口到轿顶山下的“十里长街”已具雏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营、集体、联营、个体商店、摊贩星罗棋布。县城依山傍河,河水平日碧波涟漪,到汛期却暴戾肆虐,危及县城。为取直河道根治水患,1987年开始腰斩虹化山,开辟新河道。1989年新河道基本形成,旧河道填平后增添平地40余亩。这不仅免除了水患,而且为城区建筑增加了用地,美化了环境。城区内保留有文庙等古建筑。随着日新月异的面貌变化,涌现出许多新的风景区。在日几山下峭崖之上的招待所,直耸云霄,登此全城景色可一览无遗;鱼洞峡大桥的瀑布飞珠溅玉,令人眼花缭乱;日几山上的气象站和玉屏山上的电视差转台,均在海拔700米以上,在那里如游九霄,可以脚踏白云,手揽北斗。这些由自然地势和文明进化相结合的景色,把山城装点的绚丽多姿。县城交通方便,到各区、乡都通汽车。出县干线有镇柞(水)、商(州)沙(沟口)、山(阳)镇、镇旬(阳)、镇郧(西)等五条公路,半日内可北达西安,南赴安康。今日县城为明代旧址。位于镇安县中部,属永乐镇辖。海拔570米,西安空距90公里。面积为2.45平方公里,居民1.6万多人,是镇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今辖区:镇安县辖19个镇:永乐镇、回龙镇、铁厂镇、大坪镇、米粮镇、茅坪回族镇、西口回族镇、高峰镇、青铜关镇、柴坪镇、达仁镇、木王镇、云盖寺镇、灵龙镇、张家镇、东川镇、庙沟镇、杨泗镇、月河镇。永乐镇辖北城,青河、安山、山海、王家坪、金盆、新衣、中合、胡岭、花甲、孙家砭、八亩坪、杨家河、鸳鸯池、东河口,杏树坡村典史、栗园、樊里、票海、大坪、木园、太平、蚂蝗25个村和县河、镇城,青槐3个社区,人口59057人,其中农业人口31499人,非农户口27854人,是全县第一大镇。回龙镇辖水源、和平、枣园、百合、宠平、回龙、双龙、万寿、青娥9个村,人口10300人。铁厂镇辖红铜、铁铜、姬家河、铁厂、庄河、安泰、新联、新声、西沟口、新民10个村。人口14085人。米粮镇辖树坪、月明、清泉、八一、红卫、光明、联盟、丰河、门里、水峡、欢迎、岩子、西河、江西14个村,人口24716人,是全县第二大镇。茅坪镇辖五星、峰景、茅坪、元坪、红光、五福村、腰庄河村5个村、人口11094人。西口镇辖上河、石景、黑沟、长发、聂家沟、农平、岭沟、安岭、青树、孙家坪、东庄村、石门村、宝石村13个村,人口17661人。高峰镇辖双寨、青山、鱼坪、升坪、新坪、银坪、农科、永丰、两河、丰富10个村,人口11369人。青铜关镇辖青梅、乡中、前湾、柏胜、铜关、张家坪、冷水河、营丰、东坪、茨沟、丰收、柏树、月星、阳山、悦爱、兴隆、早阳、旬河、龙胜19个村,人口19895人。柴坪镇辖柴坪、金厂、向阳、梅子、和睦、建国、松柏、金虎、安坪、枫坪、枇杷、余师、文家庙、枫元、祝坪、石湾、米粮寺17个村,人口19545人。达仁镇辖水利、狮子口、象园、丽光、双河、金砖、山庄、欢坪、西凤、玉泉、春光、黄龙、农光13个村,人口11739人。木王镇辖朝阳、坪胜、长坪、栗扎坪、近安、月坪6个村,人口8973人。东川镇辖八盘、西川、川河、蔡土岭、高河、郑家庄、益兴、罗家营、先锋、新华、太白庙11个村,人口12134人。云盖寺镇辖云镇、三条沟、岩海、黑窑沟、西华、东洞、西洞、金钟、金坪9个村,人口13440人。灵龙镇辖青泥、东铺、莲池、三义、蜂王、安乐、界河7个村,人口11965人。张家镇辖营胜、东岭、正河、三台、西坡、东坡、连家沟、东平沟8个村,人口9697人。庙沟镇辖蒿坪、双庙、东沟、五四、三联、中坪、双喜、五一8个村,人口10252人。月河镇辖先进、菩萨殿、东阳3个村,人口2092人。杨泗镇辖平安、胜利、桂林3个村,人口22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