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门镇地图
忠门镇相关地区地图:
忠门之典
据有关资料记载,天后林默的家族是当地的望族。她的远祖林禄是随司马睿渡江的晋招远将军,官至安郡王。禄之裔孙林万宠,授饶阳太守,居莆田县北螺村(北螺村在今西天尾乡汀渚村,林氏开莆始祖总祠就置在汀渚附近的乌石自然村).林万宠有三子,次子林披,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累官检校太子詹子兼苏州别驾。披所出九子,均除州刺史,世称“九牧林”,披之六郎蕴,系唐贞元四年(788年)西川节度推官,官终邵州刺史。因其忠烈,故自唐起,有“一门忠节”之称。其居留地,邵为今莆田县忠门乡。宋嘉佑六年,仁宗帝向侍御史林悦索观《林氏族谱》并御笔题诗两首赐悦。其一为: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延。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故家乔木盘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上下相承同记载,二千年后万千年。同时,仁宗还亲笔御书“忠孝”二字以赐。究我县“忠门”之典,当源出于此。至于诗中之“乔木盘根大”和“猗兰奕叶鲜”自宋迄今,则是莆田林姓门前的统一楹联。——摘自《妈祖研究资料汇编》第92页林洪国著《妈祖世系及莆田天后宫史迹》,以上资料说明,忠门地名是由“一门忠节”而来。忠门镇概况
概况:忠门镇位于莆田市南面的忠门半岛中部,东濒平海湾、西临秀屿港,南与东埔镇和山亭乡相邻,北与月塘乡接连。莆(田)文(甲)与忠(门)东(吴)两条主要水泥公路在忠门交汇,形成人字型结构而贯穿全境南北端。水泥村道路宽阔,四通八达而连接各村(居)。全镇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忠门镇成为忠门半岛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镇政府所在地距秀屿区政府15公里。陆域总面积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30亩,东西两面海岸总长18公里。境内多为海拔120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镇辖2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113个村(居)民小组,2002年底总户数5136户、人口33816人。经济情况:交通电讯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和发展。带动了工农业的起飞。乡镇企业以轻工业、服务业为主,素有“忠门人走天下”而名扬四海的蒸笼业和商贸业为主要行业;农业以旱地作物为主,甘薯、花生、麦、豆为主要农作物;水产业以海涂养殖为主,品种有海蛎、虾、鱼、蛤等。全镇有完全中学二所,在校学生2761人,小学11所,在校学生3296人,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所11个。全镇共有大小型围垦8处,总面积14450亩,其中总面积为10100亩的北江围垦是忠门镇的第一大万亩围垦。2002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96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407万元、第二产业4876万元、第三产业656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015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0138万元。粮食总产量6065吨,水产品总产量14986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656元,财政总收入900万元。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028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327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575万元,农业产值8698万元。财政总收入319万元。
发展情况:近几年来,随着莆文,忠东公路的相继贯通,镇村两级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已有九个村(居)实观了村道路水泥化,村庄路网建设正逐渐向水泥路方向发展。电信网络的延伸和发展,以及农村电网改造的完成,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集镇建设、新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总体规划,以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以莆文、忠东公路沿线为重点,先后建设了琼山、柳厝、安柄新村和汉柄小区等,同时各种配套建设也正在逐步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正在忠门兴起,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以汉柄小区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已完成了镇址建设,忠门商贸大厦、忠门汽车站完成了土建工程,以及住宅楼建设等,已形成了规模。并不断完善小区的配套设施,逐步提高小区的规模和整体形象,它必将成为忠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以“忠门蒸笼走天下”的忠门人,艰辛创业,逐渐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勤劳致富不忘桑梓,他们从外地带回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兴办民营企业,造福家乡。以商业为重点的忠门街,几年来,通过旧街的不断改造,规模逐渐扩大,功能逐步齐全,设施日臻完善,已形成集商品的批发、销售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半岛商贸中心,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北江垦区耕地开发工程,投资3000万元改造耕地5000亩,达到垦区的综合利用,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工程完成后,对促进忠门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忠门镇充分利用滩涂面积大,浅海水域广的优势,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业。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扩大养殖规模、改进养殖方式和结构、逐渐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产量和品质。目前,各类水产品养殖面积近5000亩,年产量可达1.5万吨。忠门作为莆田市沿海乡镇的后起之秀,境内山海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博厚,以北江万亩围垦综合开发为代表的山海综合开发利用,必将成为该镇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一个亮点。